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2020-08-14李盈盈
李盈盈
【摘 要】 美术教育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导入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感,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用艺术与人文气息感染学生。而小学美术的教学也应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在审美与创新上进行导学,这就需要融合信息技术,运用海量的资源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进而起到培养其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
美术教学讲究多元化的教学需求,从核心素养上就能看出美术教学的意义与价值,而实际上这也与课改的教学需要相契合。因而,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不断创新,从小学生的兴趣特征与审美喜好入手,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实际的教学过程。本文通过实际上的美术教学策略进行课程导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来促进学生个体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心情与意志的再现,体现了一定的风格倾向,而不同的流派与风格都是在不断创新与尝试中摸索出来的,为美术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激起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打破已成定局的思维中去大胆创造与想象,为学生自身的作品赋予灵魂,赋予其独特的含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材料,用信息技术的熏陶来激发小学生的灵感,在海纳百川的教学信息中来为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创意实践与审美判断这两部分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创造与尝试过程,小学生认知中的美术教学更精彩、更有趣,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湘美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拓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趣的资料,从化石拓印到树叶拓印、手掌拓印等,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各种有趣的拓印内容,在按压的光影效果下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而教师也能将拓印与印章做一个简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然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橡皮泥、印泥、宣纸、印章、材料,雕刀等,让学生自由组合,尝试用印泥、橡皮泥等去“拓印”材料,或者用自己的肢体充当材料,印出一个个手掌印,把拓印过程变得更有趣。这样,虽然是简单的创新尝试,也能为实际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小学生能在美术学习中爆发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利用信息技术渗透文化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内容形成交叉,从而使教育过程完善化,教学成效多元化。于此,小学美术可以联系性展开文化教育,从信息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文化品格的培养出发,在教学中为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与知识观念,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美术课程教学体系中,美术作品就是传承与交流文化的良好载体,为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与思想品德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媒介,能够有效导向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
如,面对教材五年级上册《闹花灯》的教学,可以先从信息技术上使学生了解花灯的历史,从民间艺术的演变出发,使小学生先去了解花灯的品种与多样的制作工艺,并附上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用信息技术呈现出详细的步骤,跟随视频中的动作去展开制作学习。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再进行内容的深入,在教学中从彩扎类的花灯骨架、装饰与刻纸类的粘合花灯来展开,从简单的制作流程来进行步骤讲解,良好运用塑料纸、玻璃纸、透明胶、竹签等来编织与完善花灯。在教学下,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手工匠人的不易,理解我国瑰丽的文化历史,从简单的艺术作品上分析时代背景对手工艺造成的影响,从而做到文化教育的落实。这一过程可以借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的美术作品与美术形式展开,在信息技术应用下从艺术成就上渲染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表现出厚重的文化张力,展现了多样的现实教育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材料,有效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众多的作品就是从各式各样的生活细节中延伸而出的。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可以从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着手,用生活化的美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深化其美术认知。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来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与审美判断这两方面的核心素养,尝试用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各種水墨画、油画、水彩画等来开拓学生的美术思维,在认识图像的过程中理解曲线的动态美、直线的平和美与不同艺术形象表现出的和谐之美,在愉悦学生身心的同时来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
如,针对三年级上册《玻璃水彩》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不同的材料,用信息技术来表现出不同美术形式的质感,对于玻璃水彩方面可以让小学生直观看到浸透的色泽与分明的层次感,通过色彩的浸润之美,使小学生对玻璃水彩尝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然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玻璃上作画,在自身的尝试中使学生看到水彩色泽的渗化与流动,体会这一作画形式中表现出的动态美与平静美。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身的作品,也能获得不同的鉴赏观感,在杂糅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起到对自身鉴赏能力的优化作用。
总之,教学应借助美术学科的魅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反映出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而这样的模式也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自身的思维与想象,用积极的心态促进美术教学的展开。而此类教学也能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起到帮助作用,让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理解身边的各种事物,从人文与自然之美上倾注自身的热情,小学美术教学更具张力。
参考文献
[1] 邵淑娟.核心素养本位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
[2] 葛蓉蓉.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2019.
*本文系泉州市丰泽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核心素养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编号05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