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5G的IP RAN承载网架构演进方案

2020-08-15董劲松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00

邮电设计技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城域现网端口

董劲松(中国联通吉林分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

0 引言

2019 年是中国5G 商用元年,中国正式迈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5G 三大典型应用场景业务(eMBB、uRLLC、mMTC)的主要特性是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和海量连接。这对新一代承载网在带宽、容量、时延和组网灵活性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提升网络运营效率,深入研究承载网的架构以满足5G等不同业务的承载需求,推进以客户为中心、功能融合、架构扁平化的下一代承载网络演进成了共同关注的话题。

1 IP RAN 承载网现状

1.1 无线承载网

无线承载网络技术经历了淘汰、选择、归一,逐步发展成为现有的形式。1990 年左右出现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提供语音通信,无线基站接口以E1为主,通过PDH 传输网络承载;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语音的同时开始提供数据业务,无线基站接口仍是E1,主要通过SDH 传输网络承载;2008 年左右出现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提供语音、高速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无线基站接口主要是E1 和FE,通过MSTP 传输网络承载,并且逐渐切换为PTN 网络承载。2013 年左右出现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提供语音、高速数据、互联网业务以及视频业务。无线基站接口主要是GE,通过IPRAN/PTN 网络承载,传送承载网的位置如图1 所示。随无线技术更新,无线承载网迎来5G时代的IP RAN2.0/SPN/M-OTN技术。

图1 传送承载网的位置

1.2 IP RAN承载网络现状

IP RAN 承载网络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3层组网结构,典型拓扑图如图2 所示。核心层结构和局点保持相对稳定,P 设备设置一步到位。汇聚层主要包括汇聚P 设备和汇聚层B1 设备。汇聚P 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收敛B1设备上行的流量和端口,以此减少B1 设备对市(县)/城域波分资源的大量消耗,节约建设投资。接入层原则上采用裸光纤直连,对于距离过长或者已无纤芯的段落采用波分承载。用A1 设备组网时,只能组成单GE 环。A2 设备速率采用10GE,需要串联成环或双归。当LTE BBU≤10,采用A1 设备,当LTE BBU>10,优先考虑A2设备,不能采用交换汇聚BBU 后再接入B 设备的组网方式。当前IP RAN网络提供基站BBU 池和政企专线等多业务综合接入承载,实现网络化管理与资源集中管控。在城区政企A2 专用,体现了宽带充裕、节点安全的优点。郊县及农村采用无线和政企的综合承载,以此节约纤芯资源和投资。

1.3 IP RAN 承载网存在问题

IP RAN 网络承载需要满足3G/4G/5G 移动业务承载、政企以太专线、本地云专线及长途云专线、CN2 VPN 业务的延伸接入以及承接本地网DCI/本地云间高速流量。

1.3.1 接入层A设备

通过对省会城市联通城区约350 个接入环(约1.1万BBU)取样分析,平均单环峰值流量640 Mbit/s,均值流量约390 Mbit/s。按照5G 流量约为4G 流量5~10 倍估算,5G接入环需采用10GE以上端口,才能满足大多数地(市)需求。现4G承载网所承载的无线基站、室分接入层都是采用盒式的A1 设备,68%光端口为GE 端口,32%的光端口为10GE端口,不能满足5G业务的发展需求。

1.3.2 汇聚层B设备

汇聚设备情况:现网核心设备以8槽位为主,总槽位利用率为45%,网络冗余端口为35%左右。核心设备均是200G平台,具备可演进能力。汇聚设备端口基本为10GE 端口,并且冗余的10GE 端口较多。结合接入环10GE 组网,可利旧部分10GE 端口接入。具备单端口100G的扩容能力。

1.3.3 P设备

汇聚P设备情况:现有网络经过整改,基本已经消除汇聚P设备,现网运行的只有1到2台。

城域P 设备情况:已建设的城域P 设备上联省汇聚路由器的带宽主要是通过波分/裸线进行连接,采用n×10GE 的链路,在5G 建设初期能通过扩容100GE 端口满足5G业务的发展需求,而同时也需要配套建设能承载100G 带宽的OTN 设备。在5G 规模建设阶段,5G的业务量会迅速增长,并将在本地核心层部署MEC,因此还需要增加城域P设备。

图2 典型地(市)IP RAN承载网拓扑示意图

总之,IP RAN 承载网存在如下问题。

a)核心汇聚层多为新建,设备投资大,且目前核心汇聚机房电源、机房空间及光缆资源紧张,部分核心汇聚分局无法满足新建设备需求。

b)接入层设备均为新建,市区内基站光缆及电源无法满足新建设备需求,县、乡、农村波分投资过大。

c)建设周期长,无法满足2020 年5G 基站的大规模建设需求。

d)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5G 共建共享,建设方与共享方IP RAN网络对接问题亟待解决。

2 IP RAN承载网目标架构

2.1 5G承载网要求

4G IP RAN 承载业务有2G/3G/4G 业务、专线业务以及云网融合业务和动环监控。5G 对承载网提出了更高、更多的需求,5G IP RAN 通过需增加新功能,提高了性能,满足5G 等多业务综合承载需求,5G 承载网需求如图3所示。

承载网络指标包括带宽、时延、时钟同步等,从理论指标分析来看,5G 网络相对于4G 网络主要变化如下:

a)5G 基站带宽需求大幅提升,预计为4G 带宽的10~100倍。

b)端到端时延需求缩短,主要体现在uRLLC超低时延业务,eMBB及mMTC业务相对于4G变化不大。

5G 承载网的带宽需求除了考虑理论需求值外,还需综合分析用户行为、用户渗透率及新业务引入速度等相关因素。IP RAN 承载网接入层链路测算如表1所示,5G 基站峰值按3.36G 计,均值初期按300M 计、中期按700M计。

IP RAN 承载网汇聚核心层链路测算如表2 所示,B 和P 设备带基站数量多,要求高度收敛,汇聚和核心上行链路易于扩容,链路按照实际流量需求逐步建设。

图3 5G承载网需求

表1 IP RAN承载网接入层链路测算

表2 IP RAN承载网汇聚核心层链路测算

5G 承载网另一关键需求为可靠的超低时延业务。目前4G IP RAN 现网可满足5G 大部分业务的时延需求,对于时延要求严格的业务(如uRLLC),可通过网络架构的调整(按需核心网网关下沉)满足业务低时延需求。

2.2 IP RAN目标架构及业务综合承载

考虑到4G和5G 网络之间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需要互相协作,3GPP 定义了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2 种网络架构,并且提出了4G 和5G 混合承载需求。

在SA 组网方式下,4G 和5G 是2 种独立的网络,为了保持业务连续性,现网的4G 基站和EPC 需要升级来支持跨核心网的移动性。考虑到新型业务支持和扩展能力,5G SA 方案的承载网络可独立新建,在核心层实现4G 和5G 核心网元之间的互通,也可结合实际业务需求采用4G 和5G 承载网络混合组建。

在NSA 组网方式下,原4G 和5G 形成了混合网络,单纯的NG-eNB 网络不能全面支持5G 全业务,尤其是低时延要求的业务。可以下沉部分核心网功能,改善部分低时延要求业务的体验,减少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传输时延,对于承载网络,4G 和5G 混合承载的组网方案势在必行,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

5G 承载网可实现4G/5G 业务及政企专线业务统一承载,5G 业务承载场景如图4 所示。在流量模型方面,DC 间流量一般是东、西向,用户到网关流量是南、北向;在大带宽方面,网络按需引入25GE/50GE/100GE/200GE端口;在低时延方面,uRLLC网关下沉到边缘DC,提供低时延业务保障;在差异化多业务承载能力(网络分片)方面,网络具备资源共享软分片(VPN+QoS)和硬分片(FlexE+SR-TE)能力,提供eMBB、mMTC、uRLLC、政企专线等业务差异化承载能力;在SDN 智能管控方面,网络引入EVPN/SR 技术,实现基于SDN智能管控的回传。

图4 5G业务承载场景

IP RAN网络各层设备部署位置建议如表3所示。

表3 各层设备部署位置建议表

2.2.1 针对市区范围

a)城域P设备设置在市区核心机楼(枢纽楼)。

b)针对本省情况,可不设置汇聚P 设备,简化网络层级,使网络扁平化。

c)B 设备部署在一般机楼及以上层面,一般不建议部署到综合业务局站或以下层面;在A设备数量大,光缆路由限制物理成环情况下,少量B 类设备也可以下移到市区的综合业务局所。

d)综合业务局站部署A2 设备,实现对4G/5G/政企专线的综合接入。

e)接入局所按需部署A1 或A2 设备,如无业务需求,也可不部署IP RAN设备。

2.2.2 县/镇范围内

a)县城中心机楼(属于一般机楼)部署一对汇聚P设备,汇聚各镇B 设备对后,上联城域P 设备。该汇聚P 设备可以兼做县城B 设备,直接接入县城的A 设备,乡镇B设备可部署在综合业务局。

b)一般乡镇各设置一对B 设备(设置于综合业务局站),接入乡镇及下属村的A设备。乡镇的综合业务局站同时需设置A2设备,实现对4G/5G/政企专线的综合接入。

c)乡镇、村的接入局所按需部署A1 或A2 设备,如无业务需求,也可不部署IP RAN设备。

3 4G/5G 共同承载的IP RAN 网络演进方案

基于5G 网络对承载网的需求,对采用IP RAN 技术的5G/4G承载网共存互通、演进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方案建议。

3.1 接入层A设备演进方案

5G RAN 组网方式分为D-RAN(CU/DU分散)、CRAN(CU/DU 集中)2种场景模式。

3.1.1 C-RAN接入层

C-RAN 接入层设备演进方案有利旧原A2 设备、节点替换、替换+旁挂以及新建接入环4种模式,如图5所示。

图5 C-RAN接入层A1/A2设备演进方案

利旧原A2 设备适用于适合4G 和5G 的BBU 均较少(如<10)的场景;节点替换适合4G BBU 较少(如<10)的场景;替换+旁挂方式适合4G BBU 数量较多(如10~20)的场景;新建接入环适合4G BBU 多(如>20)的场景。在BBU 集中(C-RAN)模式下,BBU/DU 一般位于机楼或综合业务局站,纤芯资源可满足新建接入环需求(部分节点甚至和B 设备对同机房),演进建议如下:

a)一般情况下,在BBU 同机房部署新A2 设备接入5G BBU。4G BBU 较多的场景,保持原有A2设备接入不变(模式4);4G BBU 较少的场景,可割接到新A2设备统一接入(模式2/3)。

b)4G 和5G 的BBU 均较少(如<10)的情况下,可利旧现有A2 设备组建10GE 环;同时接入4G 和5G 的BBU(模式1)。

3.1.2 D-RAN接入层

a)A1 设备演进方案。D-RAN 接入层A1 设备演进方案有节点替换和新建接入环2种。节点替换方案适应于基站光缆纤芯资源不足,B 设备业务端口资源紧张的场景。新建接入环方案适合基站光缆纤芯资源和B 设备业务端口资源都充足的场景。近期,基站光缆纤芯资源和B 设备端口资源充足的场景,可采用新建环模式。中远期,逐步采用10GE 环统一接入4G/5G基站。

b)A2 设备演进方案。D-RAN 接入层A2 设备演进方案分为:增配10GE子卡、升级160G主控板以支持50GE 2 种方式。增配10GE 子卡适用于绝大部分采用A2 接入的D-RAN 场景;升级160G 主控板以支持50GE 方式适用于可明确预见5G 流量超大的D-RAN场景。

现网采用A2 接入分散式4G BBU 场景的站点,建议使用模式1 承载D-RAN 模式的5G 基站,通过A2 设备增配10GE 子卡升级为10GE 环,并同时接入4G 和5G 基站。未来,如个别区域带宽能力不足的,再按需升级为25GE/50GE环。A设备规格能力如表4所示。

表4 A设备规格型号对比表

3.2 B设备演进方案

B 设备演进方案如图6 所示。如现网为B1 设备,可采用B1(3槽)增配板卡(模式1),B2/新B(8槽)替换原B1(3 槽)(模式2),新建B2/新B(8 槽)设备对(模式3)3种模式。模式1适合业务量小的郊区或偏远乡村、目前设备尚有空余槽位场景;模式2 适合现网为B1 设备的大部分场景;模式3 适合现网为B1 设备且全省B设备数量不大的场景。其中,模式2 优点明显,8 槽能力扩展强,能满足中长期带宽增长要求,且不新增B设备数量。

如现网为B2 设备,则采用原B2 设备新增板卡模式,适合现网为B2设备的大部分场景。

图6 B设备演进方案

演进建议,现网为B2 设备的场景,通过新增相应业务板卡满足4G/5G 承载。现网为B1的场景,原则上采用B2或新B设备(8槽)原址替换原B1设备(3槽)。

B设备的规格型号如表5所示。

表5 B设备型号规格对比

3.3 城域P设备演进方案

城域/汇聚P设备演进分为扩容P链路和替换城域P 节点,扩容汇聚P 上行链路2 种方式,如图7 所示。扩容P 链路适合原有城域P 容量满足带宽增长需求,具备利旧原设备空闲槽位,满足5G 初期承载要求优势,但随带宽增长,原城域P 可能出现端口和容量不足。替换城域P 节点和扩容汇聚P 上行链路,适合业务量增长大的本地网。这种本地网有B 或汇聚P 上行端口速率快速扩容到50GE/100GE 的需求。引入新城域P 设备,可以满足未来长期需求。城域P 替换过程需要割接LTE业务。

演进建议,汇聚P原则上采用8槽设备(原B2设备或新B/汇聚P 设备),按需扩容,目前可暂保持现有城域P/省级P设备不变,按需扩容端口;未来不能满足流量增长需求时,按需逐步替换成新城域P/省级P设备。

3.4 演进方案小结

IP RAN现网设备演进方案小结如表6所示。

3.5 共建共享与IP RAN的演进

为实现1+1>2,多快好省建5G,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全国区域的5G 无线网络及承载网上开展共建共享。作为北方承建省份,吉林省联通承担无线网与承载网的主要建设任务。共建共享网络结构如图8所示。

图7 城域/汇聚P设备演进方案

表6 IP RAN现网设备演进方案

升级后,IP RAN 网络具备5G 初期及中期的承载能力,接入层提供10G 端口,汇聚、核心按需开通10G/50G/100G 链路,同时打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承载网络,形成双网互通,中国联通为主的局面。面对5G 可以实现网络的快速转身,引领、推动5G 的建设给运营商带来更低的建设成本、更高效的网络利用率,同时做好2 家的基础网络支撑,在5G 时代可以更好地与同城友商开展竞争,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符合双方的利益。

4 总结和展望

图8 共建共享网络示意图

5G 对承载网提出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基于IP RAN 技术的承载网是满足5G 网络快速部署,4G 网络平稳过渡需求的最佳选择之一,通过对现有4G承载网的适当升级、改造,可得到有效解决5G 初期的大带宽业务承载需求问题,而随着低时延业务的出现,未来IPRAN 网络需要结合SR、SDN 等技术提升性能。

猜你喜欢

城域现网端口
一种有源二端口网络参数计算方法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基于5G的新型城域承载网的建设思路解析
面向5G 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
多按键情况下,单片机端口不足的解决方法
城域光缆网的分层与规划研究
浅析城域光传输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宽带城域网建设及常见故障处理分析
LTE覆盖的评估、定位和优化
IMS彩铃与现网彩铃的业务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