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0-08-14杨翠翠
杨翠翠
摘 要:本文着重研究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从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两方面着手分析幼儿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园区监督下安全意识的培养,二是课堂活动中保护技能的渗透,三是家园共育下自护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9-0064-02
目前,幼儿安全事件主要来自社会上的有意伤害,以及幼儿缺乏日常生活经验,这就决定了幼儿园及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升其自护能力。由此可见,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是关爱生命的开始,也是幼儿园和家庭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对幼儿园阶段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实践研究更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幼儿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1)从幼儿园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有关设施配备并不完善。虽然幼儿园规章制度中对于有关设施的配备标准、数量以及种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可是大部分幼儿园并未予以践行,相关设施配备不符合标准。
其次,幼儿园对于幼儿户外活动数量进行了缩减。很多幼儿园为了能够保障幼儿的健康,会对幼儿户外活动项目予以缩减,对于幼儿户外活动形式也进行了严格把控,例如,取消博物馆参观活动、野外游玩活动、植物园参观活动等,导致幼儿可以活动的空间十分狭小,幼儿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这不仅给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还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作用。
再次,对幼儿的活动区域进行了严格限制,幼儿园为了防止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对于幼儿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区域进行了严格限制,避免幼儿在规定之外的地方活动。在这种状况下,幼儿仅仅能够在规定范围内以及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活动。虽然降低了幼儿出现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避免了突发事件出现,但是却严重影响了幼儿安全防范意识的树立。
最后,对幼儿活动标准予以降低。部分幼儿园为了避免幼儿受到伤害,在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将活动标准予以降低,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有效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伤害,但是活动标准降低,给幼儿安全意识以及危机意识的培养产生了消极作用。
(2)从幼儿教师方面进行分析
幼儿教师安全教育水平不高,安全责任意识不強。首先,大部分幼儿教师并不重视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对幼儿上课、睡眠以及进餐等行为予以关注,但是对于幼儿在游戏以及交往过程中的习惯较为忽视,而这些习惯很容易让幼儿面临安全问题。其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安全责任意识较为淡薄,许多幼儿教师并未注意到这一点,也没有展开有效监督,使得安全问题频发。再次,幼儿的安全教育大多局限于和生活相关的事故,对于发生率不高的事故,例如,地震、火灾等较为忽视,也未展开相应的安全教育。最后,教师对于幼儿心理层面的自我保护能力较为忽视。尽管教师对于幼儿在身体层面的自我保护能力给予了关注,可是对于幼儿心理层面的保护能力较为忽视,并未对其展开合理引导。
不仅如此,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仅仅从口头上对幼儿进行了引导,例如,让幼儿慢跑等,可是幼儿年龄普遍较小,自我管控能力不高,对于教师的劝导并不重视,自我保护意识较为缺乏。
2.园区监督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1)把好入园关和离园关
近几年来,幼儿常常会在入园和离园的前后出现意外事件,这就要求园区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工作,树立他们的安全意识。在早晨,面对接连不断入园的幼儿,幼儿园可以安排园区教师轮流值班,专门站岗检查幼儿的随身物品。只有做好入园排查工作,杜绝潜在安全隐患在园区的滋生,才能为幼儿白天的学习和活动提从安全保障。在下放学离园时,由于许多家长没有下班,避免幼儿被陌生人接走,幼儿教师不可让幼儿离开座位。
(2)室外活动要遵守规则
每天早晨,幼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室外“做早操”,为了避免人多拥挤踩踏引发的安全事故,幼儿园务必让幼儿们在室外活动中遵守规则。其一,做早操时,教师应当教育幼儿按秩序排队,不能推挤前面的小朋友,应当紧跟其后向前走;其二,去室外时,如果经过楼梯道,教师要安全护送,引导幼儿一步一步下台阶;其三,幼儿都到场后,所有幼儿都要听从本班老师的口令行走,直至站立于本班的活动位置。
3.利用课堂活动,渗透保护技能
(1)身体五官的自我保护
教育幼儿保护个人的安全,首先要从身体五官的保护做起,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活动渗入相关的自我保护技能,逐渐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在遇到与“五官”相联系的课堂内容里,教师可以适当腾出时间,与幼儿们一起讨论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等的特点,并向大家介绍其功能和保护方法,最后让幼儿们讨论保护五官的重要性。此时,幼儿教师可以从盲人、聋哑人等残疾人的生活讲起,让幼儿清楚地知识他们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声音的生活是多么地痛苦,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对于自己五官保护的意识。
(2)饮食起居的自我保护
幼儿教师首先要规范他们的饮食方式,一要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勺子和筷子,且不能用勺子和筷子进行玩耍,以防戳伤他人,同时教育他们吃饭不能说话,防止饭卡在喉咙;二要引导他们观察饭菜的冷热程度,防止烫伤嘴巴。其次,幼儿教师要做好幼儿午休室的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求幼儿中午睡觉时不可攀登上铺,也不能直立于床铺上,以防掉落床下而引起摔伤;二是发现自己的身体不舒服,要及时报告老师;三是注意起床后的入厕安全问题,引导幼儿按顺序分组排便,杜绝一切危险动作。
(3)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
现代幼儿的优越条件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能够接触到公共场所的机会,不管是幼儿园的户外拓展活动,还是跟随家长的外出游玩,都是幼儿切身体验公共场所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培养公共场所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中渗透相关的安全知识和自保本领,比如,设计角色游戏的扮演活动,以“六一”儿童节活动为场景,幼儿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讨论如何组织活动达到活动地点,并避免拥挤、打闹受伤的情况,身体不适如何应对等。通过安全技能的渗透教育,可以让幼儿们了解基本的公共活动安全事项,从而懂得在公共场所进行自我保护。
4.实施家园共育,提升自护能力
老师和家长应有效配合,共同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可以让家长参与园区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主题,提前发放问卷调查不同家长的安全保护知识和自护能力,然后趁家长在学校上课的机会,给予他们一些安全知识的抢答环节,激发他们学习幼儿自护知识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传授给自己的孩子,或者邀请家長来园区观摩孩子参与各户外分区的活动现场,掌握儿女的自护能力。我园通过《开动的汽车》主题活动,发动家长参与其中,共同观察“乘客”上下车的现象,老师从整体上进行指挥,家长及时引导他们仅在汽车停止时下车,那怕“头晕”也不能中途跑下来,确保活动的顺利完成。可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该活动有效提升了幼儿坐公共汽车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5.结束语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有效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也肩负着幼儿安全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实施家园共育,采用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形式,给予幼儿自己撑起保护伞的权利,充分挖掘幼儿自护的潜能,让他们学会识别一切安全信号,能够主动地保护自己,驱除一切危险因素。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还要合理引导,实时跟踪孩子的一言一行,确保孩子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全方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闫雅飞.3-6岁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发展特点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沈莹芳.谈如何在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中建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J].才智,2018(14):95
[3]王艳.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幼儿园安全教育[J].教育导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