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古籍修复和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
2020-08-14俞泉袁玉斌
俞泉 袁玉斌
摘 要:我国有着数量庞大的古籍资料,古籍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做好古籍修复与保护工作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籍修复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目前我国古籍修复中存在着从业人员数量严重紧缺、年龄结构普遍较大、修复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的现象。高等职业教育古籍保护和修复专业可以通过优化合作办学模式、加强实验实训中心的专业化建设和重视思想素质教育等方法,来提高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利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和优化高职院校中开展古籍修复和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更好的结合传统行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高级修复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机制;素质教育
一、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的现状
(一)古籍修复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我国古籍存量较大,但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导致古籍损坏、老化和虫蛀等各种原因,使得现存古籍破败不堪,近年来国家对于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整理约有1600多万余册的古籍亟待修复。但从目前修复行业的人员来看,常年固定从事修复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过百余人,且具有熟练修复技能的修复师普遍年龄大多均在40岁以上,由此看出,古籍修复从业者在人员结构上“青黄不接”,即将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古籍修复人员的培养也迫在眉睫。
(二)国家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教育部办公厅与文化部办公厅在2003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称《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要加大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修复队伍……培养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为主(主要是高职层次)。自此古籍保护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传统的口耳相授“师带徒”的教育模式,向规范化、标准化的学历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模式基本上以师傅多年的传统修复技术最为教学经验,传授徒弟修复技能,这仅仅是单纯的修复技术层面,缺少了系统的理论文化知识,是有局限性的。《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古籍修复技术人员的最简便、快捷方式,也是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在现阶段古籍修复行业“用人机制”方面存在专业人才与岗位之间的“病态”关系,而且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
(三)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间的矛盾突出
目前来看,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的创造性与研究性,是通识教育,在修复技术领域并不是很专业化。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古籍修复行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拥有大量的实验实训经验与修复技能,但其学历只是高职学历,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在文化理论及技术双方面的需求条件。以此来看,这就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无法顺利接近甚至长久从事相关行业,直至人才流失转行从事非专业工作。因此学历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根据职业院校的特色及教育教学特点,在注重技能学习的同时,加强古籍修复专业中文化理论、文学素养的学习,以此来弥补理论知识不足的局限,开展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高职院校开展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开展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古籍是记录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资料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文明發展的经脉所在,我国古籍藏量丰富,但在年代的更替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遭受水浸、絮化、虫蛀鼠啮等一系列厄运问题,导致无法翻阅查看历史资料。因此大量的古旧书籍要通过高难度的修复加固,以此更好的保护现存书籍,使得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干力量之一,2010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是专业技能型教育,更加注重体现职业性,侧重专业技术的实践与岗位能力培养,以职业技术能力的强化为教学特点,强调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注重所学技术的实用性。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以社会岗位需求的基础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过硬专业技术、优质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使得原本普通劳动力变为“专职化劳动力”。在有较强的市场行业发展前瞻性的同时,职业教育更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职业性与目的性。因此要把握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合理设置知识框架与职业能力素养结构,培养“高学历”“专技术”的职业技术人才。实现职业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也能够缓解很大一部分人员的就业压力。普通本科的教育是通识教育,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发展科学性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了社会人力资源在数量与技术的发展需求。也创办专业特色明显的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必然性选择。
(二)开展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我国专职化劳动力与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出现较大的供需关系。在新技术行业方面,以往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了新行业发展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改革发展中的新行业新技术导致部分原有行业岗位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或出现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局面。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紧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改革教育制度,不断改进探究新的职业教育方向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职业教育也应是发展创新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从而与不断发展中的新技术岗位需求成正比关系。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的基础教育,担负高技能与高素质水平的人才培养工作,以往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普通劳动力,无法满足新技术行业的特殊从业要求,因此更需要具有高级技术与文化素质的新型劳动力。传统行业方面,我国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面临严峻的人才缺乏和传承问题,以古籍修复人才专职化的培养为例,弥补了本行业人才紧缺现状,解决了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职业教育应与市场人力资源之间是有一定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这种协调发展的规律,在促进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教育资源、人才定向培养、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三、优化高职院校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中的合作办学模式
全国来看,开设古籍保护与修复类专业课程的院校少之又少,古籍修复人员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沿海城市,西北由于地理位置及各方面条件限制,修复人员匮乏。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跟进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方针,解决西北地区古籍修复人才资源匮乏的现状,于2016年开设字画装裱与旧画修复专业,2018年增设古籍保护与修复课程,在人才培养上弥补地域上的空缺。
近年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利用高职教育招生特点向高中、中职、中专等学校进行校园专业宣讲,增大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宣传力度,让有兴趣,有想从事古籍修复专业意向的学生参与报考本专业,适当放宽特殊专业招生条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与省图书馆、博物馆等具有相关专业岗位的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机制,采取订单式培养。用人单位可提供相应的实战实习场所,积极推动“两基”人才培养方案。在外设立学生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学生毕业就业压力;校内积极设立古籍修复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校内专业师资力量。图书馆、博物馆等用人单位参与学校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参与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以实用标准促进教学发展,使得学校教学课程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岗位标准。订单培养出有技术、有素养、有文化的应用人才,使得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储备更加趋于专业化、标准化。打破以往师徒相授的局限性传承,加强了古籍修复人才数量,改善目前所面临的修复人才紧缺问题。利用合作办学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的古籍修复技能院校教学队伍。
课程设置方面,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技术外,也需要对所修古籍进行版本的鉴别等,所以设有古籍版本学、目录学以及古籍装帧发展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汉语言和历史知识。古籍修复是一项涵盖领域综合性较强的专业,除以上文史知识外,在古籍修复过程中也涉及到大量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如古籍纸张研究,物理性能分析,污迹清理方法,修复方法与材料的异同等差异,因此在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针对学生在职业技术上面的教育,更应逐步丰富文化史论知识,加强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交叉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储备,整体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创造性与学术性,以此不断弥补、推进修复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改革与创新,为古籍修复行业培养输送具有专业实操能力、高水平文化理论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四、加强高职院校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中实验实训中心的专业化建设
(一)实训中心建设
实训中心的建设首先要满足专业的使用需求,实验实训中心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教师引领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熟练掌握经验技术的第一“实习”基地,古籍修复是专业性比较特殊的工作,因此在日常的学习教学中应该设有专用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有专业使用教师与图书馆、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参与,教师要有丰富的实验实训能力,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安全有效的实训任务。通过对软硬件专业设施设备安排和区域空间功能的合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使得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专业技术有熟练的学习和掌握,以此来提高对实训中心的专业合理利用。
古籍修复工作室需要满足的外部基本条件:
1.温度、干湿度适宜。
工作室避免空气直接对流,严格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如温度过高、湿度低,影响修复书页韧性,纸张快速脱水,书页变脆,容易断裂。如温度低、湿度高则糨糊易变质,书页不易晾干,容易发霉斑。
2.防晒、防尘。
日光直射,会导致纸张加速老化,增加纸张光度,既影响配纸效果,长时间又影响视力。室内环境保持整洁干净,减少灰尘。
3.照明设备
除自然光照外,室内应配备充足照明设施,光线均匀柔和,安装时避免前后光影遮挡[4]
(二)实训中心安全管理
实验实训中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地方,因此实验实训中心的设备设施操作及环境安全尤为重要,日常使用中,要有严格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教师是实训中心的安全责任第一人,在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向学生进行实训中心安全使用教育,实训中心要有安全隐患应急预案。应对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阶段性检测排除故障,如压平机,裁纸机等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以免发生安全问题。
五、重视高职院校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中的思想素质教育
古籍是承载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记载历史文明的进步,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产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都属于国家文物,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因此,古籍修复从业者更应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古籍修复专业又是一项既辛苦又冷门的公益性行业,从事古籍修复工作,需要有坚韧不拔的信心,要坐的住“冷板凳”,要有高度责任心。熱爱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要有责任感与使命感。保持一份敬业心,古籍修复技艺是一项实操能力极强的工作,除对修复人员技术及理论上的要求以外,更要加强古籍修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六、结语
古籍修复行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开展,目前来看任然处于技术为主的局面,相关理论教材缺乏,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要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与图书馆等部门建立长久的联合培养模式,做好校内专业师资培训,建立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设置论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应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加快研究探索本科层次专业教育发展路径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因此在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建设中更应尝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优化现有专业课程设置,不断进行专业论证、研究与调研,准备好开展本科层次试点专业建设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J].劳动世界,2002(12):38-41.
[2] 林凤.福建省古籍修复人才培养路劲研究[J].教育评论,2016(4):54-55.
[3] 俞强.高等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6):41-42.
[4] 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 张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4):375-376.
[6] 葛怀东.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特质与培养方案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0(5):164-16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高校古籍整理项目“基于高校馆藏古籍版本鉴定及价值研究”。
作者简介:俞泉,男,江苏江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袁玉斌,男,甘肃岷县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古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