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蚌埠市津浦大塘公园提升改造的探讨

2020-08-16顾素萍

现代园艺 2020年14期
关键词:花池大塘驳岸

顾素萍

(蚌埠市园林管理处,安徽蚌埠 233000)

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是针对美国城市的人口急速增长,城市无序发展造成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爆发后,为了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基础上实施的,随后各个国家的城市公园体系也逐渐发展起来。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公园体系的发展壮大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自然途径。当然城市公园的发展也是不断更新、提升改造的过程,既会出现开发建设新型城市公园,也会产生物质老化的城市旧公园,其发展过程既是建设史,同时也是公园改造和更新的历史[1]。多年来的旧城区改造也加快了老旧城市公园的衰退和破败,于是城市老旧公园的提升改造就提上了历史日程。

研究了蚌埠市津浦大塘公园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老旧城市公园焕发青春的提升改造方案,为今后城市老旧公园的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1 公园概况

1909~1917年,为填筑津浦铁路蚌埠段路基以及淮河路天桥桥墩,挖取土方形成的大坑被称津浦大塘,1958年辟为大塘公园,1999年经重新规划改造后,改名为珠园,2016年恢复津浦大塘公园。总占地6.7万m2,其中水面3.4万m2,约占公园面积的1/2(如图1)。公园位于蚌埠市老城区中心,紧邻城市主干道胜利路和延安路,周边商业、办公区、酒店聚集,这里却是一片参天大树围合的绿意盎然、闹中取静的天然氧吧,是坐落在闹市区的一汪清泉、更是城市中心的绿洲。1999年实行免费开放后,公园游人激增,园内的各项设施也逐渐陈旧,活动场地局促,绿化植物受损严重,大塘内水质变差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结合塘底清淤启动津浦大塘公园提升改造工程。

图1 津浦大塘公园俯瞰

2 公园现状问题分析

津浦大塘公园围绕人工大塘的水面而建,公园内的每一棵参天大树、驳岸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城市的记忆。公园中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都是不同年代逐渐建成。作为居民重要的活动场地、城市的会客厅的津浦大塘公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功能衰退,环境劣化,与市民的审美标准差距越来越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临水公园缺乏亲水性

1958年建园时,公园地面与水面高差2m,形成的直立式石砌驳岸,线形平直单调,缺少变化,亲水性很差。锁链式防护栏杆的美观性和安全性也较差,存在安全隐患(如图2)。

2.2 绿化景观层次单调

公园内骨干树种为悬铃木,长势茂盛,营造了很好的林下休憩空间,但整个公园植物群落缺少中层亚乔木和花灌木,呈现出绿化景观层次单一、季相景观单调。

2.3 活动场地局促

公园内每日人流密集,健身、娱乐等活动人群众多,现有场地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争抢场地时有发生,踩踏绿化屡禁不止。

2.4 与周边绿化景观融合性较差

公园的外围矮栅栏的功能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人的停留和公园边缘与城市道路景观的融合(如图3)。

图2 改造前的直立式驳岸和护栏

图3 改造前公园外围矮栅栏

3.1 公园的提升改造方案

公园的提升改造实际上是公园历经沧桑后自我调整、修复完善的过程。所谓“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2]。结合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后,针对性地提升改造,既是修复原有景点,使之焕发青春,也有对存在问题的提升改造,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更有利于服务市民,且进一步沉淀蕴藏公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3.1 亲水性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们对水的喜爱和亲近与生俱来。津浦大塘公园中尽管水面积占公园一半,但建成的直立砌石驳岸缺乏亲水性,且水面与公园陆地之间的景观融合性很差。为了更好地利用水岸线,提升公园的滨水景观,达到多样化的亲水效果。

3.1.1 砌筑临水花池削弱竖向高差。在公园西岸打破原来单一的垂直驳岸,采用岸上和岸下砌筑错落有致的花池(如图4),有效减弱了水面的高差,花池内栽植彩叶植物和垂枝植物互相呼应,有机结合,形成一道园林植物与水面相融合的亮丽风景线。

图4 公园西岸的驳岸

图5 公园南岸的驳岸和栈桥

3.1.2 设置亲水栈道。公园的亲水性就是要尽可能拉近人与水之间的距离,从生理和心理上都使人感受到与水的亲近。公园南侧人流比较集中地段,在砌石驳岸内侧做亲水栈道(如图5)。栈道的建设位置根据水面的常年水位线,保证栈道接近水位线,满足市民亲水需求。

3.1.3 增加亲水平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岸线的单调,枯燥,增加趣味,还有机地设置了亲水平台(如图6、图7)。平台伸入水面,或低或高,增加了市民亲水的机会,同时形成亲水活动的空间和场地。特别是八仙岛周围,都设置亲水平台,满足了市民亲水需求。

图6 结合八仙亭设置的亲水平台

图7 结合四角亭设置的亲水平台

3.2 安全性

拆除原有护栏,重新设计防护栅栏,从护栏的高度、材质、造型都经过认真讨论,提取了公园内古典建筑的色调和造型,保证与整个公园的古典建筑相融合,并确保安全。在所有接近水面的活动场地都安装护栏进行围合,保证亲水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性。

3.3 以人为本

城市老旧公园提升改造是为了更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户外娱乐,为市民提供活动场地,营造优美的绿化环境,为人而设,服务于人。

津浦大塘公园提升改造时,充分考虑到市民的各种需求,从细节入手,认真梳理园内道路,合理布局活动场地,满足游人活动健身需求。依据公园内多年来市民自然形成的活动分区的基础上,增设了歌舞广场、博弈广场、太极广场、舞文弄墨等主题广场。开辟林下空间作为活动场地,增加休闲坐凳、花池坐凳等休憩设施。修复原有的雕塑小品,重新改造的广场、园路、活动场地的铺装材料,采用透水、防滑的材料,体现自然,且实用。

3.4 突出文化传承,丰富文化底蕴

具有历史文化的城市绿地是塑造城市特色的载体之一[3]。从更深层次上说城市的传统即政治、文化、历史、生活方式,仅靠城市中的建筑来保留、传承非常有限。作为城市精神生活的重要舞台,如果设计得当,城市公园可以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4]。津浦大塘公园就具有这样的文化特征,珠园的园林建筑、大塘中的小岛、跃进桥、红旗桥装载着不同年代赋予它的印记。

3.5 构建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了津浦大塘公园所有植物,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原有植物,保留原有大树对整个公园的植物配置景观效果起到骨架和控制的作用[5]。为了增加植物种类,丰富绿化景观层次,此次提升改造增加了桂花、海棠花、日本晚樱、紫薇、二乔玉兰、红梅、红枫、石楠、红花檵木等亚乔木、花灌木和彩叶灌木。另外,还丰富了低矮灌木、地被植物和垂枝植物,根据不同的位置合理配置,如沿岸的垂枝植物,岸下的水生植物等打造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做到春赏花、夏有荫、秋有果、冬赏雪的四季绿化景观。

3.6 公园内外围院墙的变化

多年来公园的改造变迁局限于公园内部,忽略了公园周边用地和行人,只是简单地隔断。因此,公园与城市道路景观融合度不高,此次提升改造将公园外围原有的矮栅栏改成不同造型的花池坐凳(如图8)。不仅美化也突出实用的景观特性,结合人行道设置矮墙、花池坐凳和小空间供行人停留欣赏公园美景。

4 公园提升改造的局限性分析

4.1 停车位还有待于解决

因津浦大塘公园所处位置的局限性,停车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在东门设置少量机动车停车位,目前非机动车电瓶车、自行车只能停在人行道上影响城市道路景观,也给公园管理造成很大困扰。

4.2 公园的竖向有待进一步改造

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有限,为了能给市民呈现更好的视觉景观效果,应利用地形处理适当抬高绿地,形成幽远绵长的意境。但整个公园几乎没有看到地形处理营造的景观效果。

5 结语

老公园由于其所处的地段、所含的历史信息等原因,对其实施改造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程,一旦失误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毕竟真实的历史信息不能复制[6]。津浦大塘公园建成至今已60余年,对周围的市民来说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尽早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场地,整个提升改造工程仅3个月就完成了大塘清淤、驳岸的整改、园内和园外护栏的花池砌筑、道路修建、众多园林建筑的修葺翻新、大型法桐的修剪及园林植物的补种等,参与的施工队伍专业不同,施工时序互相牵制,统筹安排好各个施工工序,此次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是各个部门协同合作的典范。

猜你喜欢

花池大塘驳岸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冬爷爷的美味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后脱贫时期民族村寨规划发展探索
锦绣“云城”春未央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带乌龟散步
大塘镇:比出新路径 煮好“旅游饭”
香港宏施慈善基金一行到大塘镇慰问五保老人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