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哲学知多少

2020-08-15谭倩

中华家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成人哲学儿童

解读儿童的哲学问题

问题一:生死问题

前两天重温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其中一个桥段和对话深深地触动了我,邓莎和她4岁的儿子大麟子在聊天时,大麟子就知道生死,知道人老了会死亡,死亡了会被埋在土里。

母子俩的对话原话是这样的:“大麟子,你想妈妈变老吗?”大麟子摇摇头,邓莎接着问为什么不想呢?大麟子回答说:我不想妈妈老,老了会埋到土里,我不让妈妈埋到土里去,说时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有点难过了,邓莎继续问:我被埋在土里了怎么办呢?大麟子回答说:那我每天给你浇水,让你长大。他的回答触动了我,哪怕他知道人会死亡,但是却不知道死亡真正意味着什么。可是大麟子的回答是我们大人无法想象的,那么童真的回答,又仿佛充满了哲理,这让我不禁感叹:孩子真的是个哲学家。

问题二:大小问题

在成人看来,大和小的概念似乎很容易区分,当我们问成人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时,成人的回答多倾向于相比较之下大的就是大,小的就是小,而当问到儿童何为大何为小时,儿童的回答显得并没有那么规矩,儿童会有很多这样的回答:我妈妈有时候会因为我不听话冲我发很大的脾气,我爸爸说我生日的时候要给我一个很大很大的惊喜,他们的回答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大的脾气”、“很大很大的惊喜”这些也是“大”,但是却和我们成人经常看到的视角不太一样,我们注重客观的对比,而忽视了这些隐性的“大”与“小”的关系问题。

问题三:朋友问题

关于朋友问题,成人的回答不一,而儿童的回答却趋同,在儿童看来,对于朋友的看法很简单:朋友就是经常和我一起玩的人,朋友就是互相分享的人,似乎这些看法和一些成人也相差无几,也有很多成人有这样的对朋友的定义和想法,但是在问到什么是朋友时,儿童除了做出上述回答,还有这样的关于朋友的定义:我家的泰迪熊(一个玩偶)是我的好朋友,我和我的变形金刚玩具是好朋友……在儿童的心中,朋友的定义非常广,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只可能是人,他们会将陪伴他们的玩偶、宠物,甚至是一些玩具都当成是他们的朋友。当然,这可能和儿童阶段的泛灵论有一定的关系,儿童会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儿童会常常玩娃娃家的游戏,会常常和自己喜欢的玩偶说悄悄话,还会出现拿着自己的玩具时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可能在儿童的心中,他们的包容性更广,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在他们看来,朋友可以是让你有良好感觉的任何东西。

儿童哲学教育与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家长应当抓住儿童哲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儿童哲学教育观。

做好儿童心灵小卫士

儿童在对待某一问题时有属于儿童自己的看法和理论,而儿童的回答往往透露出他们对世界的一种最本真的纯态,童言童语折射出了童心。

大千世界存在太多哲理,儿童对世界的思考和看法则显得与众不同和难能可贵,孩子有那么美好的想法和童真的向往,我们应当做好童心小卫士,学会肯定孩子的看法:“是呀,会像小草一样长起来,所以一定要爱护小草,我们所有老了埋在土里的人就会得到滋养快快长大啦”,“艾莎公主美丽又聪明,会是很好的朋友”,“妈妈对你发了很大很大的脾气,听上去那确实很大”,成人要学着去徜徉儿童的心灵世界,理解并维护儿童美好的心灵。

激发儿童的哲学思考

儿童的哲学源于对环境的质疑和困惑,为了保持儿童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永远充满探究欲望,永远充满哲学思考,家长和教师应为孩子创造哲學问题情境,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如孩子吃鸡蛋时,和孩子交流:“鸡蛋是什么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在生活中处处激发儿童的哲学思考,会让孩子探索到更多关于客观世界以及自身与事物、自身与自身、自身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当然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自然性,不要刻意去向孩子提问。

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哲学观

儿童的可塑性强、好模仿,但是正因如此,他们对某一问题和事物的看法极容易受到环境和重要他人的影响。当儿童产生对某个相关哲学问题的看法时,我们可以持续关注儿童想法的发展,一方面是维持儿童对某个问题的兴趣,以促使儿童对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是在儿童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困惑或偏颇时,可以提供一种支持和正确的导向,从而引导儿童塑造正确的对世界、自我、他人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念。引导应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和儿童哲学特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来,让孩子更加易于接受。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出生后头几年的发展程度和重要性,会超过其一生的任何阶段”。成人学会在儿童的哲学思考中学习,扮演好相应的角色,陪伴儿童在大干哲学世界中徜徉,我相信不仅是在助推孩子的成长,也将会是大人心灵的一次修行。

谭倩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成人哲学儿童
养大成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