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育人的“三融合”

2020-08-15杨帅叶栋恒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医学生

杨帅 叶栋恒

摘 要:红色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德育建设、内涵建设的宝库。遵义医科大学在医学生的育人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培养目标,坚持“三个融合”,即坚持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教育教学相融合,坚持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相融合,坚持人文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使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育人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全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关键词:医学生;红色文化;人文精神育人

遵义医科大学地处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弘扬长征精神、加强传统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注重社会实践、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充分将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系统的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并结合高等医学院校的特点将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并形成了学校教育模式的品牌效应。

一、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育人

(一)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意识形态集中体现,其革命遗址圣地、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他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高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强化红色文化在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人文精神是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形态

人文精神是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历史性、社会性特质,从本质上来说,重视人的价值和追求,尊重人和关心人,遵循人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发展规律,追求人的真、善、美。人文精神教育对伦理道德、生命意义、人性讨论、人文素养养成以及职业追求形成了特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理解“人”,立足“现实的人”的原则,关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实现人生价值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求“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为当前中国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三)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育人的关系

红色文化和人文精神育人二者的辩证关系是相互区别,相互促进,共生内涵。一方面,红色文化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关怀。红色文化育人的侧重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体验式与灌输式育人模式,突出爱国主义为核心,政治性价值观为导向;另一方面,相对于人文精神教育而言,人文精神教育是以人类的文明发展的知识成果,其侧重点为“人”的起点,在人生、人格、人体生理与心理健康和人类社会的价值的“真善美”不懈追求。医学生是未来人类健康的保护使者,肩负着治病救人的伟大使命,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基因,才让人文精神更富有时代感,也更显厚重[1]。

二、坚持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理论教学相融合

长期以来,传统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较为分离,转变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不足,关键在于要从传统人文教育拓展为多学科专业交叉学习,加强人文教育,教育人文,并把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与调查、大健康教育,加强人道主义、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遵义医科大学高度重视人文精神教育类的理论课程建设,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医学伦理学》《职业规划与就业》《卫生法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必修课的同时,还开设了多门公共选修课,如《医患沟通与技巧》《宗教热点问题研究》《社会学概论》《社会与文化》《科学技术史话》《人类文明史导论》等。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进优质网络选修课程,如《中国哲学概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史研究导论》《中国古代史》《重说中国近代史》等课程,将人文精神显性课程与红色文化结合到医学生教学教育过程,把显性课程中关于“人的思考”与富有红色精神案例,如“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列入教学讨论环节、“医学生职业精神”与红色典故,如“遵义红军菩萨故事”案例拓展到思想政治教育广度和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深度中,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融合到人文精神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

为打破医学专业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交叉学科、跨专业的融合,遵义医科大学探索医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机融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开发了系列人文精神与红色文化融合型教学课程以教学改革为重點,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多举措进行质量控制,每年进行四次专项督导,自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始,率先在“卓越医生班”试点专业开设PBL、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关注热点,协同学生辅导员,专题讲授《红色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开创了红色文化大学生实践实训营,推进学生系统人文素养理论培训,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把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育人元素融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中。

三、坚持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相融合

创新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教育模式,必须深化教学实践改革。遵义医科大学将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把教学改革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如:《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强调医学伦理道德和红色道德文化结合;《卫生法学》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认知和判断能力与红医精神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意识、情绪管理、挫折教育与革命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结合;《贵州省情》实践教学注重提升学生对贵州本土文化调查和认识的能力与红色经典老歌、红色舞台剧等艺术作品结合。

此外,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相关素质教育,广泛开展专题讲座、座谈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政府、工厂、乡村等地进行现场体验式教学,早在2007年就建立了以龙坑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主的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其中,2016年建立的播州区平正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长征精神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此项建设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实践教学已成为我校思政课教学的亮点。

不断改进实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重视本土红色资源,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战役旧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灵触动,深度开发红色案例,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融入到“三下乡”活动、社区活动、到贫困地区义诊等活动中,立足“红色基因代代传、服务贵州、服务人民”社会实践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从“灌输式”变成“自主式”的转变。学校探索出了立体式、多层次的全员覆盖型社会实践新模式,形成了“课堂实践——校外社会实践——研究训练”的良性循环体系,学生人文素养与社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2]。

四、坚持人文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思想的工作”,而人文精神教育是“做人的教育”,重在培养认识社会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认知。人文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蕴含、相互包容、相互递进。遵义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作用,与人文精神育人功能相结合,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大思政”教学理念和形式,牢固树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合力。

全方位构建“学校-院系-支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文精神素养培养体系。一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工作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育人模式,专门成立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完善了校领导联系院系制度,全面指导二级院系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出台了《中共遵义医科大學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遵义医科大学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学校领导多次为师生作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精神素养教育报告,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各部门、各院系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丰富化,将红色文化精神、人文精神、仁医精神扎根到支部,扎根到学生中,抓实“三会一课”,成立红色文化讲师团、理论宣讲团、红医联盟研究中心,在道德讲堂开展传承红色文化,传播红医精神,熏陶仁心关怀;把学生党支部、学生会设在学生公寓,并建有专门的学生活动室、学生党员活动室、宣传栏、信息栏等,使学生公寓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平台,成为和谐平安校园创建的主要基础,成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成为学生党团建设的主要阵地,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党政部门和各院系网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舆论阵地。

三是全方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环境,切实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弘扬长征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利用长征精神彰显的人文精神,将遵义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凝聚人心。在对长征精神育人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的基础上,凝练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十个一”工程;学校建立与社区合作育人的工作机制,实现学校和社区共同育人的目的;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大力开展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心恬,赵玮,曾奇,等.红色文化视野下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9期.

[2] 何志旭.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立德树人[N].贵州日报,2018-11-27.

基金项目:1.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红色旅游资源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基于遵义地区的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5FDY07);2.2015年遵义医学院硕士启动资金项目“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以遵义医学院为例”(项目编号:FS-2015-10);3.遵义医科大学辅导员工作室项目“杨帅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编号:2018FDY-04)。

作者简介:杨帅(1988- ),男,贵州遵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栋恒(1985- ),女,贵州遵义人,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医学生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