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中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2020-08-15沈婉婉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9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

摘 要:大学生记者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学生记者新闻素养薄弱、人员流动性强等问题限制了学生记者队伍整体能力水平提升,不利于队伍的管理运行,需强化指导和培训,完善各项制度机制,以保障记者队伍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思想宣传工作;学生记者队伍;对策分析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高校大学生记者作为学校思想宣传的一支生力军,是学校宣传部门在大学生中的延伸,记者队伍一般由宣传部门管理。高校宣传部门很多的业务需要学生宣传队伍来做,建设一支高效的学生宣传队伍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宣传部门作为学校党委的喉舌,在党委的领导下,担负着新闻宣传、宣传思想、思政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等多项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但宣传部门专职人员不足,面对覆盖广、思维新、时效强的工作性质,急需学生队伍加入作为力量补充。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宣传工作进入融媒体新时代,走向“全民宣传”模式,新形势对宣传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宣传业务量将进一步加重,单靠学校宣傳部门几个人员来应对,势必殚精力竭,疲于奔命。同时学生记者来自学生群体,是大学生群体的“耳目喉舌”,他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活,能够及时发现捕捉学生群体的心声,采集发布有价值的新闻资讯。记者队伍可以帮助学校宣传部门传达思想和工作,也会反馈学生的意见和期望,起到很好的上传下达作用,是师生间的桥梁,对于学校党委及职能部门的决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作为一支活跃在校园的优秀学生队伍,他们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能够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学生记者自身而言,加入记者站也是他们自我锻炼和提升的过程,经常性地组织文化活动,与志同道合人在活动中培养友谊情感,在实践磨练中共同成长。可以说,大学生记者无论在学校新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文化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思想宣传文化工作领域的积极性,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宣传队伍,不仅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难题

(一)学生记者新闻素质较低,人才培养难度大

高职院校,大多数为工科生,文化功底较薄弱,不像文科学院或综合性院校本身就开设中文、新闻等专业,具有较优质的人才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比如合职院记者站,学生多来自机电、信息、护理、生物等学院,他们加入记者站多因对新闻摄影等感兴趣,但绝大多学生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高中基础也较薄弱,特别是写作技能,并非朝夕之间能掌握。且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素养、责任意识、纪律意识也较缺乏,而从事宣传思想工作,首先就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这都给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高职院校一般是三年制,学生在大三期间就将离校实习,在校时间仅两年,从一个新生到培养成一个具有一定采编素养的记者,则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的学习打磨,当业务水平逐渐成熟,此时又面临离校实习。人才周期短限制了记者站队伍整体质量和水平。且两年时间内学生要完成学业,学生专业课程时间紧、课业压力大,平常投入社团时间更少,学习实践时间的不足,导致个人能力提升也受到影响。

(二)记者队伍流动性强,队伍管理难度大

因高职院校三年制,学生在校时间及参与社团组织时间很短,当一批骨干逐渐承担起学生记者团的主要工作时,由于离校实习,担子很快又移交给新人。且不少学生由于专升本、兼职及就业压力等因素,会申请提前退出记者站,以集中精力学习专业课程。甚至存在少部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不强、做事虎头蛇尾的人员,入学时基于兴趣、爱好或对于自己各种能力锻炼的需求加入记者站,开始时对记者工作抱有极大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但一段时间后,或因任务繁重或因工作受挫,或因与站内人员不和等,工作热情慢慢懈怠,一个个退出了记者队伍。频繁的人员流动,人心涣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风气。记者站也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现象,给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了难度。

(三)考核机制不健全,学生积极性不高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有着重要作用。合职院学生记者站组织机构健全,任务分工明确。站内现共有人员,设站长一名,副站两名,分设编辑部、采访部、摄影部、办公室部、网宣部等五个部门,每部门配备一名部长和两名副部,每部门各司其职,部门间相互协同,共同完成宣传部派出的任务。根据平时的表现,每年会在老生中评选优秀学生记者数名。但记者站缺乏过程性评价,从招新进入社团到换届离开,过程中缺少对成员的考核,未建立起奖惩及退出机制。导致在记者站成员眼里,做多做少都一样,有部分学生进入社团就为了获得社团证明,在年度考核时加2个综合素质学分,因此站内成员整体积极性不够,派出的任务,一般只有干部及少数人员积极响应和参与,而部分人是能推脱则推脱,能躲避则躲避。

三、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对策分析

(一)加强选拔和培养,提升记者队伍质量

学生记者作为宣传部门的一支生力军,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培训,能够挖掘学生记者的巨大潜力,极大提升学生记者的综合素养。

(1)加强选拔,多种方式吸纳优秀人才

学生加入记者站,一般基于兴趣报名参加,通过简单的面试即可入站,人员数量虽多但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在招纳新成员时,应设置多轮选拔,挑选出意愿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如可以首先进行一场笔试,考察学生的写作及各方面综合能力;或者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进行考察,从中挑选出合适人才;也可从各班级的宣传委员中吸纳一部分政治素养高的人员加入记者队伍。

(2)加强培训,多种形式提高胜任能力

建立以老带新的一对一、一对多传帮带制度,充分发挥记者站老成员言传身教作用。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作为记者队伍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老师,在平常的工作中,应留心观察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抽出时间给与业务上的指导,如新闻写作指导、摄影指导等。可以聘请合作报社的资深记者、广播电台资深记者等来校给学生记者讲学,以及开展学生记者进报社参观,短期记者实践等研学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业务能力。

(3)加强思政教育,增强主人翁意识

许多学生的政治素养不高,主动意识不强,导致作为一名学生记者的作用发挥不足,这都需要指导老师进行教育引导。如在迎新大会及例会上,向学生强调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强调学生记者的使命任务和担当,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平常工作中多与学生谈心谈话,聆听学生的心声,认同他们好的观点,让学生在记者站能感受归属感和成就感,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他们甘于付出、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考核激励机制

对学生记者团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实行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学生记者队伍的工作实效、促进队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健全规章制度

要不断完善记者站管理办法,明确学生记者的职责和要求,确定学生记者评优标准、惩罚措施,让学生记者行有所依。认真执行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大会及部门和干部會议,通过会议集思广益,总结和谋划工作,部署当前任务等。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在学业不冲突的情况下,记者站成员根据值班安排,按时到固定场所值班。目前,合职院记者站已建立起值班制度,但时常存在人员缺勤,或者人在心不在的现象,这就需要完善值班制度的配套制度。

(2)建立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和约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效率。要构建动态评价机制,加强过程性评价,对有责任感、表现优异的学生记者进行鼓励、表扬,把平时的表现作为职务评聘、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缺乏责任心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同时实行退出机制,对于态度不端正、不遵守站内管理等人员,予以劝退处理。

参考文献

[1] 瞿振元.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1(8).

[2] 黄国春.高校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难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3] 曾令梅.如何带领学生记者做好高校宣传工作[J].教育长廊,2009(7).

[4] 刘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记者队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5] 周东虎.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建设[J].教育教学研究,2019(1).

[6] 王小杰.建设和培育学生记者队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7):180-181.

[7] 王慧,许超.培养优秀学生记者队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J].中国轻工教育,2011(04):40-42.

[8] 李连富.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实践与思考——以福州大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8):131-13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发挥学生记者在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作用——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014SKQ002)。

作者简介:沈婉婉(1991- ),女,安徽歙县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
长沙市独立院校大学生消费现状与对策分析
非思政专业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