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0-08-14冯文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劳动校园

冯文秉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劳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充实在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本文阐述了“新劳动教育的概念”、“如何普及新劳动教育”、“新劳动教育的设计” “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小学生劳教课程模式和实施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劳动教育(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课程   设计实施

一、新劳动教育的意义

为了创造更加良好的劳动风尚,培养学生卓越的奉献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始实行新劳动教育。这一举措有利于坚持“巩固身体与劳动、培育审美与劳动、开拓创新与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理念的实施,进一步拓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实施新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反映劳动实践的多元性,让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通过劳动关系更加密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增强。

二、加强新劳动教育的普及

学校通过开展定向培训活动,与校外优秀团队建立劳动教育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推广典型经验,营造了丰富的交流环境和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石,给儿童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建立劳动思维模式。学校通过微信平台或美篇公众号定时发布关于校园劳动教育的新闻稿件让家长了解校园劳动教育活动。在家校交流群中由专职教师线上举办关于校园劳动的知识竞赛或开展劳动教育普及宣传活动等。

三、新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分析,小学阶段以打好学习能力基础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可以围绕两个前提和三个阶段来进行设计。

3.1两个前提

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围绕创造劳动氛围和加强心理提示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心理。学生的发展不能单一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都要有发展,那么在设计课程时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将小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时间间隔与身体健康调查相结合,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是为了加强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让学生们从小就明白劳动是可以锻炼身体,在长身体时要多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3.2三个方面

一方面学校是学生所处的主要环境,在校园中所接触到的有关劳动教育理念对学生影响最大,所以学校在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培养,最好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状態。在课堂中穿插劳动知识,为学生们讲解劳动者的故事等。

另一方面父母很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作为一项家庭课程,父母必须确保孩子在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同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完整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不是只会学习的能力。

再一方面社会实践也很重要,参加社会实践课程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劳动的美好。节假日带学生体验“废品回收活动”、“为环卫工人送温暖活动”、“植树节带学生植树”等,用这些实际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明白劳动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施

4.1在学校方面积极创造劳动环境

学校除了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外,还应创造一个热爱劳动的环境,例如:在教室的黑板报或校园报纸专栏等地推广劳动。校园里还可以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在6月1日举办艺术节,科学技术展览,故事节等,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有才艺、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班级中实行劳动奖励制度,教师可以探讨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劳动活动,例如:“每天一分钟的家务”,“每天扔一次垃圾”和“每天洗一次袜子”等,进一步加强校园场所劳动教育的渗透。

4.2在家庭中父母言传身教传授孩子学习的技能

给孩子一个独立劳动的机会。如果孩子对某事感兴趣,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完成,既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再或者家长在打扫卫生时可以让孩子一起,这样既参加了劳动,又促进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以身作则很重要,在一个家长积极主动做事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综合实践能力也不会差。

4.3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会劳动

树人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父母应该接受孩子渐进的过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意识,教育孩子从小学习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例如:儿童的东西放在低矮的家具上,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自己动手把它们收起来,这就给他们独立生活与学习的机会。当孩子感受到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快乐,就会享受这一过程。

4.4依靠教育资源,拓宽劳动实践基础

老师的教育永远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让劳动与学科相结合,着眼于各学科的劳动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根据各学科教科书的内容摸索内涵寻找结合点,正确地将课堂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自信地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同时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并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于小学劳动教育而言,复杂的教学方法不一定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能力,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因此,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应采用简约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并进行实施,以期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劳动校园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