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教学中的互动环节设计

2020-08-14王怡文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摘  要:“互联网+教育”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但“互联网+教育”并不是传统课堂在互联网上简单的数字化再现。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工作,教师对学情的掌握,对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对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必须适时地通过积极,巧妙,灵活多样的、基于互联网的互动环节来实现。充分运用教育智慧,遵循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完成对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完成非常时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互动环节;互联网+教育

Abstract:“Internet plus education” has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space,but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is not a simple digital 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on the internet.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work based on the internet,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learning situation,evaluate the studentslearning performance,and improve their own teaching methods,which sh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active,ingenious,flexible and diverse interactive links based on the internet. Make full use of educational wisdom,follow the law of teaching and talent growth,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complete the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training of students,and complete the task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an extraordinary period.

Keywords:internet teaching;interactive links;internet plus education

0  引  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意外暴发,倒逼线上教学的全面推进,这深刻地影响、改变了广大师生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莘莘学子和老师们所接受。

1  当下网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网络教学工作开展主要有网络点播式教学和网络直播式教学两种主要方式。

在网络点播模式中,我们采用了蓝墨云班课平台,如图1所示。教师们精心制作的教学资源、微视频等集中保存在网络平台(互联网服务器)上,借助现已全面普及的互联网的通讯技术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传递和共享,学生通过网络点播,随时随地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视频、音频、课件、电子教案搭配组合成为教学内容,作业也可以在线完成。目前,MOOC中国、MOOC学院、之江汇等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网络课程,更为教师们提供了教学研究的工具和资料。这种模式的是缺点是无法有效地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学习成效无法掌握,这将导致课程过于模式化、机械化,缺少情感互动,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而网络直播教学模式要依靠专业的网络平台,如腾讯课堂、钉钉视频会议(如图2所示)等,我们的教师会根据学生对平台熟悉度和适应性对平台进行选择。直播式比点播式的教学更有强制约束力,可以有效地规划学习计划,保障教学进度,及时收到教学反馈。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地讲授,让学生处于被强行灌输、被动接受的状态,然后机械训练、记忆,就会逐步丧失了应有的思维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缺乏与教师的有效互动交流,被迫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学得累,缺乏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目前,通过学情的反馈信息汇总,点播式教学突破了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实现了碎片化学习,但对于部分自律性差的同学而言学习绩效很难保证;而直播式教学会受到网络连接状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终端收到的即时消息等情形,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度,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互联网教学中互动环节的作用

网络教学的显著特征是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也可以实时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依托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师与生、教与学的相互联系、交互和整合。学生面对的是手机、电脑这些没有生命的媒介,如果过程中再缺乏适时的、有效的互动,没有有效的情感交流手段,学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学习的效率相应地就会变得较差。大规模的网络学习,存在浅层学习、保持率低、辍学率高等问题。

因而在网络教学中设计良好的互动环节就变得十分重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和适时、积极、有效的互动设计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富于情感的主观体验,进而他們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将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灵活多样的交互环节,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教育”先进的技术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充满情感,学习绩效自然会有所提升。在网络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体现情感的交互环节的运用,对感官的冲击,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态,调动学习兴趣。在点播式教学中巧妙地植入各种类型的互动任务,是教师获得教学效果反馈的有力手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优化数字教学资源,改良教学方法以及给学生全面客观的学习评价。而直播过程中的互动环节设计更成为了展现教学智慧的良机,决定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保障。换句话说,在网络教学中适宜地嵌入积极有效的互动环节,是教师掌控教学节奏、分析学情、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绩效的有力手段。

3  网络教学中互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出现的心理問题是影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降低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因而,要推进网络教学,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扫除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认知失调的困扰,营造一个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互动式学习环境,进而以知促情,情知互进。

交互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收集式互动、谈话式互动、启发式互动、讨论式互动、演示式互动、实验式互动、练习式互动和表演式互动等形式。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上常见的弹幕、扣1、点赞、问卷调查、投票和远程协助等方式来完成,这些环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多的教学平台中,都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师生互动方式,如图3所示,而即时通信工具、视频会议等形式的引入,更为我们灵活设计互动、展现教学智慧、控制课堂节奏、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了得力的工具。

在进行网络教学互动环节设计时,可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策略、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1)网络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目标制定,要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和不同的智力因素,通过行而有效的互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确定学习目标时,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环境、技能水平、学科应用特点等方面综合进行分析,制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学习目标。目标的确立可以通过集体互动来实现,可采取问卷调查、投票、群聊或“助教竞聘”等形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对教学内容的教学基础学情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2)网络教学的学习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其中的互动设计要能够体现出师生的情感交流,尽量采用小组互动与个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讨论式、表演式等方式可以为教学内容增色。线上教学的内容应当注重创新,内容为王,学什么始终比怎么学更重要。精心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形式不再是“独裁者”唱“独角戏”,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行为,师生一体,共同学习,通过合理、积极有效的互动环节改变学生不愿主动学习的课堂生态,在转变师生角色与行为上下功夫,通过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自主、积极的学习,这是当下互联网教学的重心。教师要成为教练员,组织才是第一教学行为,以活跃的互动重构堂课,推进教学进程,整合教学资源,辅导集体(个体)学习,做到因材施教。

(3)信息的交换和处理是互联网的显著特性,互联网时代,各种通讯新技术的应用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互联网云平台的广泛启用更加便于信息的分发和知识的分享。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方便地构建以交流、讨论为主的学习环境,QQ群、微信群、轻直播(如图4所示)等方式让师生摆脱了束缚,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了更加活跃的研讨、辩论和知识共享。通过互动任务的设计,可以创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学习环境,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的学、做、练落实在教师教、引、导之前,突出个性化指导,将作业批复、答疑解惑等特定活动迁移到网上访谈,使用平台内的交互系统或即时通讯工具直接与学生展开交流。文档的在线编辑、远程协助都可以成为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互动手段。

(4)教师和学生都是“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者。学生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则要学习先进技术手段如何有效应用于教学领域。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平台,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来源,教师必须要认清形势,调整自身定位,转变自身角色,由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召集者、领路人和监督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心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向转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律能力。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打破了教学的常规,先学后教、边学边教、选择性的学和教,充分尊重了学生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都掌握了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习得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活跃的互动积极地促成了这一变化,教师通过互动掌握了真实的学情,学生则变被动为主动,探索新识,进而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理解,配合开放式的讨论将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

(5)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有着丰富的载体和互动手段,BBS、调查问卷、电子邮件等交互方式都可以采用,尽可能地让评价不再采用单一标准,要兼顾过程性、综合性、实时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如图5所示的在线随机互动评测和评分环节,既可以通过随机抽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通过学生演示操作检测学习成效,而个性化的评分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从而取得最佳的互动效果。当前大数据技术正逐渐成熟,我们应该组织和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差异化的电子学习档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绩效。

4  加强网络教学互动环节设计的意义

(1)营造良好的、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连结与互动,以知促情,情知互进。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本质是连结、互动和共享。云存储、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了海量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引导师生快速适应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基于互联网的集体互动、个体互动、人机互动,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学情管理,实现对网络学习的实时督导和全面客观评价。通过互动,不断完善网络学习的评价标准,优化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转化为记录,实现教、学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及时评价,客观反馈线上学习效果。依靠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律性,保障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

(3)提高直播过程中的教、学效率和慕课、微课程平台丰富资源的利用率,发掘网络教学独有的碎片化学习、共享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的潜力和现实意义。通过互动探索教与学的技巧,推进学习方法的传导,培养学习习惯,体现学习的持续性、直接性、交互性和主动性,实现学习的自我导向。

(4)解决传统教育的痛点,探寻当前网络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创新教学管理體制,促进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基于对互动反馈信息的收集,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通过多种多样的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遵循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完成对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

5  结  论

网络教学不是当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学校教育未来必须坚持的方向。这种新方式将以现有的学校体系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求学习为目标,将教师施教为导向转向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督促的结合,成为普及知识、学习讨论、展示成果的重要载体。未来的教育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的方式开展,颠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规律。我们必须明确,线上教学要落实好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突出课程思政,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注重心理辅导,与文化艺术教育相渗透,与劳动技术教育相衔接,注重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对开展网络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结合本学科的自身特点,选择一个便捷的平台,利用合适的软件,做好比较充分的教学资源准备,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适时、积极的互动,努力提高网络授课的效率;对学生而言,只要做到及时上线,按时到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当代的学生是数码时代的原住民,对互联网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应性,互联网既是他们的“工具”也是他们形影不离的“伙伴”,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在网络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动,打破常规,避免形式化、机械化、流程化的“标准化”网络课堂的出现,不能让网络教学内容“以不变应万变”。要借助基于互联网的互动,打破互联网教学浅层学习、保持率底、辍学率高的魔咒,依靠行而有效的、情感交融的互动环节,营造能够吸引学生并趋之若鹜的“网红”课堂氛围,做到以知促情,情知互进,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过渡,从组织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过渡,让学习成为一种全新的认识过程。

总而言之,互联网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离不开精心设计的互动。互动协作的好坏,关系到学习者能否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形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构建以交流、讨论、互动为主的学习环境,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中课堂的限制,让开放和分享成为教育的新形态,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成为常态,进而加快知识的传递,维护教育的公平,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柯军.移动信息化教学在“互联网+中职教育”的实践思考 [J].通讯世界,2020,27(2):209-210.

[2] 尹魁.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J].南方农机,2020,51(3):176+188.

[3] 谢庆娜.微视频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3):233.

[4] 刘庆.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89.

[5] 曹阳.“微课”资源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254.

[6] 臧红波.网络教学平台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J].电子世界,2020(2):108.

作者简介:王怡文(1982.03—),女,汉族,吉林辽源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