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2020-08-14谢洪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0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谢洪萍

【摘要】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基础,也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改革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多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从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读写结合入手。本文作者着重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以及如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并且提出解决培养读写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基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更是对教师教育方法的考验。若可以让学生积极完成阅读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发展,是比较符合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改革目标。

一、让学生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在开展教学前,提前讓学生预习要学习的新课文,提前了解这堂课所学的新知识。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大体印象,从而去想像这篇文章的意境,产生兴趣,激发小学生对堂课的期待。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占主导位置,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尤为重要,需要让课堂变成教师学生相互成就。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一堂课中,可以运用音乐、照片等方式形成语文学习的情境,活跃学生欣赏自然景观的气氛,调动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可让学生欣赏“黄山四绝”的录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黄山的奇特之处,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大意。在教学中应首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做课堂的主人,在学习中发现阅读和写作的美,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抓住课堂,改善教学方法

若要让“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获得重大突破,将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无限提高,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用正确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逻辑思维,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1.深度实践课堂,初步读写结合

实践的原则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实践读写中收获经历,读过文章后,有过体验,后续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从而做到读写结合。在阅读中体验作者如何思考,如何构思文章布局,亦或是作者如何将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嗅到的、尝到的等所有感官上的感觉用什么方式记录了下来的。例如,在学习《夜宿山寺》一课中,首先可以让学生伴着古典音乐,大声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先自行感受文章作者所讲述的情境,体会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极高的感情,体会诗人用“百尺”“摘星辰”“惊天上人”等夸张词语来渲染情境,反问学生如果自己是作者会用什么样的心情什么词语来表达,说一说自己的构思。在结合注释和教师解读生字生词后,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后,让学生自己仿照文章风格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诗歌,或让学生用诗中相同的词语描述另一个场景,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写的过程中体会读写结合的乐趣,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2.注重语言沟通,深化读写结合

语文学习教材中,大多以文字为主,是学生累积感知语言的基础,教师应多多结合教材来因材施教,用生动的语言文字与学生沟通,用语文的魅力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备课时,应注重根据文章语言风格来准备课堂的学习氛围,关注文章中作者的构思方法,如何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作者在写作方面的技巧,在课堂中学会用文章的写作技巧来举例说明,并且联系另一篇相同的文章来说明这个写作技巧适用于什么样的体裁、什么语境、什么的写作氛围等。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中,首先通过寓言故事认识了解成语,并且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带有肢体语言表演这个故事,从而让课本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现实中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在学习第五段时,可以让学生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表情的词,并且在读的过程中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摇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让学生深刻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是狐狸吓跑了森林中的动物,他们怕的到底是谁,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老虎,或者用写的方式,把想说的话写给老虎。课堂结尾用“自主选题,自由说话,师生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题,如“狐狸,我想对你说……”“老虎,我想对你说……”,或者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如一年后受骗的老虎又遇到狐狸后……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形成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以读促写,用实际写小作文的方式来促进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三、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量,实践读写结合

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小学生了解到作者更多的语言文字风格、语言技巧、语言表达方式等。如果一味地局限于学习教材上的文章,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没有创新意识,以至于无法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见识,拓宽知识面。例如,在学习《葡萄沟》一课时,首先介绍新疆吐鲁番的葡萄,让学生自行理解课文,感悟并积累好词佳句,理解“热情好客”“五光十色”等词的意思。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并且问学生关于葡萄沟的事迹,从而将课内知识引到课外,让学生回家通过查书籍的方式,回答关于新疆的故事,釆用第二堂课有奖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课外的知识。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学习明白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增加文化底蕴,从而做到读写结合。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探索文章过渡到实际写文章的一个过程。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是促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必经之路,也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改革所实现的目标。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与教师相辅相成,以促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克本.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16):32.

[2]宋书趁.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007):28.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