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2020-08-14孙文娟
摘 要: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思想核心,因此将其融合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分析了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内容,再次综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落实融合教学分析,意在通过文章论述,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学的理论体系,培养综合化的爱国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意义
从理论体系上来讲,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分支,同时,也是强化大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引导力量,结合新时期的国家发展趋势以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来看,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的价值,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其爱国情感,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以及综合价值的体现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分析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并且解析融合教学的重要措施,不仅是文章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任务。
一、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人才自身价值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了利用青年兴国的重要发展理念,建立起一支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少年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希望。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可以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才可以促使青少年的价值得以发挥。
(二)凸显思政教学的时代性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不同时期国家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人才强国计划,这表现了思政教育本身便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而爱国主义理念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自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融合在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中,最终集中汇聚在思政教学体系中,而将爱国主义意识的重要地位挖掘出来,并且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落实思政教育创新,这将是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激发时代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思想的重要表现。
(三)提升社会稳定性
在文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当前社会的稳定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这就需要人才能够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明确民族发展的使命,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来发挥自身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岗位责任和岗位价值便体现出来,在不同领域中,人才都可以积极地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创新领域内的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这可以稳定社会发展状态,提升社会良性竞争,坚持以完善整体国家发展趋势为目标,以个体带动整体,以整体带动国家实现综合化稳定发展。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是不同阶段的内容都向着同一个发展目标而努力,即进一步推动国家民族向文明富强、和谐美丽方向转化,实现利用意识引导国家强盛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探究愛国主义的核心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前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进行分析。
首先要落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化和深化工作,引导学生重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联系,并且将中国梦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打造以时代发展特色为核心的主要价值体系,另外,要坚持以时代发展潮流为依据,不断落实民族创新和改革优化。
其次要引导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国内外热点事件,并且将其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分析其中的现实素材,打造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爱国主义教学体系,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理念构建综合化的教学思想,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的影响力和普适性。
再次,要坚持以个体和整体的协同发展关系,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引导大学生能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命运构建起紧密联系的网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导下,发挥自身的关键作用,实现民族团结,提升群体的力量,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强化爱国主义的主要措施
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国家发展目标,社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同时针对高校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结合整体时代落实创新,因此,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结合实际落到实处,综合学生的实际发展认知以及整体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研讨,才能促使策略的制定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打造信息化教育模式
受到新时期社会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影响,当前经过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9.02亿人,互联网的城乡普及率已经高达60.7%,这其中年龄阶段处于20岁~29岁的人群数量最多,占据了总体的30.9%。而在该群体中,学生群体的数量占据了24.8%。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新知识开拓视野,在提升互联网应用效率的同时,将其与教学体系融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
因此积极地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实现爱国主义以及思政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网络已经深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从细节角度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处于潜移默化的环境,且提升教育的效率。
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网络教育平台,联动学生的手机客户端,开发符合自身教学模式的软件平台,打造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体系。可以将传统的课堂讲述方式转换成网络课堂、校内思政事件报道、宣传爱国口号以及音视频元素等,借助互联网体系,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实现综合化教学,在转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爱国主义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育效率。
(二)以第二课堂作为提升和检验的载体
针对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现状来看,理论课占据了较高的主导地位,但是针对思想意识教育的本质来讲,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还需要结合第二课堂来落实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第二课堂主要可以结合当前高校的实践性教学方案落实规划,形式也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分析,例如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胜地、说红史、讲红色故事等方式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可以借助时代性的重点话题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将这些模式列入到学分和校园评比体系中。
从形式上来看,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进一步转化思政教学的模式,使其能够具备实践性。从利用价值上来看,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想意识带动课堂内容的产生,例如结合对当前国家时政的理解来编排歌舞话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进一步增强爱国理念在学生行为方式中的影响价值。与此同时,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打造的优秀课堂成果具备更高的情感感染力和精神引导力,可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三)发挥典型爱国载体的影响力
典型的爱国载体主要以当前的法定国家纪念日、重大节日和典型的英雄人物为主,这些爱国载体中富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感和影响力,其存在的主要价值是凝聚人心,激发民众的情感意识。使其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爱国主义意识的重视,同时也能够彰显先辈在发展奋斗过程中的爱国行为和爱国理念,因此高校可以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相关元素,结合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化的社会焦点来实现思想政治以及爱国情感的结合性教学。
例如在国庆节和建党节带领学生观看具有教育价值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阅兵,参与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历史档案规划和社会志愿者活动,解析常见生活中的爱国情感,构建生活化的思政级爱国主义策略,使學生能够从生活中感知到爱国意识的重要影响力,并且逐步培养自身的爱国理念,能够使爱国主义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发展和生活认知。
四、结语
爱国主义思想是当前时代性的发展理念,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进一步提升人才的发展质量和综合素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稳定性有着极强的辅助作用,而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通过信息化教育平台、第二课堂的开展以及发挥典型外国元素的重要影响力,能够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其能够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郝开心.当前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7:28-29.
[2] 中国社会科学网.张吉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搞好党的建设[EB/OL].http://www.cssn.cn/ddzg/ddzg_ldjs/ddzg_zz/201701/t20170122_3394620.shtml,2017-01-22.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4] 中国网信网.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2018-08-20.
作者简介:孙文娟(1987- ),女,山东昌乐人,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