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2020-08-15杨维康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湖南怀化418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杨维康 (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湖南 怀化 418000)

高效课堂,关键就在“高效”上.如何从课堂中取得高效? 课堂高效取决于教师、学生以及课堂设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学生,以及课堂设计这三方面做怎样的努力呢?

一、课堂的主导——教师

一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备课应抓住四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课后落实检测.

(一)学情分析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心理认知特征、预习问题的疑惑,以及对知识的渴求,才能突破教学的难点.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经历、参与、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面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是变化的,其变化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认知层面的具体问题,并准确地分析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活动,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目的明确,并且有效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终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课堂的时效性.我们进行学情分析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谈话、课前预习检查等方式,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制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达到高效课堂.

(二)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目标是形式,一节课我上到哪里算哪里,其实不是.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初衷,是课堂研究的灯塔,是知识结构形成的方向.笔者经常跟学生们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明确目标,找准目的.做题也一样,只有你明确目标,分析清楚题干的条件,明确所求,你才会有方向,才能朝着终点前行下去.”教学亦是如此,明确教学目标,弄清楚本堂课在知识结构、基本方法与能力、价值观的形成上的需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重难点突破

课堂上,对于重、难点的突破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概念理解多采用类比、迁移、变式训练的方法;公式的推导借助基本概念;题意分析做好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选择.

例如,“等比数列前n 项和”这一课时,在推导前n 项和公式时,如何让学生自然地想到在等式两边同时乘公比q以达到错位相减的目的是难点.所以,笔者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推导过程,总结特点:

1.利用定义或性质处理Sn;

2.构造新的Sn;

3.用a1,an等基本量表示Sn.

根据上面的三个特征逐条类比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按照刑法的规定,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涉嫌逃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使得Sn表达式中只含有a1,an等基本量,需要消去a2,a3,…,an-1等多余的项,

对比(1)式的Sn=a1+a2+a3+…+an-1+an可以发现,这两个式子中需要消去的部分只相差一个公比q.于是,对(1)作第二次处理,将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q,得到:

利用(2)式减去(3)式即可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类比学习,在尝试中突破难点.

(四)课后落实检测

教师是教学信息的输出方,学生是信息的接收方与整合方.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理解与整合是课堂效率最直接的反馈.检验学生接收信息的多少最直观的方法即本节知识的以考代练限时训练.教师可以把每天的知识点做成试卷的形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设置,并要求45 分钟限时练习,采用客观分数给予学生评价.

例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A⊥平面ABCD,PA∥BE,AB=PA=6,BE=3.

(1)求证:CE∥平面PAD;

变式训练:

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

(1)求证:AB⊥A1C;

(2) 若 平 面 ABC ⊥平 面AA1B1B,AB =CB =2,求三棱锥A1-BC1C的体积.

以上例题是笔者所教班级的某次考试试题,题干清晰、明了,但整体考试情况非常不理想,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

1.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理解不清或是对用面面平行推导线面平行的性质不明确;

2.不能想到用等体积法求体积,从而找不到求几何体体积所需要的底面积和高;

3.关键点的坐标写错;

4.对点到平面的距离以及空间角与向量夹角间的转化不理解.

笔者在考完试的课堂上主要集中四类问题,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照四个方面的问题相似的变式训练做课堂巩固练习,当晚的作业针对同一类问题做45 分钟限时训练,再按照高考的要求以36 分满分批阅,最后反馈给学生.这种以考代练形成试卷形式的反馈及时、针对性强、参与度高.这既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反馈,也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摸底,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查漏补缺.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挑选合适的练习,让学生练精不练多,减少学生的负担,这也是一种课堂效率的体现.

二、课堂的主线——课堂设计

课堂是知识能力萌芽最主要的场所,如何设计课堂的教学才能达到“高效”呢?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笔者认为是一种严谨的、轻松的、积极的教学环境.那么,要弄“高效课堂”何不近似地弄一个“搞笑课堂”,所谓寓教于乐也正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多动一些心思,把传统的课堂引入环节设计在学生们喜爱的未知领域的背景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或者教师在题目中多设定一些“小陷阱”,让学生做题时会“吃一堑,长一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讨论、追问、思考中巩固对解题技巧的掌握.

例如,“根式”这一课时中,实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引入环节我们就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这样结果也会不同.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很多教师都会忽略引入这个环节,认为数学课没有太多引入的必要,一般都会根据书上的例子来一个简单的概念引入.这样的引入很平常,对学生没有太多其他的帮助.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运用数字生成器,告诉学生输入的数字将会是输出数字的平方,让学生有个游戏或者猜想的环节,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提上来了,就会积极地加入思考,效果就很明显了,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不过,这还不够,如果把数字生成器再换成一个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背景——“破译密码”的话,那么这样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你现在是国家安全局的特工,现截获一个密码代号,已知代码是密码转换后的数字的平方,而转换后的数字对应的是英文的字母顺序,你能破译密码吗?”学生的参与度高了,课堂效果就会更好了.课堂效果好了,不就“高效”了吗!

三、课堂的主体——学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表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的最高要求.如果我们把握住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思维注意力.那么如何把握住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呢? 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要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有所获得,能被认同,被需求.参与课堂的方式有很多,一般的教师喜欢让学生尽可能地回答问题,但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奏效.因为让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的学生可能会开小差,又或者题目的难度不太适合想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能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或者根本理解不过来,所以这种参与仅仅是回答问题的参与.实际上,教师可以改变一个方式,让学生既回答问题,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并且使难度逐步加深,亦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又能使问题有层次感.

例如,“整式的加减”这一章的概念复习课,教师就可以采用很多种教学形式去实现.

方法一:简单线性式的重复,即根据章节的概念出现的顺序逐一复习概念,并给予例题巩固.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概念或者解答练习题.

方法二:让学生自己总结或老师课上引导学生补充给出的知识网络图,再在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给予习题巩固.

单从这两种方式上来看,显然第二种更具学生参与性.但是这个简单的参与或者解答正确的练习题并不能够达到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师生的互动并不只是要求参与,还需要学生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对此,教师仅仅需要在练习巩固时换一种方式便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问题:如果xn+x4+1 是一个五次多项式,那么n等于几?

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一定会非常踊跃地举手回答.教师在此时可以让一个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回答,并给予鼓励.关键在于学生回答完之后,这时教师要给答题的学生一个要求:“由于此题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会,你能不能把这个题改一改,使它的难度增加,来考考其他的同学呢?”

这时的学生可能就会思考把原多项式改成xn2+1+x4+1,如此往复,可能就会出现xn+xn2+1+x4+1 等其他更多的形式了,因为学生的智慧是无限的.学生既能自己解决问题,又能创造问题,给其他同学设置障碍,自信心及自我实现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便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了.

课堂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教师便是这种艺术的缔造者.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认识主体的需求、主线的变换形式、主导的引领作用,就可以让课堂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