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及其运用研究

2020-08-14韩冰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1期

韩冰

摘 要:新形式下,研究生培养方式正不断发生变化,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东北地区独特的精神财富,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但目前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存在缺乏系统性、深刻性、创新性等问题。因此,结合“十大育人”体系中思想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及研究生思政教育队伍等方面开展研究,将东北抗联精神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始终,构建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的研究生思政教育与人模型,发挥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最大效力。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东北抗联精神;机制运用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在东北战场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东北抗联精神正是这段历史留下的宝贵文化产物。忠贞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的不畏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构成了东北抗联精神的精髓。充分挖掘和利用东北抗联遗址遗迹资源,结合研究生思政教育现实,将东北抗联精神的精髓贯穿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整个过程,使东北抗联精神转化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研究生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现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完善,高校越来越重视研究生思政教育,但传统单一的思政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研究生思政教育仍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研究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学业任务重、就业压力大、经济有待独立等困境时,容易产生理想信念模糊、团体意识淡薄、学术不端、知而不行等问题,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宝贵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凝结着东北地区革命者在长期抵御外敌侵略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底蕴。因此将其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助推和改进研究生思政教育方式,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对东北抗联精神的运用仅限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传统的第二课堂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较分散,教育对象以本科生为主。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知之甚少,研究生因受课程、实验、科研等因素的制约,接受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北抗联精神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影响了东北抗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完善

(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缺乏深刻性

当今时代科技的创新、信息的快速更迭改变着人们摄取知识的方式,更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受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学习方式的影响,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課程”“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研究生课程、实验、科研等领域传播东北抗联精神;另一方面,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的教育价值,特别是东北地区高校忽视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思政教育资源。

(三)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缺乏创新性

部分高校利用已开发的东北抗联资源在第二课堂开展了系列活动,但大多活动形式以参观东北抗联遗址遗迹或重走抗联路等传统形式为主,活动创新性和实效性不强,形式化严重,研究生很难通过这些活动对东北抗联精神有深刻的领悟和认识。高校通过第二课堂传播东北抗联精神时往往忽略了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忽视了研究生群体的实际需求,以至于研究生对活动的接受度不高,使得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流于形式。

二、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质量

东北抗联精神是丰富高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内容的有效资源。高校将东北抗联精神与思政课堂及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东北抗联历史素材为专业课程及思政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程感染力;另一方面,东北抗联遗址遗迹为专业课程及思政课程提供实践场地,从而积极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加深专业知识及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将东北抗联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融入到研究生学习、生活等各个环节。

(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坚定研究生的理想信念

东北抗联精神彰显出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东北抗联烈士的革命史料、英勇事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保卫国土众志成城、英勇奋战击退侵华日军中展现出的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这些资源可以从不同层面影响研究生,促使研究生明确自身肩负的国家使命与责任。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培养研究生艰苦奋斗的品质。东北抗日联军经历长达十四年艰苦斗争,最终击退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研究生在进行科研和学习过程中需要借鉴东北抗联英雄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坚强意志品质可以让研究生在面对科研及学习困难时保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心态,将东北抗联精神与科研精神相融合,使学生在科研及学习生活中感悟东北抗联精神的精髓。

三、探究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

教育部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针对研究生群体特性,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以“十大育人”体系中思想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六方面内容为框架,构建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的研究生思政教育育人模型,创新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导向作用,实现思想育人

运用东北抗联精神进行思想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开发运用东北三省丰富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东北抗联精神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而且要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炼东北抗联精神及遗址遗迹成果,助推课程育人

首先,要提炼东北抗联精神的研究成果,将东北抗联影视作品、歌曲、民谣、文学作品等抗联素材形成教育资源体系融入到研究生思政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次,研发推进东北抗联精神成果进课堂、进教材,挖掘专业课程所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研究生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达成课程育人目标,实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双轮驱动。

(三)挖掘东北抗联精神精髓,加强科研育人

与本科生教师授课培养方式不同,研究生的培养是在导师的引指导下进行学习研究,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科研水平。由此可见,學术科研在整个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占领着绝对地位。因此,在科研过程中融入东北抗联精神的精髓,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艰苦奋的优良学风、求新存异的探索意识、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齐同并进。

(四)挖掘东北抗联精神遗存,推动实践育人

第一,加强“校地合作”,推进东北抗联资源的研发向深度发展。高校应联合东北抗联遗址遗迹所在地政府共同研究、开发、宣传东北抗联资源,将东北抗联精神资源转化为现实成果。第二,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等第一课堂和学生社团、校园活动等第二课堂,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五)拓宽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渠道,推进网络育人

通过构建“东北抗联精神”虚拟育人场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现代技术手段,模拟东北抗联遗址遗迹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把丰富的东北抗联故事、场景、歌曲、歌谣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现场教学录像、电视专题片、动画等网络教育资源,突破地域、时间、成本限制,把东北抗联网络教育资源通过线上共享方式传播至全国,激活东北抗联精神传承方式。

(六)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并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因此,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实施主体首先要接受东北抗联精神教育,成为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播者。导师可以将东北抗联精神带进科研过程中,融入课程教学里,为全员育人提供扎实基础。研究生辅导员应充分利用东北抗联精神和遗址遗迹价值,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供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不仅如此,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教育部门及职能部门应建设具有红色素养的教师队伍,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人才保障。

表1 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型

参考文献

[1] 教党〔2017〕62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12,5.

[2] 教思政[2010]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11,17.

[3] 陈松友,侯健.论东北抗联遗址遗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中国近代史研究,2019,5.

[4] 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6.

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JKH20200554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