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观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2020-08-14胡耀达
摘 要: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关于人和自由学说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对其学说的另一个极端即施蒂纳的自由观进行批判。马克思主要从施蒂纳对个人与市民社会的错误解释,私有制的危害,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以及人类发展史四个方面对其自由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施蒂纳;自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努力。他在批判和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自由观后形成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施蒂纳也在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和自由的学说后形成了他的利己主义自由观,同时还对共产主义自由观进行了批判。随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利己主义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批判,他从施蒂纳错误的对人和市民社会进行解释开始,对私有制的危害以及施蒂纳小资产阶级狭隘性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为全人类实现真正解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马克思批判施蒂纳关于人和市民社会的学说
施蒂纳的自由观主要集中在他的著名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之中。施蒂纳虽然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定义为类本质的观点,但他极力宣扬利己主义,甚至走向了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国家和组织对人的自由进行干预,反对共产主义。马克思虽然也批判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以及受必然性约束的自由的观点,但他更加反对施蒂纳这种激进的自由观。
首先,施蒂纳认为人是个体的我,人不是“类”,而是“唯一者”而“唯一者”是绝对利己的,因为“我需要什么,就得有什么,就得给我拿来什么。” [1]马克思则认为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首先,从理论的建立方式来说,施蒂纳建立的“唯一”的人概念是相对于费尔巴哈“类”的人概念而建立的,二者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都是抽象不真实的。并且从逻辑上看,如果施蒂纳承认有“唯一者”人的概念存在,那么预设前提是承认存在“类”人概念也存在,就好像普遍性与特殊性一样相对立而存在着。所以马克思说:“施蒂纳无条件的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幻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学说和理论。” [2]正如马克思所言,施蒂纳的人的概念也是一种抽象的人的概念,施蒂纳虽然在批判费尔巴哈,但他却犯了与费尔巴哈同样严重的错误。“思辨哲学家在其他一切场合谈到人的时候,指的都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东西,即理念、精神等等。” [3]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施蒂纳人的概念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他们在评价人的时候脱离了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实际,是虚无缥缈的抽象的概念。马克思的“现实个人”概念是劳动的,从事物质生产以及参与到社会关系之中的人,并把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人的本质。施蒂纳的个人概念不仅是抽象的,还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他那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极端个人主义最终走向了与客观物质世界相违背的唯心主义。这种唯心主义论调会最终导致人们极度自私和无政府主义,造成社会的倒退,人们也不会因此而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而是会如康德所言沦为物的奴隶。
马克思还指出了施蒂纳关于市民社会的错误理解。施蒂纳认为:“市民社会是利己主义驰骋的场所。” [4]施蒂纳把市民社会理解成很多“唯一者”共同生活的社会,人们每个人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利益,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行动和从事享乐活动。“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提出的概念,他将市民社会看成与“公民社会”和国家相对的概念,认为市民社会是私人利益的集合。施蒂纳显然受到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解释的启发并结合自己的利己主义进行了发挥。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和施蒂纳的“市民社会”解释,他认为现实的人生活的市民社会并不是以利己和利益为中心的,而是以他们的客观存在、物质生产关系和个体劳动为中心的,换言之“个人存在是最终目的” [5]。马克思还认为市民社会中的这种利己主义并不是自由的体现,只有当人们“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6]并且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并团结起来,才能实现解放。在市民社会中,个人的劳动是异化的劳动,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受到限制的,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受到限制的,并不是施蒂纳所说的自由的。
二、马克思对私有制与小资产阶级狭隘性的批判
施蒂纳曾经与他富有的妻子玛丽共同经营一家奶酪厂,虽然该厂后来因经营不善倒闭了,但我们仍然可以把施蒂纳看成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在他的头脑里出现的仍然是那个德国的小资产者” [7]。假若施蒂纳不是一个小资产阶级,他也不会产生共产主义者会剥夺他们收取利息的乐趣以及私有制捍卫了他们的享乐权力的说法。因为底层的工人阶级和市民很少获得这种乐趣,并且他们从事着大量的异化的劳动,人性得到了束缚。
不仅如此,施蒂纳对私有制的吹捧也引起了马克思对私有制的抨击。首先,私有制的发展最终会破坏生产力。如果私有制无限发展下去,人的利己主义也无限发展下去,资产阶级一定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不断地聚敛财富,激化社会矛盾最终破坏社会生产。如果不对利己主义加以限制,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因此必须要在私有制发展到一定时期消灭私有制。其次,“劳动带给人痛苦是因为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劳动成为生命的外化。” [8]马克思认为劳动本应该是一种享受和自由,人们从劳动中获得乐趣。但是私有制下,人们不得不为金钱,为生计而劳动,这些劳动是受到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们从中感觉不到任何乐趣。如果私有制无限制发展下去,越来越多的人会从事这种毫無乐趣的异化劳动,而站社会多数的劳动者整日就如同奴隶一样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这显然是不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人类必须要从私有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人才能拜托异化劳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最后,私有制的消灭也是私有制自身的发展规律或者说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结果。因为私有制全面发展到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一定不是异化劳动所能驾驭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更全面的、更积极地劳动者。这一点在当今时代已经逐渐得到验证,因为资产阶级不得不重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资产阶级被迫做出改变而不是和他们当初施蒂纳所想的那样一切按他们的想法去做。马克思预见到未来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私有制一定会被限制和改变,资产阶级也会不得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势所趋。
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认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不是某个人自由发展是他人自由发展的障碍。” [9]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在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与西方资本主义信奉的个人自由有本质的不同。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很多资本家打着自由的旗号阻碍防疫工作,认为居家隔离是对自由的侵犯。他们的这种个人自由已经从行动上危害了公共安全,把民众的生死看得比经济利益更轻。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次疫情中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信奉的自由观是错误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是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去看待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类从与自然斗争开始,就一直在寻求自由和解放,人们正是由于劳动自由受到限制才会去不断地与自然做抗争,到了近代人类因为资产阶级限制了人的劳动自由,人们的劳动被外化,所以不推翻资产阶级,不改变现有的私有制制度就无法自由劳动,无法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其次,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全面和辩证的。马克思看到了个人自由的重要意义,个人自由能够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马克思也同样认识到个人主义尤其是利己主义的泛滥所造成的后果,社会的混乱与无政府主义,阶级矛盾被不断激化,社会财富集聚在少数人手中,更多的人被剥削,更多人从事的劳动被异化,人的全面发展被束缚。最后,马克思的自由观站在了全人类发展的角度,而非某一特定阶级。施蒂纳的个人主义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马克思则代表了全人类。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人类的解放,他从人类的进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深度分析人类的历史与发展规律。假如马克思只是站在资产阶级的角度,他如何能发现广大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劳动被异化的现象,如何能发现劳动者被剥削的剩余价值。假如马克思只是站在普通工人的位置,他又如何能看到私有制全面发展必须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如何能看到劳动自由对人类以及人类解放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自由观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于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信奉的自由的弊端。在当今时代,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们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乱象与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都是因为他们所信奉的所谓的自由造成的。资产阶级在宣扬自由的时候,侵犯了更多人民的利益甚至是危及到了人民的生命,激化了社会矛盾。其次,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我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依据。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由显然与资本主义社会信奉的自由有本质的不同,但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输入以及社会中少数人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弘扬过程中受到了很多阻碍。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解释自由的重要依据。最后,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道路。马克思一直在为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事业努力,我国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德〕麦克斯·施蒂纳著,金海民译:《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8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60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9页.
[4]〔德〕麦克斯·施蒂纳著,金海民译:《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0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10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第189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0页.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213.
[10]庞立昕,崔三常.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的确立——马克思对施蒂纳利己主义自由观的批判[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4(09):81-85.
作者简介:胡耀达(1991- ),男,汉族,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生,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系,研究方向: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