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解读
2020-08-15石梦希
摘 要:“佛系”现象在网络流传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热议。“佛系青年”身上既具有宽容大度、平和善良正能量的一面,又具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充满负情绪的一面,这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佛系青年”并非贬义的代名词,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佛系”;激活其内生奋斗动能;提升其获得感,通过挖掘其积极因素,消除其负性情绪,指引青年成为善良宽容、自强不息的奋斗者。
关键词:佛系;青年;“90”后;解读
青年和佛系看起来是两个不相干的词,然而“佛系青年”这个词却在2017年年末成为了广为人知的网络热词。所谓“佛系青年”是指崇尚随缘、不强求,喜欢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一切随缘”“不争不抢”“有无皆可”是他们推崇的生活态度,它正好与“90”后看淡一切的心态相契合,因此,青年们纷纷对号入座,争相标榜。“佛系青年”的爆红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解析“佛系青年”所具备的特征,阐明“佛系青年”的形成机理,对引导青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佛系青年”的由来与特征
“佛系”一词其实与佛教没有任何联系,它与当下许多青年亚文化一样,最早也出现于日本。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佛系男子”遂被日本民众接受,且迅速红遍日本全岛。2017年4月,“佛系”概念流传到中国,它最开始源于“饭圈”中流传的“佛系追星”的说法,随后,一篇名为《胃垮了,头秃了,离婚了,90后又开始追求佛系生活了?》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让“佛系”脱离粉丝圈,走进大众视野,紧接着在当年12月,《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成功将“佛系青年”词条引爆网络,成为热词,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争相标榜,口口相传。于是乎,“佛系购物”“佛系员工”“佛系朋友圈”“佛系恋爱”“佛系乘客”“佛系考研”“佛系养娃”等衍生词汇扑面而来。
“佛系青年”热衷于内心平和、淡然,有目的地放下的活法,在遇到问题时也会选择云淡风轻的处事方式,这种超然的心态让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都行、可以、没关系”的态度,这种态度映射出佛系青年身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第一,它展现了佛系青年宽容大度、平和善良的正能量。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佛系青年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争不抢、云淡風轻,其实体现了他们面对生活的豁达、淡然以及为人平和善良的一面。碰上找不到路的司机,“你在原地别动,我过去”的佛系乘客;不和卖家较劲、不和快递较劲的佛系买家;“与其发些阴阳怪气的吐槽,不如随手给出爱的鼓励”的佛系朋友圈;“不吵架、不反黑、不拉踩”的佛系追星,这些并不是懦弱和无主见的表现,而是一种理解、宽容和善良,这正是新时代所倡导的价值观,它是“佛系青”年传达给社会的正能量。第二,它反映了佛系青年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负情绪。“不求更好,完成就行”的佛系员工;“怎么都行”的佛系恋爱;“只要动了就算锻炼”的佛系健身;“健康快乐就好”的佛系养娃;“考上是缘,挂了是命”的佛系考研……“90”后们在生活、工作、交友中表现出来的“佛系”,体现了他们遁世消极的人生态度,而这种遁世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年群体复杂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这种生存状态下,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着焦虑、不安、无助、不满等负性情绪。一面是善良、宽容、大度,一面是焦虑、无助、不安,青年身上表现出来两种不同特征最终造就了“佛系青年”不喜不悲、看淡一切的态度。
二、“佛系青年”的形成原因
“佛系青年”的出现,离不开他所依托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深度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滋生了“佛系青年”形成的土壤。
(一)社会总体教育水平的提升造就了佛系青年的善良本质
我国的教育事业经过7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录取率的提升,“90”后普遍的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前几代人。同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将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90”后成长于素质教育年代,学校除了注重对他们的智慧潜能进行开发,还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豁达宽容、与人为善就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经过十多年的道德教育,青年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因而也造就了佛系青年的善良本质。
(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佛系青年形成的物质基础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90”后正出生、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父辈的荫蔽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从小就过着不愁吃喝富足的生活;长大后,房子、车子甚至连工作父母也都安排好了,基本上不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经济发达、物资丰富的年代,没有经历过物资的短缺,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通过努力工作争取更多物质财富来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另外,他们从小就接触多元的文化和思潮,对于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去强求他人眼中的好工作、好结果,也不愿虚与蛇委、委曲求全。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后盾的“90”后,更愿意选择随性的“佛系”生活。
(三)青年获得感不高是佛系青年形成的内在因素
在“佛系青年”中,一部分是因为有富足的物质基础做后盾所以“佛系”,还有一部分却是因为受生活所累,由于获得感不高而不得不靠“佛系”来寻求喘息的空间。获得感主要指民众在社会中通过努力,从而获得提升、肯定和奖赏之后的认知体验[2]。在付出努力之后人们总是期盼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而形成继续努力的动力,一旦努力长期得不到相应回报,人们就会选择退缩或放弃。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来说,工作强度高、工资待遇低是他们普遍的工作状态,赚来的工资买不起房、职场升迁也无望,生不起病、结不起婚等这些来自生活的压力带来的低获得感迫使他们从佛系中寻求自我安慰,只有在这种看淡一切、平和淡然的自我调侃中才能不被生活的压力压垮。
(四)网络媒体为佛系青年形成提供中介平台
网络是青年的主要活动场所,他们正是通过网络媒体来获取社会有效信息,“佛系青年”的流行也是从网络开始的,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席卷网络,通过网络舆情的推波助瀾,迅速成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青年争相以“佛系青年”自居。佛系现象之所能在网络快速发展,并为青年群体所接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青年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9岁年龄段的“90”后网民在全国网民结构的比例中占比最高,达到26.8%,青年使用网络已成为一种习惯。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微博和微信是当下两大热门的社交平台,它们的出现让网络对话或交流变得简单化,也让信息的传播变得快速化。利用社交平台,人们或自由表达,或进行群体交流,方便了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再加上“佛系青年”本身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契合了青年的生活态度,因此,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从个体性行为转变为群体现象。
三、“佛系青年”的引导策略
通过对“佛系青年”具备的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佛系青年”并非只是贬义的代名词,他们也有善良、宽容积极的一面,在对佛系青年进行引导的时候,主要是消除其得过且过、消极遁世的负情绪,通过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佛系”,激活其内生奋斗动能,提升其获得感,最终让青年成为善良宽容、自强不息的奋斗者。
(一)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佛系”
对人善良宽容,做事不急不躁,遇到问题平和淡然,这是一种良好修养的表现,也是“佛系青年”身上展现出来的积极因素。“佛系青年”能在浮躁和喧嚣的时代中,不计得失、不追名利,保持善良宽容,以一种沉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压力,这是值得当下青年学习和效仿的地方。当然,“佛系青年”身上也有“痛点”,正是这些“痛点”存在,所以大家对“佛系青年”的出现表现得非常担忧,认为“佛系青年”代表了消极、怠惰、不思进取。不可否认,“佛系青年”身上确实存在这些负性情绪,而且有部分青年以“佛系”为自己的懒散、消极找到了借口,但也有部分青年是因为受生活所累,以“佛系”来抚慰自己疲惫的身心,他们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又开始奋力拼搏。因此,当“佛系青年”爆红于网络时,我们不能一味的表现出“怒其不争”的担忧,只看到“痛点”,看不到“闪光点”。社会应当把“佛系青年”身上的“闪光点”进一步放大,使它与我们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适应,缩小其负性情绪对青年的影响,将“佛系”与奋斗联系起来,通过正确解读“佛系青年”,让青年成为“战斗胜佛系”。
(二)激活奋斗因子,培养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本世纪中叶的总目标是要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但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90”后终将要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只有激活奋斗动能,增强责任与担当精神,青年才能更好地完成复兴中华的使命。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青年明晰个人命运是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青年如果缺乏当担精神,缺失奋进动力,得过且过,就会陷入平庸和惰性,就无法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家国情怀,激活他们的奋斗动能,从而克服安于现状的惰性。其次,用革命精神激发青年奋斗的内生动力,坚定奋斗精神。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中国革命精神包含了不怕牺牲、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通过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教育,让青年主动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那么在面对现实压力的情况下,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迎难而上,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奋斗者。
(三)助力青年发展,提升青年获得感
“一切随缘”“不争不抢”的佛系青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代青年获得感不高的一种体现。获得感是一个包含综合指数的概念,包括温饱、教育、就业、医疗、居住条件等多个评估维度。就青年来讲,就业是评判青年获得感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他们实现经济独立和获得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近些年,在就业市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因公权力腐败而导致的“关系就业”“金钱就业”等不良现象,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不仅浪费了社会人力资源,更严重消解了青年对就业的热情和朝气,不公平的社会环境很容易让青年对自己的努力产生怀疑,变得灰心和焦虑,从而让他们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因此,要促进青年发展,提升他们的获得感,首先,需要给青年营造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让青年在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获得同等的回报,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获得满足感,提升获得感。其次,提高青年的职场成就感,调动其积极性。具有发展空间和上升潜能的工作,不仅能提高青年的职场成就感,还是激励青年奋斗的重要动力,企业应该为青年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在升迁上也要适当提拔青年员工,激发青年员工的奋斗动力,进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正确解读佛系青年,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佛系青年并非只是贬义的代名词,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和正能量。发挥其正能量,弥补其不足,这是当今时代正确解读佛系青年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老子.道德经[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18:69.
[2] 王俊秀,陈满琪.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8.
[3]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19fdy0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石梦希(1980- ),女,湖南长沙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