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需求的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探索
2020-08-16陈玲
陈玲
[摘 要] 近年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为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带来较大压力,应受到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基于职业需求的数学课程教学,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基于职业需求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数学教学现状给出有效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职业需求;中职数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6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面临的社会竞争力也逐渐提高。中职学生除了要完成学业任务,还要尽可能多地为择业和就业考虑,这就需要中职院校重视以职业需求为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目前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对就业方向产生迷茫,在课堂学习中很难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中职院校的重要职责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基于职业需求的中职数学教学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改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解决数学教学现状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提供方向。中职院校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外,还应该具有更加综合的职业能力。基于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个体的良好发展,进而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中职数学教师以就业需求为教学核心,能够直面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强化薄弱环节,帮助学生提升就业信心。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促进教学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全面的创业型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为了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积极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对职业需求有更深刻的了解。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是实现中职学生能力提升的核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中职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才能更有自信地面向未来[1]。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现状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征
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通常比较差,学习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数学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仍沿用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实践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学生进入学校就开始学习基础模块,偏重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若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特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更差,进而产生学习情绪,负面情绪会影响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整体發展。
(二)教学专业特色不足
目前中职数学教材大多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课程结构比较合理,但中职数学教师的专长在于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发挥更多的作用,教学课程结构单一,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削弱,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2]。因此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过程应考虑到学生的具体专业,将专业技能与数学课程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化专业知识,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依然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特色,没有重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数学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造成数学教学内容与其专业相脱节,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形成职业素养,阻碍学生专业能力的发挥,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二、基于职业需求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一)改革课程体系,彰显职业需求的导向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职业需求应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保证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能够提升,数学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与其他课程进行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在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的教学中就可以将税收中的计算问题作为实例,体现在其他专业中也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改善了教学效果[3]。中职数学教师可将数学知识加以利用,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可以将生产计划利润最大化问题作为实例凸显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基于职业需求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改革,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面对就业时有更多样性的选择,有助于未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课程定位,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是就业,数学教师应该明确数学课程定位,适当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强调学会、会用、够用,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中职学生除了要掌握数学知识内容,还要对职业需求有基本意识,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将职业需求融入其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技能。中职数学教师若单一地以理论知识为教学重点,那么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会削弱,因此应该重视数学教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协调,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提升能力,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或创业。中职数学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加强教学方向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满足当代学生的职业诉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可以将实际社会问题与数学内容挂钩,引导学生去了解数学知识和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企业提供一批更专业的应用型人才[4]。
(三)运用网络与多媒体软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及互联网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恰当地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来辅助数学教学已成为当代数学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如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知识点的教学中,仅通过对定义及标准方程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运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把曲线的变化趋势通过动画的效果表达出来,为学生演示粉笔难以描绘的几何图形,不但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画面,同时促使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在中职学生对电子产品的高度使用难以忽视,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个特点加以应用。例如可以把三角函数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将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录制成视频,然后将视频分享给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与教师方面的积极性,既能满足中职教师的教学要求,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落实素质教育。
(四)以学生主体性为目标,培养学生数学专业能力
中职数学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作为教学核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常无法发挥教学的更大作用,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非常片面。中职数学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实施教学,改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发挥更大的教学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专业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并且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职业技巧,有助于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数学教师可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如在数列教学中通过数学家高斯在小学时计算“1+2+…+100”的例子导入数学知识内容,再通过学习计算银行的存款利率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地去思考问题,在现实中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其中,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有助于找到一份更适合的工作。
(五)重视培養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常会牵扯到相互合作,中职数学教师应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社会实践基础,让学生能够在现实中完成更好的配合,有助于其在社会的发展。中职数学教师可采取一些相互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如在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教学中,怎样分组关系到数据的分布规律是呈现得比较清楚还是比较模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尝试探究与讨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体会到团结协作带来的好处,从团队合作中去不断培养自身的团队精神,进而为走向社会提供基础条件。
总体而言,中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中职数学教师需以职业需求为教学核心,积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中职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满足中职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慧霞.面向“职业需求”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农家参谋,2019(19):277.
[2]朱欣蕾.基于就业导向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237.
[3]陈小玲.基于职业需求视角下的中职体育教育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9):45-46.
[4]陈明伟.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数学应用性研究[J].才智,2017(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