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探索

2020-08-16韩明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林专业课思政

韩明秋

[摘           要]  通过阐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性,以及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提出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建议,并且阐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对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农林类高职;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72-02

农林类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农业发展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为了培养出能够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人才,农林类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必须在职业技能教学时加强思想育人、道德育人,培养学生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必要的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学科教学第一位是培养人,政治素养与国家意志高度统一,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在顶层设计上,理想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要有机联系。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急需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专业课设计中一直以来都忽视了育人功能,各个专业都将德育的任务寄托在思政课程上,而思政课程是公共课,专业针对性不强,很少涉及职业道德和操守等内容。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思政课以外的各门课程应该与思政课程协同作用,为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的职业技能人才,共同努力。

二、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要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具备马列主义科学思想观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让学生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正确做人、正确做事。

因此,培养学生具备马列主义科学思想观是所有高等院校思政课程的主要目标,但是,仅靠思政课程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为发挥教育全方位的育人功能,需要所有专业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这个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

道德素养是人的基本素质,人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其所学技能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他所学的技能越精良,也可能危害越大。因此,道德的培养是育人的最基本任务,所有的专业课都应同时具备这一功能。

(三)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教育学生爱国,不仅是思政课应该完成的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其他课程的道德培养基础,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具有深厚情感,培养学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

农林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敬业的精神,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培养诚信的农林类职业技术人才,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培养学生间的友善,让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走向社会能够跟他人形成优良的社会关系。

(四)让学生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想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创新体制机制,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着力提升高等农林教育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的能力,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农林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要能够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生力军。让学生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想,仅靠思政课是不够的,因此,在农林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的素质目标中,要加入培养学生为三农服务的内容,一定要培养学生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想,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地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国家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对农业没有信心,所以,农林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专业课向学生介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将我国农业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内化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对农业产生自豪感。

(二)與专业相关的农业农村优秀人才事迹

在农业与农村建设中,涌现出很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有些是某领域的专家,有些可以是优秀的毕业生,要在课程中加入这些人的具体事迹。这样的事迹,可以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

(三)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要始终把传道放在第一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每个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尽相同,在确定职业道德规范时,要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职业,来确定本专业、本课程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不能像思政课一样笼统地讲授。

四、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是将思政的内容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的优势,将思政内容与职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农林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在每次课开始时。每次课程开始,通过与三农相关的图片、视频展示的形式进行德育,每次时间不超过5分钟。这些图片和视频要有代表性和吸引力,贴合学生的生活,同时能够与素质目标相结合,不能与课程内容脱节,有些相关图片和视频材料也可以作为课程导入来使用,实现真正的有机融合。

2.穿插在专业技能的知识点传授过程中。在知识讲解或者技能演示时,引入相关的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为三农服务的意识。

3.布置在课后作业中。农林类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可以建设专门用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库或网络课程,在资源库中分类展示各种类型的德育资源,也可以使用一些有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发起讨论或者小组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访问网络资源,学习专业相关的德育内容,然后,在下次上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发表看法,深化学习成果。

4.加入实训课程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校外专家一起制定素质教育目标,在目标中加入德育内容,有条件的专业可以安排学生亲身体验工作环境,聆听行业中德高望重的专家的现场指导,这样的言传身教比枯燥的说教,被动地看图文资料和视频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5.深入为农服务的实践中。农林类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用所学专业技能为农民解决实际的问题,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为农服务的成就感,进而培养他们为农服务的热情,循序渐进地树立学生为农服务的理想。

以上是农林类高职院校各专业比较笼统的课程思政的一些建议,因为,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用哪种形式进行课程思政,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特色选择合适的方式,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

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一)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思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邱伟光教授指出:“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简单贴上‘思政標签的课堂讲授使不得,课程思政就是要将课程的资料与如何育人进一步联系起来,落实到育人的点上来。”课程思政比思政课程更具专业性、更具体,不是课程思政的重复,一定要结合专业,不能生硬地套搬思政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素质目标中有明确的表述,课程思政要潜移默化地有机融合,不能脱离专业技能培养和知识传授。

(二)师德建设先行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执行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比空洞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因此,要教出道德高尚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道德模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时,一定要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政治理论和较高道德水准的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中坚力量。

(三)学院建立保障机制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平台,建立课程思政的资源平台,保障教师更快更准地获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各学院应该建立制度保障,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定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交流活动,定期以教研室为单位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让每位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反思,总结好的经验进行定期分享。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将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以评促改,加快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进程,并且能为课程思政提供参照标准。

总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关于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目的已经阐述得比较清晰,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没有很明确。各个课程思政改革的高校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将好的经验分享出来,尽快提高高等教育全方位的育人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

[2]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4]肖杰,刘贤芳.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设计[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22).

猜你喜欢

农林专业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英语笔记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