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县2011—2019年布病监测及分析

2020-08-15王淑芳马有山刘青山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鹿天祝布病

王淑芳, 马有山, 刘青山*

(1.天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天祝 733299;2.天祝县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甘肃 天祝 733299)

甘肃省天祝县是以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县,海拔高度为2 040~4 875 m,气候寒冷,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布病在20世纪60~70年代严重流行。据资料显示,1975年天祝县血检绵羊平均感染率为8.5%,最高为15%,牦牛18%,马2.4%。当时采用布病5号菌苗免疫牛羊的方法来防治,对羊群喷雾免疫,牛注射免疫,免疫覆盖率占全县牛羊的35%。连续免疫2年后,血检对比阳性率下降5.1%左右。在同一地点免疫3年后间歇免疫,同时血检淘汰阳性畜,数年后,布病在天祝县逐渐减少,直到1985年达到县级净化标准。此后,每年血清学检测200份牛羊血样,无阳性检出。2005年,天祝县被甘肃省动物疫控中心列为全国布病固定检测县,要求每年血检牛羊4 000份以上,人间布病检测1 000例以上。至2011年始阳性家畜不断出现,其中2013年羊阳性率突破控制要求,成为甘肃省羊布病流行一类区。2016年,天祝县被列为甘肃省布病免疫县之一,对3月龄以上羊只进行强制免疫(种畜、奶畜场除外),形成检疫、监测净化和免疫相结合共同防控牛羊布病的策略。现对2010—2019年天祝县人间、畜间布病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并做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 畜间布病监测

1.1 采样原则

免疫以前采取监测净化的防控政策,严格划分固定采样乡镇和非固定采样乡镇,以前者必检,后者轮换采样的方针,以5个固定检测乡镇、人患布病所在村、牲畜流产或不孕症状较多的场、户为侧重点加大采样量,采样对象羊占90%,牛占10%。2017年始对全县种羊场羊、奶牛100%监测,从外省调入羊100%监测,对阳性动物同群畜100%监测净化,以及各种牛抽检,抽检范围覆盖各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对检测出的阳性畜及时淘汰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1.2 检测方法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筛选,疑似和阳性者再做试管凝集试验确诊。

1.3 结果与分析

1995—2010年天祝县牛羊共血检22 000份以上,均为阴性。2011—2019年血检结果见表1。

1.3.1 阳性率对比 表1中显示,2011—2016年羊的阳性率高低不一,其中2012年和2013年个体阳性率最高,2014年群阳性率最高达到29.7%,可见2014年羊布病流行很广泛,不仅有规模养殖场、种羊繁育场,也有许多散养户,阳性场(户)个体阳性率最高达78%。2015年和2016年阳性率有所下降;牛检测结果仅在2013年和2019年有阳性出现,群阳性率也不高,仅存在个别群体中。

表1 天祝县2011—2019年牛羊布病血检阳性率统计

1.3.2 多种动物感染情况 为了了解畜间布病流行情况,2019年笔者对天祝县马、鸡、马鹿、猪、羊驼等动物采集样品共491份,做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是马鹿阳性率23.5%,马平板凝集阳性2份,试管凝集均为阴性(其中1例样品有沉淀),其余畜种均为0。说明马鹿和马对天祝县流行布病菌种易感,且马鹿易感性强于马,鸡、猪、羊驼不易感。

1.3.3 流行病学调查 多年来对染疫畜作流行病学调查,80%阳性畜来自外地牲畜,以甘肃境内为主,个别阳性为老疫区布病活跃所致。2011年出现第1例羊布病阳性群为自繁自养户,羊流产严重,血检阳性率为20.58%,此地为布病老疫区,固定监测采样点。2019年阳性牛所在牛群和青海放牧牛都有接触史(地域接壤),时常共用一个草场放牧;马鹿场自繁自养,却有高达23.5%的阳性率,说明马鹿对布病的易感性较强,有关部门应加强监测监管。马的采样不广泛需进一步检测。马鹿场为野生动物人工驯化养殖场,自繁自养,一直以来自行防控动物疫病,没列为全县布病监测范畴,2019年出省调运活鹿作实验室检测时才得知布病感染率,可见养殖者对布病知识的缺乏和不重视。

2 人间布病监测

2.1 监测对象

天祝县疾控中心每年对本县选择4~5个乡(镇、场)为固定监测点连续监测3~5年。其他乡(镇、场)作为非固定点,每年随机抽选1/3轮流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对象主要是固定监测乡(镇、场)的7~60岁,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如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等。

2.2 监测方法

对上述重点人群作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对有可疑布病症状者、与布病畜接触史者、畜布病免疫兽防员采样作实验室血检,同时做好布病病例的发现、报告、治疗和管理工作,及时开展以疫情调查处置,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2.3 实验室检测

与畜间检测方法相同,诊断标准按照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2.4 结 果

2011—2019年新发布病病人共201例,其中可疑3人。2011—2015年发病率逐年下降,2016年始又回升,2018年又下降,整体呈波浪状;病人性别10年中有所变化,2011—2014年女性占比例高,2015年以后,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尤其2017年男女比例达23∶1。年龄分布,病人年龄按照<15岁、15~64岁、≥65岁3个年龄段划分,其中15~64岁之间占比最高,有的年份达100%。病人职业比例10年来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牧民为主转为农民为主。详见表2。

表2 天祝县2011—2019年布病人血检阳性率统计

3 分析与讨论

3.1 输入性染疫为畜间发病主要原因

统筹分析,天祝县布病防控情况不乐观。从畜间检测结果显示,现在布病在自然界许多动物中存在着,易感程度不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感染途径以输入性为主,占80%左右,老疫区发病也占一部分,比如马鹿场,是自繁自养的养殖场却有较高的感染率。据资料显示甘肃省许多县畜间布病感染率较高,多年来居高不下,牲畜调运以省内为主,频繁调运、检测净化不彻底、落地监管疏忽是造成畜间布病净化不了的最主要原因。

这几年我们加紧对种畜场、奶牛场的监管,存栏畜1年2~3次检测净化,场主也意识到布病的危害性,现在调出和调入时都主动检测,2017年来种畜场的感染率都在0.1%以下;随设施养殖业发展,短期育肥,反季节销售成了农民县新的经营方式,甘肃省许多地方布病感染率高,贩运户缺乏疫病防范意识,调入前不索要检测报告,疫畜引进后也不落地检疫,不隔离,直接混养感染本地畜。阳性畜及其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物、污染场地等成了人畜感染布病的传染源。建议畜牧部门抓好牲畜的落地监管,调入畜隔离饲养30 d,同时进行布病检测,免疫补针,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者才可以与原有牲畜接触,在做好羊布病免疫的同时,检疫、检测净化相配合,尽快使天祝县达到县级控制标准。

3.2 人、畜间布病阳性率呈正相关

分析2016年以前的人畜感染数据,2013年都达到感染高峰,说明两者呈正相关,15~64岁病人占比最高,农民在病人职业中占比越来越大,据了解外出打工病人也是从事养殖工作,这都说明与牲畜和畜产品没有防护措施的接触,是人感染布病的最主要原因。

3.3 防控知识宣传不广泛

笔者调查了解到部分有关节疼痛等症状的病人,没有意识到是布病的感染,仅按照关节炎治疗,初发病人错失治疗的良好时机,转为慢性不易治疗,说明我们知识宣传范围和力度还是不够,应加强对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野生动物驯养场和屠宰场等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管理人的重视,为高危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卫生设施,定期开展布病体检,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3.4 扑杀经费短缺

布病阳性畜扑杀经费落实难,目前只有奶牛扑杀经费,其他畜扑杀经费要当地政府和畜牧部门筹集,这造成了各地净化不彻底反而扩大疫情的主要原因。同时卫生部门监测经费不足,制约了布病监测量和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3.5 监测侧重点变化不大

从两部门检测范围看,每年检测侧重点没有变化,范围也有局限性,不能更好地全面反映全县人、畜布病感染情况。畜牧部门应加大对牛等其他动物的布病筛查监测,提高布病早期发现力度,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

3.6 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

畜牧和卫生部门联控联防机制不健全,疫情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交流,导致不能适时调整完善防治策略和措施。布病的防控要人畜同步,出现疫情时同时调查传播因素,及时干预,处置防治疫情蔓延。

猜你喜欢

马鹿天祝布病
天祝藏族服饰特征和保护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采蘑菇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光影杰作 黄金马鹿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