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师培训和指导要有教师视角

2020-08-16郭辉雄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8期

郭辉雄

[摘 要] 对教师的培训,培训者不能只是讲清楚、讲明白,还要让老师们听懂,对培训实效“回头看”。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培训、指导,要走近教师,融入教师,发现教师,成长并自信教师。

[关键词] 培训教师;指导教师;教师视角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在对教师的培训中,虽然很多时候都在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接受者受“训”的实效性,但往往忽略培训的效果反馈,特别是缺乏基于教师接受培训后实践中问题的追踪和出现的问题的解决,以致培训究竟收到多大实效不得而知。在对校外教师的专题讲座中,基本上则是讲完即培训就结束,教师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基于以上问题与思考,我进行了一些小尝试。

一、案例:利用赛课文本格式得分帮助教师掌握文本格式

每次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文本格式培训后,总有不少教师达不到基本的文本格式要求。如各种计划、总结、反思、经验论文中的基本文本格式的每段段首空两格和各段的行距要一致,各级标题的序号、字体、是否加粗等,能完全达到要求的并不多。我在担任各级征文评委、各级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各级课题结题评审专家时,也发现其中很多文稿的文本格式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文本格式规范度,我校每届教师赛课在满分10分的评分细则中,就有专门0.5分的教学设计文本格式分,近几年,学校每届都由我负责打这文本格式分。这0.5分的文本格式要求,每届我都通过参赛教师的专门培训会进行专门讲并用PPT演示,提醒哪些地方不规范要扣分,同时通过QQ群等进行讲稿共享。但是,每届教师赛课的文本格式中,老师们得满分0.5分的不到10%。

为什么我给学生讲的一些要求学生基本上能听懂并能做到?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这些要求基于学生学情,注重学生操作、实践,每次对学生的要求不多、不高,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就能掌握。教师的教育文本格式则不一样,很多教师没有体验,只是一味听我讲。我的单向信息传递,我的“格式化”要求,一些教師没有认真听,一些年龄大的教师虽然在听却听得“云里雾里”。导致一些教师不听还好,越听越糊涂。

对教师赛课文本格式的要求并实行文本格式扣分并不是只对教师进行公正的客观评价,让教师真正掌握正确的文本格式才是目的。赛课后,我建议参赛教师看看自己文本格式在哪些方面扣了分,因为我都在他们的电子教学设计上一一标出了扣分之处。

后来,我采取评分前先让参赛教师将教学设计发给我看的方式,我边看边标注典型问题后发给他们,让他们改后再发给我。这一招有点管用。教师为了教学设计的文本格式少扣分或不扣分,都先发给我看,让我提修改建议。我在修改建议中,只标注一些典型问题,让教师自己去解决,他们确实不能解决的,鼓励来当面问我。一些教师主动到我的办公室当面请教文本格式的要求,我对他们的“及时好学”,主要采用启发式,让教师自己发现并说说如何操作,不能操作时我才坐在旁边,指挥教师一步一步操作。一些教师在根据我的修改建议修改文本格式后,还再次发给我,让我再看看文本格式。这样虽然我和教师在文本格式上多了几个“来回”,但教师文本格式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少了。现在,教师基本上能掌握文本格式。

二、反思:对学生的个别教学同样适用于教师培训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一定的需求或目的下进行的接受式学习或接受指导,比行政命令的强制要求或集中式的囫囵吞枣式接受效果要好得多。教师的个案虽然带有普遍性甚至典型性,但通过行政的手把手指导,问题解决的效果大不一样了。虽然在文本格式培训时,我在用PPT进行示范演示,但教师听得是否认真、是否听“进去”、是否真正理解,则难说了。而且,文本格式是纯操作性的,不让教师操作尝试,不针对教师操作中出现的即时问题进行解决,教师肯定收获甚微,甚至每次接受培训后“涛声依旧”,还失去信心和产生抱怨。既然设立教学设计文本格式分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掌握文本格式,我们就要基于教师的“师”情,就他们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帮扶,让他们知道如何“做”。

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学观念,跳出“师本位”,充分激发学生的灵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并与教师形成“学”与“教”的互动。但是,在以“为人师者”为对象的教师培训中,往往采用的却是陈旧的授课方式。培训者的教学观念和意识注重“知识授受”,习惯于对培训内容和讲授方式给予关注,授课方式几乎都是传统的授受式培训方式。这种“满堂灌”的讲授式培训使教师在培训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成为培训的主体。这种陈旧、单一的培训方式,不仅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而且教师参加培训的效果也不理想。

知识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建构起来的,不同的认识能力需要不同的培养现场,有效的学习发生于实践体验中。培训者对受训教师传授知识时,方式要灵活,不能“一讲到底”,不能只让受训教师始终做听客和看客,要增强培训的互动性,走进受训教师中,通过面对面交流,帮助教师解决遇到的棘手问题。教师培训中,自己讲清楚了,讲明白了,教师不一定全听懂了。这正如学生听讲一样,一个班或多或少有一些学生没有听懂或没有完全听懂。对教师的培训,虽然我们一般不布置作业对教师接受情况进行了解,但至少要对培训的实效“回头看”。在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或要求后,还要让教师多进行实践、反思,多就教师的学习、体验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同时注重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这正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提问、作业等反馈形式看看教学效果并进行问题反思。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关注差异、区别对待、榜样示范、赏识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培训教师。

三、深化:以教师的视角引发教师忆和思,以成功带成长

教育就是发现与唤醒,这已得到广泛认可。对教师的培训教育,同样需要发现与唤醒。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我在即使发现了教师美的教育教学故事、细节或可以艺术化改进的方法时,也不会直接说出,而是启发老师回忆、反思。如果回忆不到重要细节或点子上,我则通过关键词、课堂关键话语等进行提示。老师有所悟后,我肯定他们在实施中或反思中的好做法或好思维,然后建议他们写下来传给我。我在看了教师传给我的故事或案例片段后,再启发教师思考,引导修改,还鼓励将优秀的改成可以投稿的文章。我倡导教师多发现,多思考。我呢,做个“平等中的首席”,或肯定,或建议。当然,更多的则只是点拨,让教师想想“还可不可以……”,进一步改进、提炼。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误,甚至是细节,只要有敏锐的眼光、细腻的心灵、深入的思考,这些很有生气、很有活气的“草根式”做法,幸福着师生,很容易发表。

开学第一周,值周班级因政教处没有按惯例通知到班级、班主任做准备和早到校,我作为行政值周,建议班主任在校门外找一找有没有班上的孩子。班主任一找,还找到了几位。班主任通过临时培训,这几个孩子表现得出奇好。事后,我问班主任,这事可不可以作为一个教育案例进一步思考?我了解到班主任以前是通过孩子们推荐产生礼仪值周学生后,让班主任再思考:是继续沿用今天临时抓来的礼仪生,还是用原来的办法重新让学生推选礼仪生?上午第一节,班主任没有按课表上语文课,而是把今天临时“抓”礼仪生的事告訴孩子们,让他们评价今天礼仪生的表现后,把周二至周五由谁担任礼仪生“抛”给孩子们。孩子们出奇的一致——继续让这些同学做礼仪生。一件“抓”礼仪生的小事,成了让所有孩子都受教育、都快乐成长的生动一课。

一段时间以来,班级的眼保健操总有一些孩子态度不端正,做不到位。班主任多次提醒,甚至强制要求,但还是有一些孩子“涛声依旧”。班主任苦无良策之时向我求对策,我说可不可以教师也加入做眼保健操。班主任通过眼保健操的加入做和坚持做,孩子们做眼保健操的表现大大改观。

新冠疫情,让早已习惯学校铃声的孩子们,在短暂的松乏之后,有许多的不适应。怎么办?疫情期间,有教师在推出微课、“同一堂课”后,问我:“可不可以让孩子们当‘小主播”?我说:“完全可以!”小主播们播前大量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小听众们既认真听,还认真评。突如其来的疫情,线上教学换角度,换思路,让孩子们体验到知识的另一种传递方式,成为知识的受众与传播者。教师利用场景中聚光灯的切换,把舞台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主动性的愉悦中绽放。

在班级课程开发方面,一些班级开设了集体生日课程,我建议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进行集体建构,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通过实践和师生相互交流,发现班级集体生日课程拉近了师生、生生距离,加深了同学友谊,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孩子们不但学会了发现别人优点,还在接受赞美中自信满满,充满无限勇气和力量。

我在教师中作“平等中的首席”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教师针对一年级新生学拼音发不准音、家长辅导多是发不准的实际,制作成微课方便学生学习、家庭辅导。有的对说谎学生先倾听后交心,先夸优点后议后果,先给机会后观实效。有的针对学生的“攀比”心理,将攀比转移,让学生和自己攀比、和榜样攀比,让学生在攀比中超越……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同样“一刻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是教师”。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学校管理者要多一些教师视角,走进教师,融入教师,发现教师,成长并自信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映香.如何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J].甘肃教育,2019(8):29.

[2]周钧,张梦雨,陈林.当前我国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17(04):18-23.

[3]梁好.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辽宁教育,2018(5X):25-26.

[4]柴华丽.基于学习力提升的教师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0):130-133.

[5]汤丰林.论新时代的教师教育改革——教师培训的视角[J].新教师,2018(7):7-9.

【注: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有经费课题“以城带乡提高城乡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30-085)阶段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