APP下载

应急管理学术类微信公众号运营实践

2020-08-16吴雨泽田润胡文雅夏春青王明慧于汐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吴雨泽 田润 胡文雅 夏春青 王明慧 于汐

摘 要: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普及和发展,各种学术类微信公众号也纷纷涌现。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实践小组依托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学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探索应急管理学术类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相关人士开展类似公众平台建设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运营实践

1平台概况

为增强学院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学院180811班实践小组成员依托2019年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学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于2019年 5月开通了“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主要立足高校师生、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围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消防救援等应急管理领域,推送学院、中心学术活动、科研成果等动态;提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机关团体前沿资讯。辅助中心做好应急管理与安全科学社会服务、学院风采展示等。

为充分发挥“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媒体作用, 运营组在内容上坚持突出学校学院新闻动态、科研进展为特色亮点,以自觉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大局为崇高使命。在传播方式上充分利用应急管理行业微信群(如应急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群、中国防灾安全场馆教学研究大队、现代应急管理群、消防安全与应急救援技术产业群、城市与减灾杂志等)、朋友圈分享等方式提高影响力与知晓度。

截止到2020年6月6日,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达到637人,涉及应急管理领域高校师生、安全监管领域从业人员、普通民众等社会各界人士;推文累计点击次数达到7162次;共推送近70余篇学校学院新闻、科研成果和应急管理资讯等,其中部分精品内容如下表:

这些精品推文先后被应急管理领域人士转发。据微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6日,累计分享次数达到523次,其中部分推文受到好评,如《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建议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的点击次数近千余次。

在公众号活动组织方面,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线下线上活动。如联合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防灾科技学院师生“成都应急管理调研”实践活动、“公众灾害事故自救互救能力”统计问卷调查分析、组织了面向社会各界人士的2020年“风险杯”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老师的高度认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对开展学术类型的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应用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2推文内容

运营应急管理学术类微信公众号,首先要明确公众号的定位,即坚持突出学校学院新闻动态、科研进展为特色亮点,以自觉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大局为崇高使命。然后根据定位开展推文的制作与素材积累;其次是将这些符合上述的内容以适当方式加以编辑加工,再次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加以推送,最后是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分享、点亮再看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下面介绍“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构成方面的实践体会。

我们对文章进行分类,分为:学校学院新闻、理论前沿、政策解读、权威发布、专家访谈、两会动态、科普警示等栏目。

2.1学校学院新闻

切实做好防灾科技学院以及应急管理学院在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领域新闻宣传工作,从而增强学校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防灾科技学院以及应急管理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如2019年发布了《副校长刘春平出席四川省應急管理厅-西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西华大学应急学院揭牌仪式》、《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阎军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糟谷良久一行来我校洽谈防灾减灾合作事宜》;应急管理学院赴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北京市地震局、上海杭州安全教育基地考察交流的新闻动态;使得读者快速掌握防灾科技学院在应急领域的动态。甚至有些读者第一次听说防灾科技学院而感到好奇,运营组成员也都介绍了详细情况。

2.2理论前沿

发布应急管理理论在灾害学、信息科学、安全科学、教育学等领域最新科研进展,内容以推送应急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两个教研室专任教师相关署名论文为亮点,适当发布全国其它在应急领域有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献。如应急管理学院唐彦东教授的《风险元理论研究》、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教研室的《基于CDIO理念的应急管理类专业三级实践项目设计》、单维锋教授、刘海军副教授的《大数据环境下地震观测数据存储方案研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的《应对新冠肺炎,应建立兼具常态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体制》等。运营组紧跟时代潮流,方便读者领会理论前沿的魅力。

2.3政策解读

对国家最新政策:应急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预案、通知、规划、重要文件以及重要会议等,在第一时间予以转载、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领会精神,更好地贯彻执行。如《习近平: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 “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人才培养 | 10多所双一流高校硕博研究生二级学科拟增设“应急管理”》等,自觉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大局中来。

2.4专家访谈

针对四大类热点突发事件,选取党和国家主流新闻媒体邀请专家解读的视频资料等,通过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新媒体手段,向社会公众传递专家、院士的最新观点、见解。使传统电视媒体的应急管理知识在人们时常关注的微信群、朋友圈中传播,增加了传播力度、覆盖面,同时也是当下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如《CCTV访谈 | 从疫情看中国应急管理》、《人民网专访 |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汶川地震12年后,我国防震减灾取得长足进展》深受包含应急管理领域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关注。

2.5两会动态

“服务国家应急事业,传递两会声音”是今年平台运营组打造的系列特色推送栏目之一,回答并实现了“平台如何增强学校应急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防灾科技学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一主要问题。系列推送了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的履职经历、提案情况:《应急人物丨全国政协委员刘春平:为防灾减灾事业鼓与呼》、《建议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建议加快重大工程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重视煤矿和非煤矿山地震监测》等。其中,公众平台率先推送转发的澎湃新闻一篇访谈文章《建议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刷爆了应急人的朋友圈。

2.6科普警示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因此进行科普警示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运营组把我国应急科普警示宣传现状与当今自媒体活跃时代相结合,推送了科普警示类文章与视频:《应急 | 8分钟短片《2008收到请回答》》、《安全生产月 | 兰州陆搜基地参与宣传展示》、《应急科普 | 台风黄色预警 附台风安全科普手册》等。

3存在的不足

3.1线下宣传力度不够

为提升公众平台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线上传播优势,公众号运营组成员兵分两路,分别通过400余个安全微信群和应急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等微信群分享公众平台最新动态。但遗憾的是,没有发挥好线下传播作用,在推动应急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点。

3.2原创推文占比较小

作为自媒体平台运营者,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法合规运营,有序健康发展。因此,公众平台运营组高度重视对原创内容的质量、合法情况把关,推出了符合上述要求的原创性文章:如《2020年“风险杯”应急管理知识竞赛》、《人才培养 | 10多所双一流高校硕博研究生二级学科拟增设“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管理》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等。但运营组由学生负责、教师指导,无法花费较多时间用在原创文章撰写上,重视了原创推文的质量,忽视了原创推文的数量。大多引用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应急管理报》等党和国家主流媒体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社会热点文章。

3.3优秀科普作品不足

应急科普宣传是公众平台重要使命之一。但是经运营组网络、图书馆查阅发现,应急科普教材太少,尤其是视频类急缺。发现最多的就是宣传册,影视、软件类的特别少,针对儿童的更少。多数科普作品是一页纸,还是针对成年人而言。多数内容大人都不爱看,少年儿童就更不必说了。因此,由于现有的优秀应急科普作品严重不足,单单依靠运营组制作类似的科普作品在时间、精力上都不现实,所以我们降低了应急科普推文数量,很遗憾公众平台在应急科普宣传方面投入的比重较低。

3.4团队成员运营能力有待提高

团队成员均来自应急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应急管理理论、灾害学、安全科学、信息科学知识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创建和运营公众号是第一次尝试,在公众号运营所需的热点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文字写作排版功底、活动策划以及运营能力等方面与社会主流媒体公众平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运营思考

4.1结合行业特点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应急管理部所属三所院校之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公众平台运营组纵向充分利用应急管理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应急管理部——即“院、校、局、部”蕴含的应急、地震系统资源优势,横向充分利用中国应急管理报、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系统内媒体优势和地方基层信息优势,完成图文推送、信息发布工作。

4.2结合社会热点

应急管理领域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涉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消防救援等领域,涉及科研院校、政府、企业、协会等机关团体和广大社会民众。去年11月29日,新华社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召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文章当晚,公众号运营组加班加点,第一时间传递党中央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最新安排、最新部署。

4.3拓宽宣传渠道

公众号运营组前期主要是利用朋友圈、班级学院群、钉钉等基础平台面向应急管理学院师生推广宣传。在公众平台素材达到一定数量以后,逐步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如充分利用应急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中国防灾安全场馆教学研究大队、现代应急管理群、城市与减灾杂志等行业微信群拓宽宣传渠道。为进一步提高平台的影响力與知名度,小组成员通过400余个安全微信群分享公众号最新推文,受到安全生产行业人员的关注。未来,运营组成员将按照推广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思路进一步拓宽线下宣传渠道,努力做到线上线下渠道有机结合、统一。

4.4提高团队能力

微信运营涉及主题策划、内容编创、图片设计、版面编排、传播推广和平台维护等方面,需要加强团队建设。运营团队除了具备已有的应急管理理论、灾害学、安全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有舆论传播、图文编辑等专业技能,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团队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另外,新媒体从业者不但要坚守互联网底线思维,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广泛密切地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民众。

参考文献

[1] 刘英华,常建军,谭阳,刘群,罗晓璠.防震减灾科普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以“地震三点通”为例,城市与减灾.

[2] 陆宣. 学术类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闻e家.

作者简介:吴雨泽(1999.11- ),男,江苏徐州人,汉,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

研究方向: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基金项目 : 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911775087)

得到下面项目的资助 : 1.防灾科技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灾害风险管理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项目编号:201911775087)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采用开源路由器实现多功能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江苏生鲜产品微信公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