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销售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0-08-14蒋越
摘要:《销售管理实务》课程结合自身课程特点,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和校企合作特色,形成了分类别内聚、多模块耦合、微主题设计、多途径呈现的总体设计规划和思路,针对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销售管理实务
一、引言
课程是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范畴,是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载体,如何将思政元素和德育内涵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互融通的路径,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素质拓展课程,积极从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出发,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尝试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期制定出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思政教学模式。
二、《销售管理实务》课程思政路徑探索
(一)课程简介
课程是以销售岗位主管、经理人的角色定位为出发点,围绕销售管理职位能力核心要求,研究销售管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其起着引导学生入门、理解销售管理的框架和内容,培养学生销售管理的思维模式和综合管理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初步具备销售经理的基本素质与条件,通过引入思政元素,注重对学生企业家精神、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文化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培养和引导,注重发挥其对学生政治导向和育人功能。
(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
1聚焦思政目标,进行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专业课程思政不是将思政课直接嫁接到专业课,更不是将专业课打造为思政课,而是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以及改革中,在课程中渗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课程在聚焦课程思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基础上,形成了分类别内聚、多模块耦合、微主题设计、多途径呈现的总体设计规划和思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图1)
2.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
课程依托优慕课开展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明确了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的前提下,以知识点为抓手,将课程思政溶于到知识点中,教师在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线下展开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学生以成立的模拟公司为单位通过视频、PPT 等形式汇报组内的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并且完成布置的实践任务并以视频、图片或者文字的形式上传学习成果至平台,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利用我院合作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针对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有效开展课程思政。
三、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师团队
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 评价者,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课程打造了由专职教师、思政课老师、企业教师专兼职相结合的“育人共同体”,实现不同学科类型、不同功能类型、不同能力类型的专兼职教师职能互补、优势叠加。其中,专职教师精通课程专业知识,思政课老师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把控和整体设计,企业教师进行企业元素融入,突出课程企业特色,从而形成全员育人的内生动力。
3结论
课程思政是一个新生事物,对高职院校来说,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汲取。《销售管理实务》课程进行积极探索,力争找出一套适合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韩燕雄,朱旭,张依玲.浅析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J].国际公关,2019,(07):87.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J]. 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3]周桂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4):73-76.
[4]罗晓琴,李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13) : 192-193.
[5]鲁晨琪.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德技并修“双引擎”育人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2019( 08) : 91-93.
[6]奚迪.高校课程思政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 12) : 57-59.
[7]宋伟.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 05) : 104 -106.
[8]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 41) : 1-4.
作者简介:
蒋越,(1984,08-)单位: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职称:讲师。
项目:淄博职业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