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分析
2020-08-14曾志军
曾志军
摘 要:建筑物在长期使用状态下会产生一定的破损或质量问题,当建筑物结构受到影响时需要进行修缮管理,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文章结合建筑修缮目标,探讨施工管理模式。
关键词:建筑修缮;施工管理;管理模式;修缮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影响既有建筑结构使用时限的主要有构造缺陷以及力学缺陷。因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不到位,设计不达标等主观因素或因地震,台风等客观影响,造成既有建筑结构破损,严重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为了达到建筑长期使用的要求,在有加固条件的情况下,针对存在隐患的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以改善其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年限。
1建筑修缮的主要目的
第一,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使用功能的变化,或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结构本身存在一定的损伤。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加固以延长建筑物寿命的做法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式。第二,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物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结构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原设计安全系数不足,已不满足现在的使用标准;又或者居住者擅自更改房屋的使用功能或房屋结构,而引发出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等情况,均能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加固的方式,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三,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大部分建筑在使用期范围内,通过对建筑物的加固,可以替代建筑物的拆除重建。建筑物拆除重建过程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产生的建筑垃圾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以修代拆,可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我国发展绿色型经济打下基础。第四,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我国古建筑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举足轻重。越有历史底蕴的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越多。通过对古建筑进行维修加固,保证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代表的古建筑文明得以传承。
2建筑物修缮存在的问题
首先,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筑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数为物业人员,欠缺相关专业资质,相关修缮管理制度、措施,国家、省、市级修缮规范、标准未能健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施工队伍的监督和管理约束性不强,也很难根据施工现场,对施工工序、流程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岗位责任等作相关的规定与整改[31]。其次,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理工作不到位。传统建筑建设年代较久远,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很多修缮工程建设规模较小,但内容复杂,风险高,工期短,资金定额有限,使得大多数正规专业监理单位不愿意到修缮工程参与建设。
3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提升策略
3.1采用正确的加固技术措施
3.1.1增大截面加固
增大截面的加固措施指的是,在既有建筑结构加固过程中,通过增大原结构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受压结构的承载力的一种直接加固法,主要用于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基础、梁、柱等结构,其中在建筑房屋加固改造中运用比较广泛。既有建筑结构加固的增大截面加固法可以根据原结构的力学性质、自身结构、和施工条件的不同,设计为单面、双面、三面和四面增大构件截面的方法。例如偏心受压结构可通过加固受压单面加固结构,轴心受压结构可用四个方向加大截面法加固结构。增大截面加固措施是一种传统的针对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措施,工艺简单,适应面广,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应用将日益广泛,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3.1.2碳纤维加固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主要应用的板材,其材质为碳纤维布、碳纖维。碳纤维、浸渍胶两者配套使用,形成以碳纤维为材质的复合材料,此类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是以碳纤维布片作为材料主体。此种材料应用范围:建筑物工程中增加荷载方面的设计;增强工程性能;当材料发生老化,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标准时,造成结构裂缝问题,此材料用于裂缝加固;构件修缮方式,提升构件应用性能;防护类加固工程。为此,选择碳纤维加固技术,将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需要加固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建筑整体的承载性能。此种加固方法较为突出的应用优势为:材料轻便、牢固、不易腐蚀、经济性佳。为此,碳纤维加固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
3.1.3 混凝土构件裂缝修补
建筑在岁月侵蚀过程中,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使结构稳定性经受很大考验。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裂缝问题会最终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施工单位在同济中学图书馆修缮工程中对修复混凝土构件裂缝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经过原饰面及基层的剥除、清理,将混凝土结构彻底暴露出来,对宽窄、深浅不一的裂缝进行了归类汇总。因其为历史保护建筑,本着尽量保护、保留原有结构原貌的宗旨,施工单位项目工程师根据设计文本,对不同裂缝采取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第一,表面处理:细小轻微(缝宽<=0.2mm),不至于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进行表面涂抹加以密封。经过标识、汇总,图书馆混凝土35%为此类裂缝。第二,嵌缝密闭:对于缝宽>0.3mm的,用修补材料嵌填,作业较简单。在图书馆项目中,占比约40%。第三,灌浆修补:针对较深裂缝,适用性广、效果较好。图书馆部分混凝土钢筋铁胀锈蚀、混凝土碳化被撑裂,开裂部位深入到构件内部。在对混凝土构件进行仔细清理后,利用压力输送设备将环氧树脂胶注入裂缝内,使裂缝空腔被填满而达到封闭目的。
3.2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发挥工程监理作用
编制修缮工程项目的总工期进度计划,有效控制管理施工执行情况,确保修缮工程在规定施工工期内完成。施工过程管理中,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管理是关键,要推行有效的奖惩制度与条例,积极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重视重点施工工序及施工工序之间的交接,认真核查各施工工序的测量参数,做好对施工工序交接前检查,避免不同施工工序交接时,将上一道工序原有质量问题带入下一道施工工序中。对施工材料管理,要严格抽查材料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并清理。督促施工单位树立成本和效益意识,建立成本控制机制。监督施工过程中,认真处理设计变更相关事宜,对工程的变更要高度重视、认真复核[3]。
3.3完善管理体系
在修缮工程建筑开展施工工作期间,由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便容易造成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将管理体系完善,不断可以将施工现场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同时也能够将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确保,进而将整体修缮工程建筑的施工效率、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对于修缮工程建筑企业而言,应该将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了解。在实际开展施工工作期间,将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确立,并且充分的加以应用。同时,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还需要设立管理部门,促使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更具具有效率性,将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扭转。在选取管理人员期间,不仅需要对专业管理能力进行考察,同时对其协调能力也要做出评估,确保在施工工作开展期间遇到难点时,能够得到高效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建筑不断发展,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关系到结构寿命问题的关键。科学、有效地对既有建筑物进行结构检测并进行维修加固,不仅能延长建筑物的寿命,而且能使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做好建筑修缮管理工作能够有助于建筑物价值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梦飞.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4):1-3.
[2] 田桓宇,董力博.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