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促进效果的研究进展
2020-08-15孙博谦
孙博谦
摘 要: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在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的背景下,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综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具有改善身体形态、增强柔韧、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调节心血管功能、提高免疫机能、提升前庭功能稳定性等生理效益。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还具有提升自我概念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等心理效益。而在今后相关研究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生理和心理效益的实证研究,拓展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珍珠球;民族健身操;生理效益;心理效益
在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问题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应引起更大的关注,一方面,与汉族青少年相比,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不但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时还差于同龄汉族青少年的体质;另一方面,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师资力量、活动场地、教育经费、项目开展基础等原因的限制,使得少数民族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因此,根据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有效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身體和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迫在眉睫。
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不但具有一般运动项目所共有的健身功能,同时还具有项目动作简单、规则简洁、器材简易,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易于推广等优势。
因此,如果能够将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生理和心理效益与发展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发展和传承,同时也有助于少数民族青少年更好地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根据上述实际需要,文章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收录的有关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与身心健康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对少数民族传统运动的生理和心理效益进行系统综述,旨在根据已有实证研究结果,为促进少数民族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青少年的生理效益
(一)改善身体形态
江声策在研究中,以珍珠球为干预手段,对36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18周的运动干预,并对比了参与者进行珍珠球锻炼前后体重、BMI、脂肪重、肌肉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8项体型指标。结果发现,干预前后,参与者体重、BMI、脂肪重下降,脂肪堆积量减少,腰围、臀围、大腿围减小,表明珍珠球运动在改善个体体型上具有积极作用。类似的,陈强在其研究中,也发现了珍珠球运动能够降低个体BMI,同时在力量素质、心肺功能等方面也较对照组有了更好的发展。郭永红还发现了民族健身操也同样具有改善个体身体形态的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于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改善体成分方面具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可以相信在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中适当安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于解决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持续升高这一现实问题,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增强身体素质
叶瀚舜在研究中对比了毽球教学和常规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12周,每周4次,每次45 min的毽球课程学习,对改善学生体成分、维持身体形态、提高肌肉力量和身体柔韧能力都具有着积极作用。蔡杰在研究中,以黎族竹竿舞作为干预手段,分别以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 m/1000 m跑、50 m跑、20 s反复侧跨跳和10 m折返跑作为衡量个体柔韧素质、(下肢)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的指标,考察了竹竿舞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8周,每周5次,每次2 h的竹竿舞干预,个体的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和耐力素质均有了显著的提升,表明竹竿舞运动可以有效增强个体体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来说,被证明是一种能够有效发展个体身体素质的手段。通过坚持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发展青少年的柔韧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身体素质均具有明显的帮助。
(三)调节心血管功能
何波和张贞考察了参与毽球运动对个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只参加正常体育选项课的学生相比,参加毽球运动的学生心率和血压均有所下降,同时后者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增加,整体心功能指标(台阶实验)显著提高。据此,研究认为毽球运动对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何星祖以藏族传统体育——押加作为干预手段,考察了该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参与者安静心率和肺活量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锻炼频率和时长(A组:每周2次,每次45 min;B组:每周3次,每次40 min)对锻炼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哪组参与者在参与押加锻炼4周后安静心率和肺活量并无显著改善,但当干预持续16周后,参与者的安静心率明显下降,肺活量显著提升,表明押加锻炼对提升参与者的心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调节个体心血管机能具有一定作用,而且这一作用的发挥要以一定的干预时间为基础,短时间的锻炼并不能起到发展心血管功能的作用,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因此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传统体育项目提升自身的心血管机能。
(四)其他生理效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除了具有改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素质、调节心血管功能的作用外,研究者们还考察了其所具有的其他生理效益,例如张晓丹等人通过对比少数民族陀螺运动员和普通学生在陀螺比赛前和比赛后即刻的人体免疫球蛋白,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长期坚持打陀螺的实验组无论在运动前还是运动后,血清中的IgG、IgA、IgM含量均显著提高,说明陀螺运动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周勇等人通过12周,每天30 min的秋千运动对个体的前庭功能进行了干预,通过对比参与者干预前后在旋转测试中的表现以及本人对眩晕评定表的自评,发现通过秋千运动的干预,个体前庭功能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防治晕车病症有明显的效果。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生理效益是广泛而显著的,如何进一步明确和丰富这些不同运动项目所具有的生理效益,应是该领域研究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心理效益
就现有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青少年产生的心理效益来看,研究结果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
鲍晓玲和肖文革以民族健身操作为干预手段,利用自我描述(PSDQ)问卷对维吾尔族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与常规体育教学相比,民族健身操对个体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12周的民族健身操干预,实验组参与者在健康、协调性、身体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性、耐力、自尊各自我概念因子的得分上均好于对照组参与者,表明民族健身操对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彭程彩等人的研究同样以民族健身操为干预手段,利用《MI学生空间智能量表》对干预前后参与者的空间智能和思维能力进行了测量,通过19周的民族健身操干预后发现,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曹燕在其研究中,利用SCL-90自评问卷在民族健身操干预前后,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别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发现,通过18周的民族健身操干预,个体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自评得分均有显著降低,表明民族健身操在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心理效益相关研究的干预手段还较为单一,但干预效果较为明显,发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个体的自我概念、空间智能和想象力以及心理健康都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益,因此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干预手段可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三、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建议
从对已有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生理和心理效益相关研究的总结可以看出,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数量还十分有限。但从已有研究中,我们可以对青少年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提出一些合理建议。首先,从锻炼时间、频率、时长上来看,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提升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功能持续时间不应少于8周,每周锻炼次数应保持在2~4次,时长也应保证每次不少于30 min。其次,从锻炼效果上来看,不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具有的生理和心理效益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校体育课程和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安排中,安排可多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从而更为全面的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共同发展。
四、结语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而言具有显著的身心效益,从生理效益上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可改善身体形态、增强柔韧、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调节心血管功能、提高免疫机能、提升前庭功能稳定性等生理效益。从心理效益上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具有提升自我概念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等作用。总体而言,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对促进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生理和心理效益的实证研究,拓展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 江声策.珍珠球运动锻炼对大学生体型的影响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3,34(05):78-80.
[2] 陈强.珍珠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干预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40-142.
[3] 郭永红.民族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02):88-89.
[4] 叶瀚舜.毽球运动对中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5] 蔡杰.黎族竹竿舞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运动,2017(13):50-51,39.
[6] 何波,张贞.毽球运动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17,38(05):67-72.
[7] 何祖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押加”运动健身方法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03):96-97.
[8] 张晓丹,李沐阳,黄金铭,熊启斌.打陀螺运动对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02):48-50.
[9] 周勇,梁磊,李虹,范超,周元超.蕩秋千运动对预防和治疗晕车病的疗效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36(04):42-44.
[10] 鲍晓玲,肖文革.民族健身操对维吾尔族某高校医学生自我概念的干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85-186.
[11] 彭程彩,黄兆伟,韦霞.民族健身操图腾队形影像教学对学生空间智能影响的实证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3):116-119.
[12] 曹燕.试论民族健身操对艺术院校女大学生在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