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0-08-15边迅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4期
关键词:动物学师范课程目标

边迅

(广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一 引言

我国自2006年开始工程类教育的认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认证办法、认证标准、认证机构与程序、认证专家管理办法、专家现场考察及学校认证工作指南等在内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体系,且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准,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达到国际标准[1]。而我国师范专业认证起步较晚,从2014年在江苏、河南、广西开始试点,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为了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质量培养,决定从2018年开始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办法》坚持师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采取常态检测与周期监测相接合、在线监督与进校考察相接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等多种认证方法,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全国有许多高校加入高校师范专业认证的行列,并结合自身专业及未来的就业定位探究新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中学生物教师,因此要求学生应具备从事中学生物教师的从业技能,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文化素养和强烈的责任心。想要培养出合格生物教师,需要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路径、技能训练、素质养成等开展优化。耿霄等提出了“三核一重”构建专业体系:基础知识核心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核心课程体系、个人素养核心课程体系、实践研究重点课程体系[2],然而动物学理论及实验作为基础课程并不能满足目前中学教学所需的从业技能要求。

二 动物学课程设计与当前中学课本中的能力要求不衔接

中学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要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具备并能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核心素养注重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动物学的主要内容在《八年级上》学习,共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12个主要类群,以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开始介绍,然后通过代表动物的观察介绍该类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最后分析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包括动物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八年级下》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章节中主要介绍昆虫、两栖动物、鸟类三个类群的生殖与发育等相关内容。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相关章节设置了想一想、读一读,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科学家的故事、观察与思考、技能训练、练习、课外时间、与生物有关的职业、科学·技术·社会等版块,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相联系,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例如探究性学习注重对过程的体验,而不是过分注重探究结果。观察与思考中,学生通过观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现了在动中学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学习理念。然而,目前大学使用的教材及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忽略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

师范认证要求以产出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养的要求,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来设计课程大纲和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评价——反馈——改进”机制下,高校培养出来的中学教师能否适应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衡量师范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包括动物学在内的课程设置要与中学相衔接,需要做相应的改革。

三 大学动物学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 课程目标改革

从全国各高师院校生物类专业的设置来看,主要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工程、生物信息等几大类。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既要学习生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而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教学技能的结合。动物学课程的大都是多专业统一的形式的授课,注重知识的学习,缺乏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没有突出师范性产出导向型教师的需求。而且在一学期或一学年课程结束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虽得到了提升,但并不知道这门课在将来中学教学中是哪个阶段需要,需求是什么,自身应具备怎样的技能。以致课程导向与中学需求严重脱节, 闭门造车,按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趋势。因此需要对动物学的课程目标重新确立。

在确立课程目标时,首先要明确其地位和作用。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有明显区别,前者反映通过一门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什么;后者在经过四年的高等教育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课程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因此课程设置要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动物学是生物类师范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动物的基本结构、系统分类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本课程内容包括: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等基本结构,各类群动物(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分类地位、生活方式、地理分布及经济意义。同时,涉及各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对不同进化水平和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动物学是生物科学大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4],无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如何迅猛发展,但其研究对象依然离不开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动物)。动物学课程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人口、资源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门经典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有许多积聚思政教育价值的典型案例[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其次要明确毕业要求。在毕业时,动物学方面应具备什么样知识储备。通过动物学理论与实验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在知识上有明显提升,而且还要有在科学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奉献吃苦精神[6]。最后,根据地位、作用及毕业要求,重新确立动物学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

(二)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师范类动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从想要教什么构建课程体系,所教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对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对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方面的培育,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知识的实际效用。一些教师经常在抱怨:现在学生不爱学,学生不认真听讲,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基础越来越差,实践能力较弱,但很少有教师有过反思,倾听过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需求,或改进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怎么讲,学生都听不懂。有时,学生能够理解教师讲解知识的逻辑,但没有将教师的逻辑内化,以至于不会用、甚至难准确重复。一些高校教师把评定职称放在第一位,忙于科研,在教学方面的精力就必然减少,缺乏对中学生物教师需求的了解,不能明确将来学生对知识掌握需要到什么程度。部分课程的改革,也仅停留在文字层面,缺乏对课堂的实践。总体来说,教师缺乏对自己所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消化和处理,教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一门课程对于师范生培养是否有用、有效,不能仅仅看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是否精彩,应该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7]。在认证背景下,成果导向要求从达成毕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的知识能力出发决定课程内容,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课定教”,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系统[8]。首先,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真研究、细化切割,把最新的科学研究融入各知识点中,在既定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重构,组建成基础性知识、能力性知识、师范性知识等知识模块,然后明确地告知学生学习内容的难度差异[7]。在重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知识点,知识点定义密度太小无法区别相似知识点,密度太大无法反映知识的重难点。知识点确定过程中,可以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一级知识点,然后再确定每一个二级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例如环节动物章节中,代表动物及本门动物的主要特征可以作为一级知识点,可以将皮肤、呼吸、循环、排泄等各个系统作为二级知识点,并从二级知识点中确定重难点。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长。对于一节40分钟的课,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集中精力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有效时长内知识的获得,只有学生在课堂中有了一定的获得感,他们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9]。例如循环系统常使用图解方式讲解,该系统中各器官结构、功能现实生活中接触较少,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可以用flash制作血液循环途径动画。第三,教师要提高学生参与度。面对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教师要改变单向教授的状况,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如概念图[10]、PBL[11,12]、翻转课堂[13]、慕课[14]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学习活动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等优点。最后,教师要学会自评。以自评对课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评价,不断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动物学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专业,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一般为4:6或3:7。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情况。期末考试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由于动物学的知识点多,学生担心考试,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死记硬背知识点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在课程评价体制中并没有反映“产出导向”这一基本理念,针对动物学的考试势在必行。

与师范专业认证相比,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已进行多年,认证体系也比较完善,各项课程的评价标准也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议包括动物学在内的各门课程可以参考工程专业认证的课标,但又要突出师范认证的能力要求[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首先构建试题库,确定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二级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和试题的难易程度设计试题,并赋予不同权重值,基于计算机程序构建试题库和试卷的自动生成,实现对知识点达成度的量化评价。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考勤等,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考核方式的权重。其次,将课程内容分解对应到具体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考核结果利用某种评价方法计算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目前,师范认证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定性(调查问卷)和定量(过程考核法)相组合的评价方法[16],然而当多种评价方法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种评价结论,因此可将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采用事前或事后检验确定多种方法的一致性,最终得到合理的评估结论[17,18]。按照师范认证的要求,评价主体不仅是任课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动物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验相接合的课程,可以采取针对学生的知识点调查问卷、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考核评分以及学生评教三者相结合的办法得出评价结果。教师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形成反思报告,用于课程教学改进的依据。

四 结语

动物学作为我国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体的结构及各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对不同进化水平和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掌握或了解动物进化的知识。在《实施办法》框架下,就如何培养出“产出导向”的合格生物学教师分析了“动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动物学师范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动物学
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