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塑造路径的几点思考

2020-08-14张金德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塑造

摘要:人格精神作为人格的核心与灵魂,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当代中国只有找到合适路径,通过培育社会主义人格精神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塑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主导的农业化、伦理型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导的工业化、法治型社会转型,这客观上为个体的人格精神塑造提供了足够的可塑性空间。与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人的现代化是通过人格精神的塑造而形成的,因此建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人格精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代中国是开放的中国,发展的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必须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改革,通过制度改革与人格精神互动,从而塑造社会主义人格精神。

一、全面深化经济改革,为社会主义人格精神生成创造物质和制度条件

在经济领域,要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大力弘扬契约精神和德性精神,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经济人”人格精神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人格精神确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也提出了诸多挑战。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客观因素,导致了社会转型中的“人格精神危机”,即“传统人格失效,现实人格失范,理想人格失落”。这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性,恰好是其不够完善、不够健全的表现。因此,为了纠正市场经济对人格精神形成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政府对市场依法依规调控和对市场行为人进行道德监督,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促使市场机制在合规、合德、合法的前提下健康运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文效应。良好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是建构社会主义人格精神的物质条件,也是人格精神的外化,两者之间的互动与统一方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二、加快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为社会主义人格精神生长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

在政治領域,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倡导自由、平等、开放的政治氛围,为培育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创造政治环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大多数的人不是作为社会主体而存在,而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存在,缺乏自主、独立的人格精神。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获得解放,人民开始以独立的人格积极主动参与政治活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民政治人格尚未形成,自由、民主、独立、理性等概念已经为人民所熟知,但是将自由、民主、独立、理性作为人格精神融入现代公民的人格系统,最终形成民族的习惯和民族精神,这是一个将民主等现代公民理念由“外塑”向“内生”的转变,这是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中必然要跨越的关键一步。对此,英格尔斯特别指出,“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样一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三、继续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人格精神的健康成长

在文化领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优秀人格精神,在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文化氛围中,锻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人格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受专制制度的局限,个体独立人格受到压制,但是社会整体人格得到张扬,所以中国传统人格精神主要表现为一种整体的社会人格精神。人格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人格,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和塑造的过程。过去这一过程是在一个单一农耕文化环境中实现的,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交流激荡、多种媒介交互传播的大千世界中。现代工业文化与单纯的农耕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强调科学理性、个性独立、肯定人的价值,主张重视自我实现与个人尊严,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大有裨益,但是随之而来物欲横流、个性放纵等现代性的诟病则必须要进行规范、引导和批判。这就需要培育具有理性思维,独立自主的具有批判性的人格精神,从而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洪流和多种媒介交流互动中能够辩证认知,去伪存真,探寻真理,寻求真知。

四、建构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培育体系,培育“四有”公民

在教育领域,创新教育理念,建构以培育社会主义人格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是专门培养和改造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人,“让人成为人”,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目前中国的教育实践过程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由于中国人才选拔制度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教育实践中绝大多数的素质教育仍然围绕应试教育为中心,其实质还是陷于功利主义教育的泥坑中而无法自拔。中国传统的教育重人文而忽视科学教育导致近代的颓败;新中国成立后注重人的政治思想和专业化教育却忽视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导致人的发展的畸形;改革开放以来至九十年代末,提倡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导致人的片面发展;新世纪以来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后,由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促使教育加快改革,从而导致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价值减弱,人文性、主体性价值凸显。而要重视教育的人文性和主体性,就必然要重视受教育者个体性与差异性,从而倡导教育中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交互意识。因此,建构以培育人格精神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应时而生。首先,树立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在注重培育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培育和提高人的创新性。再次,重视生命、生活、生存和人格教育,建构以培育人格精神为核心的“幼儿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分阶段多层次的协调一体道德教育体系,从而尽可能达到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合格公民。

作者简介:张金德,男,汉族,安徽宿州人,中共灵璧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塑造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人物形象塑造在歌剧表演艺术中的探讨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