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师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探析

2020-08-15杨湛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摘   要:近年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逐渐明确起来,社会需要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为了使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和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推动现代师徒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从而使学生毕业后紧密对接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实现教育培养与企业的零对接,既保障企业的人才需求,又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提升。

关键词:现代师徒制  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6(b)-0214-02

地方高校以现代师徒制形式来探索专业教学实践培养新型模式,成为了社会所需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本文结合现代师徒制内涵与职业学院实际情况,从现代师徒制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方法入手,探讨了高职学校里为了增强高素质实践性人才培模式,即进行现代师徒制教育的必要性。

1  由古至今师徒制的时代内涵

1.1 我国传统师徒制解析

中国古代的师徒制教育模式,最早产生于自然经济的行为过程之中,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技艺传承学习模式。传统的师徒关系的关系中,以技艺的经验传承为主旨,同时还包括了为人处世的哲学。主要形式分为途径不同但教学方式类似的三大类:家庭内部父子技艺传世制度、民间师徒传承、官方的手工技艺传承系统。 师徒制一丝不苟的模仿式教学方式,使传统工艺的传承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促使手工业不断进步发展。

1.2 现代师徒制的发展过程

小农经济形式中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发展,当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手工业才得到振兴,现代师徒制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走向一个更广泛的方向,在20世纪的老厂里,师徒制摒弃了旧有师傅与学徒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师徒制”,作为当时的主要技能传承方式,对国家增长绩效具有绝对的核心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现代师徒制”也逐渐演变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并逐渐以职业学校为主导,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

2  高职院校建立师徒制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对职业技能的掌控与企业的岗位要求难以对接。这是因为学校职业教育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特长与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应届毕业生一般缺乏实训经验,通常上岗需要经历3个月左右的培训阶段,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并且为了探索更好的学校发展方向和专业建设模式,实现专业的特色发展,培养新时代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可以从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入手,来探索专业教学实践培养新型模式。

系统化的师徒制教育模式能够使教师的指导效果得到强化,以师傅带徒弟的现代师徒制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融合度,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快培养出学生的职业素养。师带徒的师徒制模式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培养当中,也体现在德高望重的大师对于年轻教师的影响和培养中。

学校通过树立典型,选取优秀的校内外大师、能工巧匠演讲、座谈等不同方式树立楷模。鼓励年轻教师拜师,拜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地教师为师傅,提升其技艺修养。“名师出高徒,高徒成名师”,名家师承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师徒制模式的层层传承,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打造出拥有卓越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

3  深化培養技能型人才,现代师徒制下的校企合作

企业相比学校而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不仅重视理论的运用更加在意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学校如何促进人才的培育、专业设置、教学资源、与企业实践、社会需求等领域相衔接,是目前职业教育中一个较突出的问题。通过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了解中发现,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缺乏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等精神及责任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职业素养。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落实学生的责任感,但在师徒制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将育人任务延伸到课堂外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中去。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转变为授业传道、答疑解惑的师傅角色。教师在课堂外,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其科研项目、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拓展等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工匠品质。学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对个人工作及团队成员合作产生责任感,树立责任意识。师徒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一丝不苟地工作态度和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也可以很好地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的关系。

现代师徒制的教育方式适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并且遵循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协同合作也是现代师徒制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完整的现代师徒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确保工学结合,重视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合作是未来高职院校的大势所趋。发展师徒制教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才能让学生毕业后紧密对接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实现教育培养与企业的零对接。才能充分将学校和企业得资源整合,进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让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人才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4  高职院校师徒制模式下推行工匠精神的意义

4.1 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师徒制模式中发挥的意义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大力发扬工匠精神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应当贯穿学校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在当前院校不断加大校企协同培养力度的前提下,通过师徒制模式,树立典型榜样,在课堂内外融入工匠精神,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通过师傅的“传、帮、带”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并不断感受其专注负责的职业素养,使工匠精神逐步渗透。从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来看,“工匠精神”已经作为用人标准的一部分。

4.2 培养拥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对社会的意义

工匠精神表现为高素质技术人才对中对质量和品质的专业追求中、是对自身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得到最大发挥的追求。培育工匠精神是要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专业精神及人文素养。只有让工匠精神得到充分发扬,才能造就有过硬素质的大国工匠,提升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进而增强与各国之间的理解信任,实现互利共赢,打造政治、经济、文化互信融合的利益同盟。

4.3 新时代背景下对工匠精神的定义

在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场过程中,社会的发展使得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有了不同的内涵,其意义已经泛化到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身上,他们都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和代表。工匠精神在新的时代内涵里可以体现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文化理念和职业态度。工匠精神对积极促使我国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是非常必要的,它代表了各行业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敬业守信的品格和以德为先的职业素养,已然成为了一种时代精神。高职院校的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中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才能不断培养爱岗诚信、精益求精的技术创新型人才。

5  现代师徒制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5.1 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师徒制遇到的内部困难

就生源而言,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习热情不高,生源的好坏制约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学生入校后缺乏耐心以及精益求精的匠心,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传统工艺美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升,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拥有一线实践操作能力及对科研学术的研究能力,但并无相应的待遇提升。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出于现实利益考量,仅把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学校非遗传承争取更多政策倾斜、财政支持的由头,对学校应当担起的责任并未重视起来。

5.2 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选出和认定一批学校师傅和企业师傅或具有“双师资质”地教师团队。共同承担着指定学生的培养任务,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企业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培养出学生后,学生毕业并未选择企业就业,这对企业来说得不偿失。企业囿于现实的困境,参与校企合作下的师徒制教育积极性不强。校方对此应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调研,了解问题所在,是企业定位或薪资待遇和学生所求并不符合,还是学生心态不够成熟不能够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对此制定相应规定进行后续的跟踪回访,才能成功保障企业与学生双方的利益。

6  结语

解决以上的问题,实现现代师徒制教育的普及,政府应在政策及经济上出台相关详细规定,确保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给予高职院校支持。高职院校本身也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確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促进教育课程和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在产教融合的现代师徒制教学过程中,磨合与实践必不可少;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推进相关实训基地的建立,才能实现双方互助共赢。

参考文献

[1] 邹二勇,刘济慧,刘若竹.基于校企合作下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的实施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5):114-116.

[2] 楼世洲.我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师徒制的历史演变与现代转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4):77-81.

[3] 石芬.基于现代师徒制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7(23):167.

[4] 周爱美.高职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150-152.

[5] 单仲,姜绍忠.师徒制模式下工匠精神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26):20-21,29.

[6] 龙超.现代师徒制形式下的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3):76-77.

[7] 张伟超.构建现代“师徒制”培养“工匠精神”型人才[N].中国黄金报,2018-02-27(002).

通讯作者:杨湛(1980,1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现代师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E-mail:153222515@qq.com。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