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0-08-14冯成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冯成伟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的重要基础。从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法律意识

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关键。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同时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不断拓展教学渠道,适当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基于此,加強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加强对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认识

陶行知老先生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理论,将教学与生活之间构建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能沿用过去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能够从生活中提取更多的素材,联系生活,为学生构建更为生活化的学习场景,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围绕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不再陌生,并引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所见所闻进行探讨,判断哪些行为与道德标准相违背?并让小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列举出了插队、图书馆大声喧哗等不道德行为。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并进行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法制观念,教会学生怎样判断哪些符合道德法治要求,而哪些是违背了道德法治标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是核心素养培养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感悟思考的机会,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直观的感受,便于更好吸收课本教材中内容,更好认识到道德法治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如果枯燥沉闷的课堂很可能让学生兴趣不高,对于趣味横生的课堂,学生兴趣更加浓厚,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投其所好,能够设置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中开展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实践活动。

当然,为了提升课堂活动效果,需要教师对课堂活动内容、实施步骤进行精心设计。例如,为了让学生养成排队的好习惯,在课堂中发起排队领铅笔的活动,由老师进行发放,让学生们进行排队领取,对于不能遵守排队秩序的小朋友,需要进行提醒,组织学生进行监督。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以便于在今后生活中了解自觉排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不断拓展教学渠道,锻炼学生思维素养

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思维素养在一个人学习素养中具有核心地位。思维素养种类各异,每一类思维素养最终都会体现在具体思维能力中。即便是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大,思维能力有千差万别,但学生思维品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加以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从思辨能力入手寻找突破点,拓展更多的教学渠道,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话题,组织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课堂中展开辩论活动。在设置步骤过程中,第一,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自愿的加入其中一方,同时双方需要选举出一名同学担任辩论小组的组长;第二,在辩论前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搜集相关的材料,在组长带领下整理好辩论的思路;第三,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辩论的规则,宣读课堂辩论的纪律;第四,在课堂中展开辩论;第五,从辩论中得出自己观念,由教师进行总结性指导发言,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有更加科学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素养提升。

四、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一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因此,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并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用冷静的态度思考问题,对于事物的认识也应该更加客观、更加全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只有学生具备了理性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教学中必须有理有据,采用理论与实例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例如,在关于“小动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该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在野外抓到了一只小松鼠,将其带回家用笼子进行喂养,这样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经过学生思考、教师点拨,让学生学习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让学生意识到应该将小松鼠放回大自然才是最正确的做法。通过这类学习思考,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让其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小学生法律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师为了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必须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操作当中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养成过程,需要学生有切实的感悟,才能增强对课程、对法律法规、道德准则的认同感,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去重视和履行。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学生打扫社区卫生、进入敬老院献爱心等,让其能够感知生活,学会感恩。还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影片,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

六、强化家校联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三方联合,取长补短,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利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平时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能够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发挥家长榜样力量;同时能够借助于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以便能够形成完善的道德意识。当然,无论怎样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三方交流互动,相互了解学生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等,做好彼此的衔接,共同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七、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核心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阶段重要的培养内容,对于小学教育阶段来说必须重视。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小学生年龄尚小,没有成熟理性的思维,教学中应该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家校联合、增强实践等多个方面,切实帮助小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如明,李守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8):32.

[2]孙守强,高云云.德法交融动静结合内外兼顾——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学策略及核心素养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8):99.

[3]王玲,高明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7,(8):61.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