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刍议
——基于行为主义课程观

2020-08-15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行为主义高职生教学内容

王 慧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行为主义课程观做标准来考察现代的课堂教学,尽管行为主义存在诸多不足,然而在职业教育领域,行为主义理论却具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价值。

1 行为主义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 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始人为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代: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和其它动物一样,行为是可以观察和控制的;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和反馈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使学习者产生预期的行为;以班杜拉为代表的新新行为主义强调行为与认知的结合,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认为一切动作的学习是从观察和模仿开始的。总之,行为主义强调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

2 行为主义课程观的基本观点

2.1 “具体的”“可操作的”课程目标

行为主义的课程目标,简称“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学习者以后能做什么的具体的表述。早期课程理论学者博比特(Bobitt)最早提出“行为目标”,他认为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中系统发展了博比特和查特斯的“行为目标”理念,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应根据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三种来源而得出。他强调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并指导教学,应该用一种最有助于学习经验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指导的方式来陈述目标[1]。

2.2 “单元教学”的课程内容选编

斯金纳设计的程序教学法有五个原则,一是小步子原则。小步子实际上就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学习;二是积极反应原则。要给学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是及时强化原则。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四是自定步调原则。鼓励学生以适宜自己的速度学习;五是低错误率原则。错误的行为会导致惩罚,惩罚对学生学习帮助不大,要降低学生犯错误的几率。由此可以看出行为主义课程观强调单元教学。

2.3 “以观察、训练、强化为主”的课程实施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重复训练可以巩固学习者特定的行为反应,而且训练量越大,行为反应就越趋向于迅速、准确。斯金纳通过实验,得出了“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的规律[2]。斯金纳认为对某一个体的动作出现后及时给予强化,那么这个动作发生的概率会增加。班杜拉强调行为与认知的结合,他认为,凡事不必都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认为一切动作的学习是从观察和模仿开始的。由此可见,行为主义课程观倡导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观察、练习、强化。

2.4 “目标参照”的课程评价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倡导目标参照评价。相比于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目标参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目标参照评价是对照目标进行的,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根据目标的导向教学,对未达标学生的诊断分析进行评价[3]。这种评价结果给教师与学生都提供了帮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反馈信息,还可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质量,体现了行为主义课程观的基本观点。

3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进一步指导高职的课堂教学。

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中高职课堂教学的调查对象为济南L高职学院的学生,笔者于2020 年1 月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高职课堂教学的思考以及查阅文献,并结合专家的建议,设计了“高职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3.3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图1 所示。

图1 当前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4 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目标模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调查结果如图2 所示。从图2 可以看出,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78%的学生认为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22%的同学认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具有导向、激励、评测等功能,在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普通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和地位,课程目标没有具体化、标准化,教学目标模糊,教师常常忽视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学中哪些知识需要练习、巩固、应用,哪些技能需要高职生掌握等问题,导致了教学的随意性,教学内容与目标相违背。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在教学中应该把教学目标变得具体化、行为化,教学目标模糊会导致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方向错误、高职生的学习方向不明确等不良后果。

图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4.2 教学内容处理的随意

“对课程内容是否感兴趣”的调查结果如图3 所示。从图3 可以看出,44%的高职生对课程内容不太感兴趣,32%的高职生对课程内容感到反感。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教师处理教材的自主性更强一些。有些教师按照自己一贯的教学方式和自己的讲课习惯来教学,观念陈旧,不够创新,脱离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到位,对教学内容处理的随意,按自己的兴趣随意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来教学。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观点来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要循序渐进。高职生获得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表现都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图3 对课程内容是否感兴趣

4.3 教师“主导”变“主体”,忽略高职生的主体作用

“对高职课程的印象”的调查结果见图4。从图4 中可以看出,58%的高职生认为高职课堂是说教灌输、被动学习,22%的高职生认为高职课程不重要。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作用,教师往往注重在课堂上的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4]。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型教学仍占据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5]。有些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进度,没有考虑高职生的学习情况。而大部分高职生基础薄弱,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低,自信心不足,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高职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高职生培养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图4 对高职课程的印象

4.4 教学方法的“世袭”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 中可以看出92%的高职生常见的教学形式是照本宣科。高职院校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惯用讲授法,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大同小异,他们喜欢模仿自己认为优秀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甚至以他们为榜样,一味的模仿使这些教师忽略了自己的个性,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体系。如果不根据高职生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那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提不起高职生学习的兴致,吸引不了高职生的注意力,也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图5 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

4.5 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关于“教学评价形式”的调查结果见图6。从图6 可以看出,82%的高职生认为高职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科学专业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质量。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自动采集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教学评价大多是采取教师自身感官进行记录和分析的形式,这种方式的主观性较强,往往评价结果误差较大。在当今“以人为本”和建设“双一流”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评价主体仅限于学校人员参与,对评价结果的指导大打折扣[6]。而对于高职生的评价多是终结性评价,以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结果。高职生的评教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学校注重知识的评价,忽视行为的评价,评价形式单一。

图6 教学评价形式是否单一

5 行为主义课程观指导下课堂教学的优化

5.1 知识传授围绕预设的目标进行

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来看,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知识传授要围绕预设的目标进行。在高职的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学目标的设立为起点,并将目标细化,让高职生明确学习任务。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技术知识,都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高职生的学习。然而,过于关注目标容易使教学失去节奏,导致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忽视了教学的过程性。因此,高职院校要制定具体、清晰的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目标进行。

5.2 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分小步子组成教学单元

根据行为主义课程观,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来选择,如果一开始就选择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自信心受挫。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知识的传授要由易到难,从简单易懂的知识到复杂难理解的知识过度。在传授技术知识时,要把知识按照逻辑顺序分解为知识、知识点,然后组合成一套相互衔接的系统,让高职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为了让高职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强化,高职生做出正确的行为要给予鼓励,错误的行为及时补救,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5.3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高职生的训练、强化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高职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行为主义课程观的基本观点来看,对学生的某一行为进行强化,学习者的这一行为会越来越熟练。通过反复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者的行为,因此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高职生的训练,要让高职生悉心观察,从最开始简单的观察模仿,到能够创造性的观察模仿,直到高职生真正掌握新的技能。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重复练习对联结的形成十分必要。因此,在高职教学中,也有教师通过重复记忆、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方式来建立高职生对一些知识的条件反射,给高职生造成压力,使高职生身心疲惫,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5.4 优选教学知识,强化组织的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基础课具有内容多、体系庞大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实,是教学内容改革重要的一环。通过创新改革,可以使高职生掌握精髓,用好精髓。

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内容的选取及组织是否取得实效。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将其中需要的相关知识、高职生素养和能力等要求有机整合起来,选择与高职生职业能力相关的、具有实用性的内容,优选教学内容并且突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同时,教学内容要精简,教学组织要任务化,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竞赛、体验、游戏等,引导高职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强化组织的职业特色。

5.5 循序渐进,关注高职生的个体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高职生的个体差异,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学方法应有所区别。基于行为主义课程观的教学来说,教师最满意的高职生是记忆力超凡,过目不忘,这类高职生的学习能力较快,重复记忆知识的次数也少,然而高职生大多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有欠缺,需要反复记忆、强化才可以掌握新知识。因此面对不同类型的高职生,要关注其差异性,因材施教,面对成绩较好的高职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明确具体的方向,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面对成绩较差的高职生,教师首先应该要尊重他们,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高职生,教师应该选择适合他们水平的问题适时提问,鼓励他们积极作答,及时纠错,循序渐进地帮助高职生树立自信心。

6 结束语

基于行为主义课程观的教学有其优点和缺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改变学习者行为的过程,是在外界刺激和奖赏惩罚的作用下,使学习者做出正确的反应,逐渐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传统的课程目标具有主观性、模糊性,而行为主义课程观使课程从目标到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以客观的方法研究学生的行为,制定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近的教学程序。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有机的融入行为主义的观点,对于课堂教学的目标、实施、评价都具有指导作用,能够明显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尽管具有明显的机械性,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还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行为主义高职生教学内容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