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物油和PAO润滑油高温裂解产物分析

2020-08-15李进李源春张凤媛张莹魏斌斌刘佳

润滑油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础油组分质谱

李进,李源春,张凤媛,张莹,魏斌斌,刘佳

(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甘肃 兰州 730060)

0 引言

润滑油基础油按API分为五类,Ⅰ、Ⅱ、Ⅲ类属于矿物油,Ⅳ类属于PAO,Ⅴ类属于Ⅰ~Ⅳ以外的其他基础油。在发动机和一般工业用油中,基础油基本是矿物油和PAO,根据需要和成本考虑有纯矿物油、纯PAO或者按比例混合的半合成油。基础油在常温时很稳定,不易发生分解,在加入添加剂形成润滑油时,由于有抗氧剂,在较高温度也很稳定。润滑油在各种异常因素条件下,可能导致异常高温,比如加热装置控温失灵,短时间造成局部异常高温,或者机械异常故障,或长时间异常振动或异常摩擦产生局部过热,可使润滑油发生局部热裂解,产生低分子组分,使油品黏度下降,润滑失效现象[1-3]。报告用高温模拟蒸馏测定润滑油馏程、热重分析测定润滑油汽化或热分解温度,再对矿物型润滑油、PAO润滑油进行高温裂解。对收集到的裂解组分进行分析,表明这两类润滑油高温热裂解会产生低分子烷烃和烯烃,检测到的最低组分为丁烯。润滑油高温裂解约有10%裂解产物不能冷凝(冷凝温度40 ℃),以干气的形式逸出。

1 仪器及材料

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AC高温模拟蒸馏;JHD10105石油产品蒸馏测定仪;Thermo ISQ GC/MS;Mettler TGA/DSC1热重分析仪。

样品:GKD矿物油型齿轮油、PAO型齿轮油、MPAO型齿轮油,三种润滑油 40 ℃黏度均为150 mm2/s。

2 结果与讨论

2.1 高温模拟蒸馏馏程和热重分析数据对比

NB/SH/T 0829《沸程范围174~700 ℃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适应于常压下初馏点高于174且终馏点低于700 ℃(C10到C90)的馏分,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来模拟常规蒸馏方法进行润滑油馏程分布测定[4-5],方法初始柱温度40 ℃,20 ℃/min升温至440 ℃,进样口初始温度40 ℃,200 ℃/min快速升至440 ℃,将样品通过氦气送入色谱柱,防止样品高温产生裂解。表1列出三种润滑油主要几个温度点的回收率。

表1 三种润滑油高温模拟蒸馏数据 %

表1三种润滑油的高温模拟馏程数据表明,三种润滑油馏分低于360 ℃不足1.0%,380 ℃开始,不同的润滑油,各个温度段的收率不同,这是采用不同基础油混合调制成40 ℃黏度150 mm2/s造成,不同基础油,馏程不同。460 ℃三种润滑油的馏分收率分别是36.1%、29.3%、39.45%,表明这三种润滑油馏程大于360 ℃。

2.2 热失重分析

热失重分析是样品在常压高纯氮气条件下,起始温度室温,20 ℃/min升温到900 ℃,测量样品随温度升高,样品汽化或分解热失重曲线。见图1。

图1 CKD矿物油型齿轮油、PAO型齿轮油、MPAO型齿轮油热失重曲线

图1热失重曲线表明,三种润滑油样品在220 ℃左右开始热失重,460 ℃附近全部热失重。2.1中高温模拟蒸馏数据表明,三种样品馏程低于360 ℃不足1.0%,沸点低于460 ℃组分不大于40%,说明在常压下润滑油的热失重分析,不是润滑油加热到沸点的汽化过程,而是润滑油高温热裂解成低分子的热失重过程,这三种润滑油在220~460 ℃之间完成热裂解,形成低分子组分。

2.3 润滑油热裂解组分分析

润滑油高温裂解成低分子,为了检测裂解的组分,采用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蒸馏设备[6],将油品加热到350 ℃以上,对蒸馏出的组分进行收集,直至蒸馏烧瓶底部出现黑色残渣,不再有馏出物为止,冷浴温度40 ℃。三个样品通过高温裂解,回收馏分约90%,损失约10%为干气以气体形式逸出[7]。将收集的蒸馏组分做GC/MS分析。GC/MS分析条件,初始柱温40 ℃,首先以3 ℃/min升至120 ℃,再以10 ℃/min升到280 ℃,保持10 min;色谱柱,HP-5MS30 m×0.32 mm×0.25 μm。图2、图3、图4是3种润滑油高温热裂解回收馏分的GC/MS再现离子色谱图。

图2 CKD矿物油型齿轮油高温裂解组分GC/MS再现离子色谱图

图3 PAO型齿轮油高温裂解组分GC/MS再现离子色谱图

图4 MPAO型齿轮油高温裂解组分GC/MS再现离子色谱图

通过对图2、图3、图4相应GC/MS再现离子色谱质谱图分析,三个样品GC/MS图中1~19号尖峰是对应的C4~C24连续的烯烃和烷烃。三个样品在低碳数的每一对峰中,前者是烯烃,后者是烷烃。这个实验说明,矿物油和PAO基础油在高温裂解时,都裂解成较低碳数的烯烃和烷烃。表2列出了图3中1~6号和19号峰质谱鉴定结果,图5、图6是6号峰的烯烃、烷烃质谱图,图7是19号峰质谱图。

表2 图3中1~6号和19号峰质谱鉴定结果

图5 图3中6号峰碳十一烯烃质谱图

图6 图3中6号峰碳十一烷烃质谱图

图7 图3中19号峰碳二十四烷烃质谱图

3 小结

40 ℃黏度150 mm2/s的矿物油和PAO润滑油,馏程一般大于360 ℃,终馏点大于620 ℃。常压下,当温度大于220 ℃,润滑油开始热裂解,温度更高时可使润滑油快速裂解,裂解生成C4至大于C24连续的烯烃、烷烃,以及碳四以下的干气组分。润滑油高温裂解生成低碳数烃和干气,使润滑油黏度降低,影响润滑油使用安全。因此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尤其对于封闭式油箱,严禁各种原因导致润滑油局部异常高温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基础油组分质谱
近红外定标法分析黏/锦/氨三组分纤维含量
临床医学质谱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研究
稻米氨基酸含量和组分及其调控
基于两种质谱技术检测蛋白酶酶切位点的方法
高性能润滑脂专用基础油的研制
煤的族组分基本特性研究
原位电离小型便携式质谱的研究进展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水中短链氯化石蜡
印度基础油市场投资潜力大
组分对PI/TiO2纳米复合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