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

2020-08-16马泽刚吴秀丽黄春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育

马泽刚 吴秀丽 黄春花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当前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研究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以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教学对策。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有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222-0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思政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院教师积极探索,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工作,把由思政老师、政治辅导员的“专人”育人转变为所有教师的“人人”育人。

有机化学作为我院全日制大专药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严谨、多维度的科学思维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但由于该课程专业性较强,往往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较为淡薄。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环境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本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

一、有机化学课堂中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我院药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为大二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动手能力。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从事药品生产、销售、技术等其他岗位。这些岗位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目前,大批“00后”学生已经开始步入高校,成为大学的新主角,开始书写自己的篇章。但是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比80、90代的要好,难免会出现娇生惯养等不良习惯,比如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这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的专业发展可能造成不利。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不能再只重智轻德,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贯穿到整个课堂,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思政教育目标

结合本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在有机化学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深刻领悟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懂得吃苦耐劳、敬业奉献、遵纪守法、关心社会,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从业者,在专业方面贡献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三、发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灌输思政方面的知识,而是结合所教授课程有效融入思政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本文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深度挖掘了与课程有关的思政元素。

(一)利用化学家的故事融入思政教育

利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励志小故事吸引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例如:在学习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的时候,讲一个黄鸣龙的故事:黄鸣龙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有一次他在哈佛大学做Kishner-Wolff还原反应时,出现了意外情况,但黄鸣龙并未弃之不顾,而是继续做下去,结果得到出乎意料的好产率。他仔细分析原因,又通过一系列试验的探索,最后对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方法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他用氢氧化钾代替金属钾,用肼的水溶液代替无水肼,并加入高沸点溶剂,使反应可在常压下进行,并且操作方便,便于在工业上推广。目前黄鸣龙还原法在国际上已广泛采用,并被写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黄鸣龙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人学习,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值得世人敬佩。1952年10月,他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决定回国,他携家人经过许多周折和风险,终于离美绕道欧洲回到了祖国,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勤奋好学,积极思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在学习苯的分子结构式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凯库勒是如何不断进行思考,结果是在梦中悟出苯的环状结构式的。凯库勒之所以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的提出了重要的结构学说,当然这并不是偶然,这与他善于思考,严肃的科学态度是分不开的。进而教育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才是成功的基础。

(二)在有机化学知识运用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化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是穿插思政教育的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同时,除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例如:在学习乙烯聚合反应的时候,除了介绍反应的产物是聚乙烯,它是一种无毒,电绝缘性很好的塑料之外,还让学生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食品袋、塑料杯等日用品都是聚乙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自己有没有合理地使用塑料袋,有没有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有没有发现身边存在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随后展示“白色污染”以及破坏环境的相关图片,继而教育学生一定要爱护环境,珍爱环境。又如,在学习醇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时候,通过讲解乙醇氧化反应的知识,介绍酒精在人体的代谢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不要过量饮酒或酗酒,要珍爱自己的身体。同时告诫学生不能酒驾和醉驾,再通过观看相关酒驾危害的反面视频教材,加强树立学生遵纪守法、尊重生命的强烈意识。在学习生物碱知识点的同时,介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几种毒品,如海洛因、吗啡、罂粟等。告誡学生知法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再开展小组讨论,从而树立法律意识和生命健康意识,引导学生走向正道。

(三)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实践性课程,除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之外,在具体的实验项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比如在做熔点、沸点和折光率的测定时候,每个学生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完全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又如在阿司匹林制备的实验当中,抽滤洗涤时用水量的多少一定把控好,否则会导致后面没有结晶析出。从这个实验可以教育学生一定要注意细节的把握,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3]。

总之,通过发掘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思政资源,找准切入点,结合课堂讲授,除了授业解惑,更能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让课程思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结语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掘课程内容所潜在的思政元素,将有机化学与思政教育进行了创新的融合,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李厚金,陈六平.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8,33(1):7-11.

[3]朱敏.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研究[J].广州化工,2019,47(6).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