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与群体联结 弘扬大爱精神

2020-08-14梁少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

梁少欢

摘要:本文依据《窗外有片红树木》剧本上展开思考,围绕剧本中“红树林”象征意义、情节如何推进主题、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剧本构思切入的角度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红树林象征意义;个体与群体;青少年教育;夫爱精神

中图分类号:J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140-02

一、背景

深圳原创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创作于1997年,由当时的深圳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慧中担任编剧,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熊源伟执导。1999年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作为唯一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六届中国戏剧节的剧目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和优秀编剧奖、导演奖、表演奖。2001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于当时演出后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作为晚辈,笔者没缘能看到这个优秀剧目当年演出的盛况。在2020年在老师指导下细读该剧剧本。读剧本的过程中获益良多。

二、对“红树林”的象征意义探讨

在第一次看剧本的过程中,笔者一直想,剧本名为《窗外有片红树林》,“红树林”代表什么?我笔者先入为主把目光聚焦在剧中几位青少年身上。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中学教育题材的剧本。从开篇就带入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交锋冲突。一号人物黄毛,期末考试只考了倒数第三名。在其教导主任父亲黄主任心中是“差生”形象,但他同样有着好奇心、热诚、率性的青少年优秀的特点,只是在父亲眼中,这些优点被忽视了。次要人物佳佳,在老师心中是成绩好表现好的“优秀生”形象,但日常行为却有那么一点当前应试教育下“假大空”的痕迹。在情节发展中,黄毛和佳佳讨论过‘红树林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这个话题。黄毛一次又一次表达对参观介红树林”的渴求。因此,第一次浏览剧本,我想,这故事难道是描述在物质丰盛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对信仰的迷失?“红树林”指代的是青少年必须要有的信仰?

第二次阅读剧本发现,剧情发展过程中大约十场戏都是围绕义工工作展开。“黄毛”这个角色是在义工帮扶工作中塑造完成的。正如總导演所说,从篇幅上看,表现得更多的是义工。导演把这出戏定位为‘双线条双主题”。青少年的教育是一条线,义工的关爱又是另一条线。青少年的教育更像是一个载体,承载的内容是义工活动。

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见识高低和不同的社会角色经历,对同一个艺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也可能会存在偏差。在第二次阅读剧本中,笔者的目光始终更倾向于关注“青少年教育玛之条线索,看到几位青少年人物的对话,有时候会心一笑。人物形象的确很符合现实,语言很有青少年特点,把一号人物黄毛身上男生特有的鲁莽、迷茫、冲动、直率性格,和女生佳佳的娇气、感性、勇于承认错误的可爱性格,都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所以仅从剧本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将“红树林”的象征解读为青少年对自身价值感的追求。(举例:第二场,黄毛在噩梦中挣扎,听见一阵鸟叫,睁开眼,发现自己置身在童话世界的红树林中。惊喜地说“水鸟啊水鸟,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水鸟说“你找到红树林,就会像我们一样长出翅膀”。黄毛睡醒,眼前出现很多戴“红帽子”的义工。)

三、情节层层推进揭示主题:帮助别人即是帮助自己

本剧大篇幅用在描写深圳义工面对各式各样人群怎样开展帮扶工作的情节。各种人物交替上场,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完成对一号人物黄毛的角色刻画。

例如,第3场,黄毛遇到义工帮扶对象香妹,用年轻人的语言和香妹接触取得香妹信任,香妹要求黄毛写信给自己,黄毛第一次获得帮助别人的成就感和感受到知识的用处。第4场,黄毛遇到义工帮扶对象军休所老干部蔡爷爷,听蔡爷爷讲述革命人生,被他自愿捐献眼角膜的崇高精神感染。盲女潘明父亲需要做手术,义工们帮忙筹集手术费。黄毛开始反思人生价值。第5、6场,在黄毛写信给香妹、帮扶盲女潘明、回信给佳佳等情节中,作者有意识讲述了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加入对盲人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讲述,逐渐让黄毛感受到读书的可贵之处。黄毛对潘明说:你剩下的翅膀带劲,我从来都没有飞过,我什么翅膀也没有”。又如,蔡爷爷和黄毛遇到小青年戏弄,黄毛问蔡爷爷为什么哭泣。蔡爷爷说“就是因为他们不是土匪,爷爷才伤心啊”。黄毛内心受到震动。

这些人物都是黄毛作为义工的帮扶对象。但黄毛却在接触社会的形形色色人群中,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波‘帮扶”。这一点情节设计得非常好。寓教于“戏”,不是生硬说教条。黄毛在第11场写的语录:“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黄毛在关心帮助他人的同时,完成了对自我的思考,‘懂得关爱他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塑造这个人物的价值就突显出来了。这点明了剧本的“青少年教育”这条线的主题。

四、对两名次要人物角色转变的思考

在“青少年教育玛之条线中,还有另外两位人物可以琢磨。佳佳和黄主任。

佳佳在不知道义工是黄毛的情况下收到黄毛来信,自己也逐渐启发。“我第一次尝到了倾诉的快乐…我是一只骄傲的小孔雀,在家里在学校,都是别人围着我转,可读了您的信和认识了蔡爷爷,我才重新认识我自己…”佳佳对蔡爷爷说:是您和潘姐姐给了我灵魂的洗洁剂,我才明白真正可爱的中学生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系列情节完成了佳佳从应试教育学生向素质教育学生的角色转变。

一号人物黄毛的父亲是学校的教导处主任。一开场就已经显示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黄主任误以为黄毛学坏入歧途,深感教子无方,打电话给义工联,请义工来帮助黄毛。恰好义工联就安排了黄毛作为自己儿子的教育“救星”。作者刻意创造了戏剧性的一幕。黄毛对黄主任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条条大路通罗马,您怎么能断定你的孩子是废物呢,可怕的是,您的孩子也差点被牵着鼻子走,认定自己是废物”。在得知黄毛在暑假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后,黄主任说;‘这些年我总是恨铁不成钢,却很少想想钢是怎样练的。明天就带你去红树林”。这一系列完成了黄主任作为墨守成规的传统应试教育工作者向逐渐接受素质教育的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我认为这两个次要人物的转变是非常有价值的。青少年教育不单只是关乎“差学生”的问题,还存在着“好学生”的困惑,以及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所以这两个人物塑造,丰富了“青少年教育”这个主题,而不单单是围绕一号人物黄毛的塑造展开。

五、剧本的切入角度: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赞美大爱精神

在物质日渐丰富的社会,精神世界却跟不上社会物质发展的节奏。特别是在大城市,衣食无忧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着价值感的缺失的现象。我看到这剧目的情节非常有启发。因为作者将一号人物黄毛放到了“义工联与之个团体中去锻造。将孤独迷茫的个体和正能量团体联系在一起。不再是只解决一居一室的私人问题,而是赞美了整个团体的“大爱,#神,这个剧目的格局就出来了,主题逐步升华。

参考文献:

[1]华永建.从数学教师到编剧家的陈慧中[J].广东艺术,2000(01).

[2]黄心武.打开我们的窗户——评《窗外有片红树林》[J].剧本,1999(09).

[3]熊源伟.窗外有片红树林导演阐述[J].深圳大学学报,2000(01).

猜你喜欢

青少年教育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传承文化根脉铸就服务灵魂
试论音乐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作用
预防性骚扰,青少年成长中不容忽视的教育
跆拳道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促进功能
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思考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简述关工委组织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