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0-08-15屈杰唐少文张怀平季旻珺
屈杰,唐少文,张怀平,季旻珺
(1. 南京医科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2. 南京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
一 引言
当前,我国在医学科学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促使了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加强高等医学教育的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保证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前提。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完善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能够促进整个医学教育改革的全面提升[1],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动教师教学发展是当前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因此,以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培养的实际需求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能力为核心,探究可持续性的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 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分析
1.当今社会对于知识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从我国开始扩大招生以来,各大高校的入学率随之剧增。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无疑成为人们迈向社会的关键之地,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同时,近年来医学专业备受关注,导致目前一些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能够匹配上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因此,在扩大医学院校教师队伍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成为国内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2.虽然医学院校教师普遍都拥有着较高的学历,属于高层次的人才,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但是这些教师普遍都来自于一些非教育类专业,并没有学习过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而且很多医学院校的老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由学生转变为教师,刚脱离学生身份就要站在讲台前传道授业,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不适应、不自信的情况。同时,许多临床老师临床工作繁重,除了承担临床任务,还要做科研,投入在教学上的精力非常少,即使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也抽不出大量的时间去参加专业的教学培训,虽然在知识能力上有着较高的水平,但是这些知识并不能够通过很好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非常突出。
3.近年来,医学院校教师“重科研和临床,轻教育和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的导向性密不可分。首先在医学院校的聘任机制方面,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要求标准远高于教学能力,使得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其次在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中,学校更加重视科研成果指标。科研成果的产出迅速直观,可以通过SCI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科研课题等量化计算,同时科研项目的奖励收益也远远高于教学回报,而教学能力的提高周期性较长,教学付出难以量化,只是通过课时量的多少来评估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和教师付出的多少是不合理的。许多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在科研工作上,绩效考核成绩好,职称评审占优势,名利双收,而专注教学的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投入多,但在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过程中体现度不高,因此教师容易主动或被动地把精力投入科研工作,对待教学缺少内在动力[2,3],因此建立以教学能力为准绳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有利于鼓励和提供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4.随着医学院校逐步发展,当前建立起专门的培养教师队伍的机构可以促进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提升教师发展,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调查显示,我国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17个是非独立的机构,只有13个独立建制的教师发展示范中心[4]。而且许多医学院校都未真正建立起符合本校教师发展需求的教师发展中心,多采用挂靠型机构设置的教师发展中心,以挂靠在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等行政职能部门较多。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其他部门的附属机构,无法与其他部门区分开,职能与其他部门交叉,无法完全独立开展工作,工作没有权威性,不利于开展系统全面的教师发展工作。同时,大多数教师发展中心的专职人员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日常从事教学管理类工作,学校没有专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专家,教育咨询和专业培训需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因此,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不科学的人员配备都不利于建立专业性强、服务质量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
三 促进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 建设专业科学的教师发展组织机构
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需要理念的引导、组织机构的支撑,树立服务教师教学培养的发展性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有助于推动医学院校教师发展的提升。教师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可以是一线教师,也可以是行政人员,兼职或者全职都可以,但是无论身份性质为何,都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取得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对教学工作积极热情,只有这样教师发展中心相关工作才具有公信力和可执行性[5]。教师身份有助于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与教师建立密切的联系,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能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出发,真实地谈论职称晋升、教学技巧、课程设计、在线教学等内容,而不是单从理论出发纸上谈兵[6],面对教师教学问题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同时,教师发展中心应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专业水平,从聘用要求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落实,在聘用行政人员时应注重教育教学背景的选择,入职后对其加强教学管理和培训的相关学习,从而有助于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性教师发展服务。
(二) 以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为驱动力开展教师发展活动
教师教学发展活动不仅要从教师发展中心管理层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其与教师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提供能有效满足教师需求的教师发展服务。医学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应该对教师发展需求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明确教师的真实兴趣,以及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专业发展角度制定教师发展内容,结合实际需求提供真正有意义的教师发展活动;研究最新培训需求,及时优化培训板块和内容,科学规划、制定符合教师教学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更受教师的欢迎。教师们如果对教师发展活动感到认可和满意,得到更多教师们的支持与参与,将有助于教师发展活动的推广和发展。
此外,除了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教师教学活动以外,还应加强学院和教研室的作用,建立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主导,学院和教研室为主体的教师发展体系,发挥学院在学科和专业方面的优势,通过学院以学科发展为目标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发展项目,增加教师发展活动与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契合度。遵循以教师需求为驱动的原则,坚持调研评价为导向,加强学院和学科的专业作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更有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师发展培训服务体系
完善的教师发展培训服务体系涵盖面广,贯穿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培训内容还要有层次有深度。针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老师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可以形成针对性的培养机制,同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者可以进行教育教学相关培训,对学系主任和领导加强教学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分期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尤其重视中青年教师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职业早期阶段着重对教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实践为主的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7,8]。进入职业中期阶段后,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教学主要集中在帮带学生方面,教学内容仅局限于专业课基础上,应加强课程改革与研究,开拓创新与不断改进,熟悉本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中的作用,应用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到教学中去,学习最新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基本能力[9-12]。
其次,培训内容既要有包括高层次水平的教学建设和改革课程,还要针对不同专业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指导,采用层次化的教学能力项目(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新教师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医学教育课程[13],开展名师讲座、教师工作坊、教师沙龙三大培养方式。不仅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科研能力”等进行培训,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的培训,增加“个性化教学咨询”服务,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教学过程中有困惑的教师答疑解惑。
(四) 以教学改革、竞赛、奖教金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抓手,促进教师发展
“以赛促教”,定期举办临床教学技能大赛和教师讲课竞赛等竞赛类活动,重点抓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和临床技能水平,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通过讲课竞赛的形式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展示教师教学风采,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临床教学技能大赛中的查房、病例讨论和小讲课,也是临床实习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工作,这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
同时,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将教师的学术知识和科研能力转化为教学优势。推进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结合上级教学改革方向积极培育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从学科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并对教改项目进行前期培训、专家评审、全程监督和结题审核等一系列措施跟进,保障教学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能够合理应用。在医学院校为教师创造教学科研的良好氛围,定期召开教学研究培训会,动员全体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加大对教育教学力度的投入。不仅要支持教师产出较高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不同标准的奖励,增强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学改革、竞赛、奖教金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强化教师的教学主体意识,增强教师教学归属感与幸福感,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和提升。
(五) 形成有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
医学院校须重视教师发展的考核与评价,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能力的考量,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不断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在动力。不同院系的教师在考核方法上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当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从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业达成度、教学改革研究等多维度考核教学实绩,尤其要加强“以评促教”,对教师实施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微格录像自我评价和组织督导专家听课评教等评价策略,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供决策与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其中,教师的自我成长也是提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关键,变被动接受检验为主动寻求提高。形成有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有利于教师回归教学初心,激发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在动力,快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四 结语
以专业科学的教师发展组织机构为依托,调研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开展教师发展活动,推动内容的实效性;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师发展服务体系,促进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提升;通过教学改革、竞赛、奖金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设计有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创新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机制。通过一系列举措,唤醒教师在工作中的热情,让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对于医学院校而言,教师的教学发展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未来还需要不断地加以创新,构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教师发展模式,促进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提升,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