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专利技术商业化问题研究

2020-08-14陈维涛

经营管理者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

陈维涛

近年来,甘肃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做大骨干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 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是其专利市场却陷入“高申请量、高授权量、低转化率”的“专利沉睡”状态,专利商业化程度较低。 因此从强调企业主体地位、构建利益协同机制、整合各级服务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专利技术商业化的对策建议。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商业化现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 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也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 大战略任务。2010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

通过了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4 年甘肃省下发了《甘 肃省关于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 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 2016 年制定了《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6 年 8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 同意将甘肃省列入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 设试点省,甘肃省政府印发《甘肃省建设特 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对推 进甘肃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发展,发挥知 识产权对甘肃省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 用将起到积极作用。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专利的 所有权上,而更加体现在专利的实施、转化 等运作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上。因此专利商业 化的程度将成为制约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 升级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商业 化,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必要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骨干企 业带动强劲:甘肃省自 2014 年实施战略性新 兴产业总体攻坚战以来,政府、企业、平台各方发力,有力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 序稳定发展。2015 年,甘肃省战略新兴产业 实现增加值 821.6 亿元,同比增长 11.9%;2016年,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 936.9 亿元,同比增长 12.2%;2017 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 1000 亿元,圆满完成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的 2017 年增加值 目标。

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 保、新型煤化工、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信息 技术、现代服务业、公共安全等领域,2018 年 甘肃省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五批骨干企 业 26 家,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达 到 103 家,提前完成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中至 2020 年培育发展 100 户 骨干企业的目标。骨干企业加强技术集成、 产品创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 断提升,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甘肃 省战略性新 兴产 业 专 利技术申请 及 授 权仍 有 很 大 提升 空 间 :2007 年至 2016 年的十年间,甘肃省专利申请受理继续保持 增长态势,从 1608 件增长到  20273 件,尤其 是从 2013 年首次突破 1 万件以来增速明显, 三年间增长了 9297 件。这十年间甘肃省专 利申请受理量、授权量的增长率有升有降。 专利申请受理增长率从 2009 年至 2012 年 间有一个高幅的增长率,从 22%增至 56%;

2013、2014 两年的增长率分别是 32%、9.5%, 也是近十年增长率最低的一年,授权量增长 率也同样达到低值,仅为 7.6%;2014 年甘肃 省政府下发了《甘肃省关于印发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从 支持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提升企业自主创 新能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扶持园区建设、推 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 支持政策和措施,有力推动了全省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发展。专利受理增长率 2015 年为25%,2016 为 39%,授權量增长率 2015 年为35%,增速明显,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甘肃省 2014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 利的授权总量为 333 件,比  2013 年减少 38 件,占 2014 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 授权总量的 0.54%,位居第二十六名,与 2013 年相比,倒退一名次。到 2016 年甘肃省战略 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骨干企业共 58 家, 截止 2016 年底 58 家骨干企业授权发明共

332 件,其中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院公司 排在第一位,授权发明 75 件;天水长城开关 厂有限公司排位第二,授权发明 26 件;排在 第三位的是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授 权发明 25 件;其余的企业授权发明都在 20 件以下,授权发明在 10 件至 20 件间的企业 有 11 家,授权发明在 10 件以下的有 23 家企 业,无授权发明的企业有 21 家,表明甘肃省 战略性新兴企业专利技术申请及授权任重 道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商业化效 果初显: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 校,积极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初步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 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发挥了重要 支持作用。2016 年,全省认定科技创新型企 业 100 家,新组建 37 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实验室)、8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 家省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 心,进一步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同时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转移,获批全国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在全国率先修订实施促进科技成果的相应转化条例。

同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和资金支持,2015 年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贷款余额达 691.5 亿元;2016 年科技创新投入达 122.35 亿元,在原来 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的基础上,新增投资 3 亿元,总规模达到 23 亿元。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 商业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甘肃省自 2014 年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体攻坚战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专利技术有 效转化却很低。一部分战略性新兴企业仍处于起 步、寻求生存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

战略性新兴企业尚未成为专利技术商业化主体:战略性新兴企业专利技术要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应由企业自身发挥主导作用。我省战略性新兴 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专利技术商业化的实质内 涵,也没意识到商业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尚未成 为专利技术商业化的主体。

专利技术质量不高: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企业 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增加,但是专利技术质量却 不能保证,并不能确保发明创造真正具备商业化 的可行性。缺乏高质量的专利产出,专利技术价值 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专利技术还未成为企业自身 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很多专利没有得到有效转化:我国法律当前 关注的仅仅是创新过程的初期及发明创造阶段, 对具有高风险与高成本特性的后续商业化或产业 化进程保护不利。鼓励发明者在创新过程中尽早 申请专利,致使战略性新兴企业在专利申请量和 授权量急速攀升的同时,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的却很少,使专利市场陷入“高申请量、高授 权量、低转化率”的“专利沉睡”状态。

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专利技 术创新服务是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技术、经验、 资金、人才、信息等服务。专利技术创新活动是一 系列活动的组成的完整链条,具体的服务平台和 设施主要有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市场中介、 物流平台法律服务、产权交易、围绕创新形成的产 业链等。

目前甘肃省专利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本身数量 不多,再加上大都是政府部门牵头,运行机制、管 理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化需求,各机构技术咨询、市 场开拓等专业业务薄弱,缺乏有效整合。

专利技术商业化激励机制不完善:专利市场 陷入高申请量、高授权量、低转化率的“沉睡之 困”,专利制度中人为构建的激励机制是导致出现 这种局面的很重要原因。当前专利激励机制只注 重激励发明创造行为本身,对后续商业化激励不足。尤其是政府政策具有“前期严格,后期宽松”的特点,比如政府往往以项目的形式支持专利产业 化,这些项目的申请很严格,但是项目申请获批后, 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和项目成果等缺乏有效监管,所 以专利是否有效产业化,往往不了了之。因此,专利制度必须加强对后续商业化进程的激励。

经济发达国家专利技术商业化的渠道比较畅 通,专利申请和实施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的生 产与专利技术密切相关。而我国总体情况是,专利 研究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主,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 体,产生的专利成果与真正的市场需求有较大差 距,许多专利技术是为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专利 技术转化难度大。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利产业 化的利益驱动机制不顺,在进行开发与研究初期缺 乏形成专利发明并将之商业化的动力。

提升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商业化的具体措施

强调战略性新兴企业在专利技術商 业化中 的 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 聚,支持战略性新兴企业成为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龙 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专利技术商业化或产业化 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支持 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建立研究院,开展行业前沿 和关键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技术水平和专利产业化。

构建专利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各方 利益协 同 机制:专利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涉及的各方主体(政 府、研究机构、企业)需要以技术开发并且产业化为 目标。因此,推进专利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要致力于 构建高效的各方利益协同机制,使政府、研究机构 与企业等主体利益息息相关,取得“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的效果,不能简单依靠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从 而达到专利技术的有效转化。

整合完善各级服务平台: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 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 设布局,提高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转化效果。另 外,服务体系需统筹专利项目、中介服务、金融资本 等资源,完善战略性新兴企业专利技术转化的服务 管理机构,逐步形成促进专利技术转化的支撑服务 体系。

完善专利技术商业化激励机制:专利技术市场 化、商业化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不能仅将 专利申请数量和授予量作为衡量专利技术的数量 指标,也不能仅将资金奖励作为激励的手段。不能 仅仅注重前期申请专利的激励,更应注重后期产业 化的激励。不能仅讨论发挥激励政策的推动作用, 也要注重市场对专利技术商业化的拉动作用,充分 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完善专利技术商业化激 励机制。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两种趋势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专利特有技术评估中的问题研究
我国平板式汽车氧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
耐磨钢领专利技术综述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