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经典名曲诠释

2020-08-14姚秋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名曲诠释竹笛

姚秋生

摘要: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优秀代表,竹笛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传世佳作。作为吹管乐器的一种,竹笛音域宽广,音色可塑性强,有着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众多佳作中最出名的曲子分别是:《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这十大名曲,由不同的笛子演奏家创作及改编而成。

关键词:竹笛;名曲;诠释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154-01

经过对传统剧种与民间音乐的移植与整理,演奏家们也试图借鉴西洋作曲的手法,创作一些新时代的作品。俞逊发也诠释了一些流传全国的经典曲目,如:《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小八路勇闯封锁线》、《牧民新歌》和《扬鞭催马运粮忙》。

《姑苏行》是20世纪60年代由江先渭先生根据昆曲音乐素材创作并演奏。但由于社会风气造成的审美观点,这种风花雪月的曲子在当时不怎么受到重视,但俞逊发个人非常喜爱这首作品,60年代初就开始演奏。俞逊发1974年参加中国艺术团,将此曲带到北京之后,引起全国轰动。他的演奏与江先渭先生不完全一样,1980年俞逊发到南京参加笛子交流会,讲解《姑苏行》,没想到江先渭先生也在现场,江先生非常赞同俞逊发对曲子的分析理解,以及对乐曲演奏风格特点的处理,还谦逊称他的理解没有俞逊发深入;原谱暗反复多次,俞逊发做了部分删减,江先渭先生也同意,并且肯定地表示,他只承认俞逊发演奏的版本。江先渭先生的胸怀固然令人敬佩,但能得到原作者这样的评价,对演奏者的二次创作更是很大的肯定。

俞逊发演奏的《姑苏行》,运用了昆曲和江南丝竹运腔的特点,对气息控制与音色要求有所提高,在情境上,更注重气与情的融合协调。引子着重在“看”,透过音色的变化,描绘一幅由远到近的园林景致;慢板部分是一幅精致的苏州园林风光,带有昆曲韵味的演奏手法,在强弱起伏与音乐的变换之间,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令人仿佛悠闲的漫步于园林之中;快板部分则凸显了俞逊发手指运用的功力,流畅自如的叠音与小颤音,带附点节奏的旋律及一连串的四连音如珠圆玉润的动听,更添华丽光彩,让人情绪随之跌宕起伏;而尾声的主题再现,除速度更见舒展外,在音色变化上也更加飘渺悠闲,令人回味无穷。

《姑苏行》因为俞逊发出色的演出,不仅成为他的演奏代表作之一,也成为笛子作品中的经典曲目。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微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由冯子存改编,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小八路勇闯烽火线》采用东北民歌素材创作,形象的描写搞战时小战士骑马传送紧急军情的情景。节奏性的旋律带有很强的写实特点,大段落的连续吐音,考验演奏者的运舌技巧与气息分配能力。原曲应该是筒音做La的羽调式,当时为了流传方便,改以筒音做Re记谱流传,至今仍具备一定的演奏难度。俞逊发的演奏得到了原作曲者陈大可先生的认同,也是俞逊发经常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

《牧民新歌》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风靡全中国大陆的笛子独奏曲。作品风格鲜明,旋律结构迥异,民族特色浓厚。创作素材取自内蒙民歌,旋律优美,结构完整,演奏技巧非常有特色,是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在继承刘森先生风格流派的演奏特点基础上所人物代表作品。引子部分以羽调式的自然音列上下波动,自由伸展,用新派笛艺特有的小颤音、垫指、舌点音、气震音描绘出辽阔的草原画面;主题部分的旋律优美、流畅,广受欢迎;节奏性的三吐音运用,渲染出塞外的草原风光;主题再现则在更为热烈的节奏气氛中,营造出人欢马嘶的场景!这首兼具南北笛曲演奏特点的优秀作品,目前仍是所有吹笛者爱好的曲目之一,历久不衰。俞逊发演奏的《牧民新歌》,展现出他对乐曲的理解和演奏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笛子演奏家魏显忠先生根据东北扭秧歌的旋律改编,是三段式的小品笛曲。全曲以小A调梆笛筒音演奏,以大幅度的下历音形象地模拟马鞭飞扬、喜运公粮的场景。结构虽然简单,但旋律欢快,保留了扭秧歌音乐里的律动与节奏,感染力强,至今仍受东北人民的喜爱。

总之,这些笛曲經过多名艺术家的演奏,经久不衰,对当今竹笛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名曲诠释竹笛
My Mother
十二生肖·蛇
记忆深处的笛声
我的坚守
地方高校竹笛教学方法研究
当代纤维艺术材料语言发展研究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趣填我国古典十大名曲
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