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2020-08-15周源露
周源露
摘要:在长期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习近平深刻体会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不仅是对马恩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继承,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在大力培育、弘扬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宣扬和落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集体;个体;集体主义价值观
一、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特征
(一)对马恩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继承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虽然“集体主义”在马恩的著作中没有详细阐述,但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阐述中,集体被视为是个人自由和利益的手段,这对集体主义价值理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研究首先要基于对“集体”概念的区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对这两种集体的甄别做了主要的区分,阐述了“虚幻的集体”和“真实的集体”两种不同的集体思想。“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枯。”个人在这种虚幻的集体中是作为抽象成员而独立存在的。相比较于虚幻的集体,真实的集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价值保证,每个独立而自由的个体都能在这种集体中获得自由,也只有在这样的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真实集体”的概念阐述为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根基。
(二)中国共产党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逐步完成的,并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索。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提出来“它给中国怀有旧民主主义思想亦即民主个人主义思想,而对人民民主主义,或集体英雄主义,或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毛泽东这段文字摆正了集体与个人的位置,并将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观灵活运用于中国实践中。进入改革开放阶段,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胡锦涛集体主义思想则主要体现在他的科学发展观中,经济方面重视城乡的统筹发展,更重视经济方式的转变;政治方面重视民主政治的完善,健全民主机制的践行,保障公民利益诉求渠道;文化方面大力构建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新一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集团代表,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的提出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義和历史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集体主义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集体主义的价值归置也越来越具体化,从“小康社会”的提出到“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提出,紧紧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坚守的政治伦理原则,其理论内核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升华,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支撑和道德保障。
二、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理论意义
(一)集体主义理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集体,虽然不等同于马恩所说的“真实的集体”,但较以往“虚幻的集体”已发生质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以及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明确表明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为保障“真实的集体”范畴,习近平执政伊始,就选择有着改革开放革命意义的城市--深圳,作为执政的第一次外出视察点,表明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决心。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主持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阐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绝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他不仅重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坚持从“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处理好市场和经济的关系这个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部署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措施,继而又部署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战略措施。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牵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牛鼻子”,还将其作为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总纲”。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实践基础即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
随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制定,再次重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要求“坚持一手抓法制、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充分说明了社会法治、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实践基础既适应又促进的关系。充分地体现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理论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实践基础的道德理论,社会存在的基础越牢固,就越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相适应,能够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利己价值倾向向自觉产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发展。
(二)集体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础道德理论
习近平明确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关于道德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从《共产党宣言》中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可以看出,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终极价值目标。马克思强调“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有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斯基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进程,将共同体划分为原始社会的“天然共同体”、剥削社会的“虚幻共同体”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共同体”,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由此可见,集体主义是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建设问题是党中央于1996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之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被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针。
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理论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领域的指导作用,体现出我国集体主义价值观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这种特质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利于强化社会道德层面上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
三、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处于市场转型、社会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丰富了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工业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人们容易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迷惘,人们在主观上不能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的价值,从而出现人文精神失落,科学精神逐渐失衡的现象。同时,如果任由各种价值观念信马由缰、甚嚣尘上,而不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约束,极易滋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甚至以牺牲社会和他人利益来满足自身利益的利己主义。
因此,重新学习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知识,深化集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认知,这里的“自由人”就是指全面发展的人。真正的集体即为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统一,这也正是人文精神的意义所在。换言之,人文精神是人性、人气和人为的集中体现,是人需要发展的首要精神品质。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就是有人文精神全面发展的人的联合体,所以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利于重振人文精神,防止由于物质刺激而导致人类的精神世界日益沙漠化倾向,防止人被各种物质所牵绊束缚。
(二)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为现代素质教育提供坚实基础
素质教育老生常谈,素质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面对所有个体,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它反对“应试教育”压抑个性,使人片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就是以人为本位,发展人的自由个性,使人能无压抑、健康地发挥各人的潜力,解放人的发展。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對压抑人的个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氛围中,作为接受教育的个体拥有宽松的发展环境和相对自由的集体,其个性和能力的多样化,有利于国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在集体中,各种个体互动式的发展必然推动宏观集体的发展。“真正共同体”就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它反对人的个性束缚,反对统一的培养模式,其集体价值正是由各种丰富个性的个体发展来实现的。也就说明了,素质教育开展越深入,个性就越发展。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理念,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有利于正确把握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毛泽东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 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
[6] 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7] 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