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乳房点穴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初次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0-08-14区秀丽杨秀银李民喜莫玉枝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泌乳母乳喂养

区秀丽 杨秀银 李民喜 莫玉枝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乳房点穴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初次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住院并首次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2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前24 h内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2组的初始泌乳时间、产后48 h的泌乳量、产后3 d内乳房胀痛发生率,以及产后42天的母乳喂养率。结果治疗组的初始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48 h的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三天内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1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乳房点穴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促进早期泌乳,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产前;乳房点穴按摩;剖宫产术后;泌乳;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4-0097-04

众所周知,母乳营养丰富,不仅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还可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因此,它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全民健康,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产妇因多种因素无法进行纯母乳喂养,尤其是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后缺乳和少乳发生率较高,纯母乳喂养率偏低。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医护人员大力推行乳房穴位按摩,其已经被临床证实有助于促进产妇泌乳降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但是对于乳房穴位按摩的具体时间,目前还存在争议[1]。有研究认为,产后实施乳房点穴按摩有助于促进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亦有研究认为,产前实施乳房按摩延长了乳房按摩的干预时间,因此可能比产后实施乳房按摩更能促进早期泌乳。此外,研究还证实情志与母乳喂养密切相关[2]。本研究于产前开始对初次剖宫产的产妇实施乳房点穴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观察其对产后泌乳及母乳喂养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鼎湖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并住院行首次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20例产妇,所有的产妇都愿意实施母乳喂养,无其他产后并发症与合并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其中治疗组的年龄介于26岁~45岁,平均年龄为(29.49±6.37)岁;孕周介于37~43周,平均孕周为(38.42±4.1)周;产次介于1~4次,平均为(1.21±0.29)次;对照组的年龄介于28岁~42岁,平均年龄为(30.49±5.58)岁;孕周介于37~42周,平均孕周为(39.15±3.81)周;产次介于1~4次,平均为(1.19±0.32)次。对比2组的年龄、孕周、产次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产前开始实施乳房点穴按摩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

乳房点穴按摩操作方法:产妇取仰卧位,暴露双侧乳房,按摩前予润滑油涂抹乳房表面,每侧乳房分别予以实施环形按摩乳房、抖动乳房、拍打乳房、五指抓梳乳房各20次;按压、牵拉乳头各20次。穴位点穴按摩取穴乳根、膻中、少泽、合谷,进行按、揉、推、拿、掐、捏等操作,每个穴位持续约1 min。于剖宫产术前24 h内开始执行,每次每侧乳房按摩时间持续约30 min,每天早晚各1次,直至出院。

中医情志护理方法: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以帮助产妇静心养神;术前加强对产妇以及陪伴者进行健康宣教,耐心讲解剖宫产手术有关知识和术后注意事项;主动询问产妇有无疑虑以及困难,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导致产妇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具体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语言开导的形式由专人对产妇实施一对一的情志护理。术后针对宫缩痛、伤口疼痛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指导产妇通过倾听音乐、看书等方式陶冶情绪,并根据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指导产妇倾听合适的音乐,如对于肝郁气滞型产妇指导倾听《江南好》、《蓝色多瑙河》《春风得意》等角调音乐等;耐心倾听产妇的烦恼,并鼓励产妇家人以及陪护者细心留意产妇的情绪,多倾听,多陪护,多聊天,并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刺激产妇情绪的话题;在护理过程中牢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以及“悲胜怒,喜胜悲,思胜恐,怒胜思,恐胜喜”等中医情志制约理论,如对于悲伤的产妇,多运用积极鼓励的言语,让产妇回忆和憧憬幸福快乐的事情;对于忧郁的产妇,想办法促进其宣泄不良情绪;指导产妇新生儿喂养、乳房护理等相关知识,使产妇将注意力放在照顾新生儿和产后恢复锻炼中。

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为产妇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指导产妇合理饮食,适当走动,倾听让人心情愉悦的音乐;宣传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母乳喂养技巧,母婴同室,鼓励早接触、早吸吮等。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比较2组的泌乳始动时间[3]泌乳始动时间是指产后最早能从乳房中挤出乳汁的时间。

1.3.2观察比较产后第3 d的泌乳量根据泌乳量多少分为量多、量中、量少和无乳4个等级[4]。量多是指喂养前乳房充盈,喂奶时可听见宝宝吞咽声,喂奶结束之后挤压乳房仍有乳汁排出,每24 h湿尿布6次以上;量中是喂奶时可听见宝宝吞咽声,喂奶结束之后宝宝有满足感,挤压乳房无乳汁排出;少乳是指喂奶结束之后婴儿仍啼哭不止,不能入睡,挤压乳房无乳汁挤压出来;无乳是喂奶前乳房没有充盈感,挤压乳房无乳汁排出。

1.3.3观察比较2组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将母乳喂养的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完全人工喂养3种类型[5]。纯母乳喂养是指除母乳之外,无需添加包括水在内的任何食物和代乳品;部分母乳喂养是指母乳喂养结束后还需添加其他食物比如奶粉等;完全人工喂養是指完全予以其他代乳品或者乳制品替代母乳喂养婴儿。

1.3.4观察比较2组产后第3 d的乳房胀痛程度根据WHO的疼痛分级标准将乳房胀痛程度分为四级[6]:零级是无任何疼痛感以及其他相关症状;一级是能感受到轻微疼痛,但是不影响正常休息和生活;二级是疼痛感明显,疼痛程度可以忍受,但会影响正常休息和生活;三级是感觉疼痛剧烈,并伴有烦躁不安,入睡困难。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泌乳始动时间比较治疗组的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为(20.57±5.23)h,对照组的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为(31.48±7.42)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

2.22组的泌乳量比较治疗组乳量多者为12例,占20%,对照组量多者为6例,占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量中者为27例,占45%,对照组乳量中者为5例,占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量少者为21例,占35%,对照组量少者为45例,占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乳者为0例,对照组无乳者为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治疗组乳量中等以上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2组的乳房胀痛情况比较2组全部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治疗组1级乳房胀痛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级乳房胀痛人数和3级乳房胀痛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发生轻度乳房胀痛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重度乳房胀痛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产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比较研究的产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纯母乳喂养率(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的产后1个月的部分母乳喂养率和完全人工喂养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结果提示:治疗组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母乳喂养是最原始、最方便、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对婴儿、产妇及家庭都有益[7]。同人工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的优势有:温度适宜,新鲜,可随时喂养,不受时间限制,夜间哺乳方便;易消化,对肠道功能好,有助于减少便秘、腹泻、吐奶等消化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预防婴儿出现尿布疹或者湿疹;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8]。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要求,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5%以上,然而我国新生儿最初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仅有27%,同世界平均纯母乳喂养率的38%~39%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9]。据统计,我国目前母乳喂养困难的产妇高达80%以上,尤其是剖宫产的产妇,产后容易出现母乳喂养困难[1]。乳汁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的调控和泌乳素、缩宫素等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影响其分泌和排泄的因素主要有:吸吮和排空乳房、精神心理因素、乳房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等。剖宫产是影响产后泌乳量的重要因素,剖宫产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10]。同顺产的产妇相比而言,剖宫产的产妇存在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有:术后由于伤口疼痛、过度疲劳、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和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等多种因素增加哺乳的困难,导致初次哺乳时间延迟和母乳喂养次数减少;围手术期进食过少、营养缺乏、手术麻醉镇痛等因素导致泌乳量不足。

针对母乳喂养不足产生的原因,目前采取干预方法主要有:手法点穴按摩、药物治疗、心理干预、食物疗法、电动吸乳等仪器干预、微波治疗、康复理疗等等,其中以乳房按摩最深受医患欢迎。乳房穴位按摩的作用机理主要有:(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机体的脏腑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乳房与胸大肌筋膜的粘连;(2)刺激乳头和乳晕的神经末梢,使其产生冲动信号传递到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与泌乳素,使乳汁分泌提前且增多;(3)通过手法按摩疏通提拉乳头,改善因乳头扁平、凹陷等导致的含接困难;(4)通过按摩乳房消除乳房肿胀,消散硬结,减轻乳房胀痛,从而缓解产妇焦虑和恐惧情绪,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满足产妇的情感支持,帮助其尽快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10]。

情志是影响产妇产后泌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的情绪可直接影响产妇的母乳喂养。而且,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上对于产科护理服务的多元化、个体化、特异性的重视度也逐步提高,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日渐引起广泛重视。分娩本身作为一种干扰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刺激因素,可导致产妇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11];而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由于缺乏相关手术知识,对术中、术后疼痛以及康复的担忧,担心瘢痕形成导致形象受损、以及远期影响如瘢痕妊娠等等,产后更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产后泌乳造成不利影响[12]。临床研究表明,对剖宫产的产妇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调控产妇的产后情绪,不仅有助于消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和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帮助产妇快速适应产后的角色转变,还可显著缓解乳房胀痛和增加泌乳量[13,14]。本研究予以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产前乳房点穴按摩,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产前乳房按摩的治疗组,同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较,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缩短,产后第3 d的乳房胀痛程度得到缓解,产后第3 d的泌乳量显著增加,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研究证实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产前乳房点穴按摩具有促进产后泌乳和哺乳的效果。然后由于样本例数有限,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下一步研究将增加设置產后乳房点穴按摩的对照组,以进一步分析不同时间点穴按摩的具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江秀英.产后不同时间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泌乳、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8,37(7):624-626.

[2]吴慧萍.中医情志联合按摩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6):169-171.

[3]何志群,劉桂英,何丽亚,等.乳房按摩联合耳穴贴压促进剖宫产术后早期泌乳的护理观察.河北中医2016,38(7):1102-1104.

[4]陈月花,李位雪,曹素艳,等,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1020-1022.

[5]郭小琴.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5):1270-1271.

[6]张燕飞,初产妇产后乳房按摩联合磁珠压耳护理对泌乳状况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全科护理,2019,17(3):305-307.

[7]何秀影,焦瑞霞,田玉玲.母乳喂养与乳房按摩的最佳时间探讨[J].护理研究杂志,2009,23(1):156-157.

[8]吴慧.孕期乳房按摩护理对母乳喂养效果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7):128.

[9]余咏宜,张家榕,等.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及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江西医药,2018,53(8):854-856.

[10]王菊华,张三玲.乳房手法按摩对二胎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8,33(14):50-51.

[11]英保姐.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52):151-152.

[12]周欢欢.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临床价值[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6):81-82.

[13]陶桂叶.剖宫产术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13):4-5.

[14]李燕玲,刘艳,王瑜,卢秀莲.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手法按摩在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4):120-121.

(收稿日期:2020-03-03)

作者简介:区秀丽(1973-),女,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

猜你喜欢

泌乳母乳喂养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健康月历
影响母猪泌乳力主要因素浅析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乳房的大小和乳汁量的多少有没有直接关系
我国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
母乳喂养,妈妈们为何有心无力?
母猪泌乳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对100例剖宫产产妇泌乳及母乳喂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