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题目设计教学,深入扎实教好记叙文

2020-08-14孟献芹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记叙文中考题目

孟献芹

【摘 要】 大部分的学生对关于记叙性文章题目的作用是什么?此类题型的答题方向还是无从下手,这也反映了我们教师在授课时没有真正教给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学生因为没有掌握课内记叙文的阅读方法而导致对课外阅读文的问题不知所云。记叙文是学生初中三年在教材中接触最多,又是在语文课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最重要的文体类型,大量学生在中考中严重失分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中考  记叙文  题目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总认为记叙文是最好教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每次总是草草了事,最后发现学生记叙文的阅读复习仍然是重头戏,其中关于记叙文题目的作用方面的题型频频出现。这仍然是目前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题的问法形式多样。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题型)常见的有:

1. 题目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2. 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3. 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

4. 给文章拟(换)标题。

5. 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

(说明理由)

可是就是这类题型往往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大部分的学生对记叙文“该题目的作用”此类题型的答题方向还是无从下手,这也反映了我们教师在授课时没有真正教给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学生因为没有掌握课内记叙文的阅读方法而导致对课外阅读文的问题不知所云。记叙文是学生初中三年在教材中接触最多,又是在语文课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最重要的文体类型,大量学生在中考中严重失分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记叙文这种文体因为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写法多样,所以教师在教學中总认为它教无定法,对很多教师来说,他们认为有更多挖掘教材的空间和个性的解读,再因为近几年鼓励课改,鼓励创新的理念,所以教师很多公开课愿意大胆挑战记叙文的课型。但是有很多教师过于考虑教学形式的完美,反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充分挖掘,没有充分尊重记叙文文体的特征,引领学生一步步地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文体的习作规律,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培养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鉴赏文章题目是一个重要的能力,那么在设计主问题时,如果能扣住题目,抓住文章中枢,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能直逼教学目标,能顺畅而容易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学生关注文章题目的作用和意义。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此类问题呢?

1. 抓住题目关键词提问

例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时,在赏析的环节问学生:“作者是怎样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的”这就需要学生去寻找描写紫藤萝的句子,赏析写法,深入中心。教学《伤仲永》可抓住题目中的“伤”提问:“‘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为仲永感到哀伤?”这需要从仲永才能的泯灭过程及其泯灭的原因两个方面总结答案,这样就促使学生迅速阅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作深入的探究和系统的梳理,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做准备。更主要的是向教师和学生示范了记叙文关于题目的有价值的教法和学法。

2. 另拟题目

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丰富的中心和深沉的情感含义,我就让学生最后给全文自拟题目:“作者在秋天究竟怀念的是什么呢?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你的感受另起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以文章线索作题目的,为了让学生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可让学生给课文另起题目:“课文主要是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吗?如果不是,它实际是写什么的?请根据其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给它另起一个题目。”这两篇文章学生带着任务研读全文,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同时,也就达到了理解课文巧妙构思的教学目的。突破了文章重难点,明了了文章题目的要求。

3. 补充题目

有些课文题目是一个词,范围较大,往往不能从题目读出更确切具体的信息,就可以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词给题目作扩充并解释理由。如教学鲁迅的《故乡》就可以如此切入提问:“《故乡》这篇小说写了与故乡有关的哪些内容(人、事、景、物)?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词给题目作补充。”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会从不同的角度整理出不同的答案,如《我与故乡的故事》《故乡的变化》《回故乡》《悲伤的故乡》等。对这些不同答案解释能牵扯出诸如小说叙述线索(《回故乡》),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故乡的变化》),作者情感的体会(《悲伤的故乡》)等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就为下一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做了准备,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题目的各种作用及意义。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文好题先行”。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学习文章的重要“抓手”,还是文章的重要题眼,教师如果在平时能扎实地教授记叙文时,注意关于题目这方面的教学设计,深入文章的内核,把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最终就能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那么对于中考的学生,这类问题他们应该也不会忘而生畏。

参考文献

[1] 袁爱国.顿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性追求[J].语文教学通讯,2011(3).

[2] 任泽.重视常用文体 重视写作全过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6).

猜你喜欢

记叙文中考题目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