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020-08-16穆娟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期
关键词:普及化教育部校企

穆娟丽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现下经济转型、高职教育内部改革等背景来看,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将呈现出高质量内涵化、体系化类型化、院校一体产教融合、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这些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36-02

2019年初,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这个方案被认为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从经济发展、教育规律等层面,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提出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结合该方案以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从中可以窥探到我国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高质量、内涵化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全面恢复、初步创立、规范发展、规模发展、内涵发展五个发展阶段。[1]学界多认为高职教育全面进入内涵化发展阶段的标志是2006年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教育部早在2000年提出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其后2003年的高職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4年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2003年和2004年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等政策均已是在推进高职教育提升质量。到2010年,教育部又在原有“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项目使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极大提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下发,提出要创新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使其向着做优做强的方向发展。教育部在2015年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并提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提出指导、规划和要求。2019年,教育部继续推进此项工作,提出了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及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促进高职院校加快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质量,向类型化教育转型。可以看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育质量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化发展,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其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体系化、类型化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想。虽然我国提出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想较早,但其建设却一直处于迟缓状态。

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职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节奏加快。次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应用型本科与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衔接。2019年,教育部同意15所“职业学院”更名为“职业大学”,成为本科职业院校,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向前迈向重要一步。目前为止,我国初等职业教育逐渐消失、体系底部抬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始显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渐成熟、体系短板补齐。[2]

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化的形成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化教育特征,将其与普通教育区分开来,指出两者同等重要,但并不相同。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呈现明显差异,随着“高职高考”制度的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高比例实践课、学分银行制度、1+X证书制度、技能大赛和职教活动周、校企合作等举措的落实,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办学的制度和政策的完善,深化高职教育的类型化发展。

三、校企一体、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一个显著特点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北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都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核心,都极其注重和加强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我国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制定校企合作办法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发展。2014年,国务院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订单式培养模式和现代学徒制是推进校企合作的两个主要模式,从2015年8月,教育部遴选现代学徒试点单位以来,全国已经有562家单位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单位深化和推进产教融合,促进“引企入教”和“引教入企”。2018年,国家发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这个办法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合作模式,并从制度上提出校企合作的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机制。

2019年,配合职教改革方案的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施办法(试行)》,遴选出第一批培育的24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并指出力争到2022年培育1万家左右产教融合型的企业。国家从政策层面促进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培养方式、岗位资格认定等教学实践上有更多主动性和自主权,助推更多企业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升级新机遇,主动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真正将校企联合育人的职业教育特色落到实处。

四、普及化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高职教育特殊类型及其承担的重要使命来看,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将走向普及化。“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精英化时代、大众化时代和普及化时代。”[3]这里所说的普及化主要指的是入学率和总体规模,高职教育的普及化也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链条。高等职业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和社会各类劳动力资源的职业教育上有更强的灵活性,比普通本科教育在入学方式、就读方式等方面有更加多样的形式,因而其普及化的优势较为明显。

国际上把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为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三个级别对应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是低于15%、15%~50%和高于50%。2019年,我国高职教育面向新型农民工、退役军人等扩招100万,这个扩招政策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迈入教育普及化阶段。目前国际上有17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35个国家毛入学率在60%-80%,12个国家毛入学率在50%~60%。[4]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空间非常大,按照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占比,其未来发展也将走普及化道路。德国约有60%的初中生毕业后去了职校,高中毕业后又有20%进入应用技术大学。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出将逐步引导50%的初中毕业生毕业以后进入到职校。另外,我国2018年高考考生约有47%进入高职学校。未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普及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五、国际化

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融合、高度关联,产业的国际化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国际,对于承担着输送制造业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其发展也必将走国家化道路。据统计,我国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共招收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1.15万人,比2016年增长了65.2%。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超过85万人日,是2016年的2.2倍。2017年专任教师在国(境)组织担任职务人数为876人,专任教师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指导时间超过10人日的高职院校达到353所,178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国(境)外技能大赛中获得735个奖项。[5]虽然增速很快,但是其体量却依然较小。

相比之下,世界各国进入德国留学的学生,在2000—2015年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其中半数进入了德国职业教育系统学习。美国社区学院不仅是美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流,同时也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任,2014—2015年美国的外国留学生规模达98万人,为美国带来315亿美元的收益,增加了37万个就业岗位。[6]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我国教育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的规则、标准,参与研究制定评价体系。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不仅在学生交流上追求国际化,而且在教师交流、专业布局、院校建设等各个方面均有国际化视野。其国际化引进来、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六、信息化

全球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校园、教育扶志等是时代主题。教育信息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以及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必然之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就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构建智能化校园、一体化智能化教学和管理服务平台。

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5年,教育部下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了三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名单,累积有428所院校入选。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除此以外,国家连续三年印发《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导和推动职业院校的数字资源应用共享项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精品课”的建设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育部通过多项政策使优质专业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院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精品课程、数字校园、智能教育发展。信息化不仅是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职业院校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资源利用率的主要方式,是其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平和光,程宇,李孝更.4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6-17.

[2]聂伟.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职教论坛,2019(6):23-29.

[3][4]别敦荣,易梦春.普及化趋势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相关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8(4):135-143,149.

[5]平和光,程宇,李孝更.40年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6-17.

[6]李梦卿,邢晓.德、美、日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89-96.

猜你喜欢

普及化教育部校企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论电视媒体对大众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