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力学教学中彰显物理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2020-08-14莫汉强
摘 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现有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新变革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彰显物理核心素养。力学作为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着力对高中力学高效课堂进行打造,不仅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他的高中学科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此,文章主要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入手,探索高中力学课堂中融入物理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现状,探讨优化途径,达到教学参考和借鉴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力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3-0031-02
物理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理论教学入手,从实践试验活动出发,展开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能力、物理探索实践能力等的培育。当前通过素质教育目标可知道,培育物理核心素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和根本。高中物理实践教学存在知识教学片面、忽视力学整体性和基础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形成物理核心素养。对此,教师要做好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出发,对高中物理力学模块展开统筹规划设计。除此之外,还要从教学手段入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教学。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为主要的教学任务。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一教学任务已经让位于促进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任务。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具有何种特点?这已成为较多高中学校物理教学变革的基础问题。若是在高中力学教学彰显物理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探索中,教师则务必要明确高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如此才能够展开多样化的力学教学活动。
第一是物理基础观念素养能力。无论是进行哪一学科教学或学习,教师都必须构建起专业化的学科观念。基础教育中的物理学科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变化的学科。其中涉及各种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等。掌握好这些物理基础观念,能够将物理学科同数学学科、化学学科、生物学科等区分开来,从而以物理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物理问题。第二是科学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关于物理的研究是生生不息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进行探索,通过对现实问题进行模型构建、科学推理和论证,创新性地对现实问题进行解决。如此才算是达到物理教学和物理实践应用的根本目标。第三是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是指动手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学生要养成实验探究素养,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第四,科学态度和责任。物理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学生要拥有严谨科学的态度,拥有推动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对未知实际的敬畏感。如此才能够确保所开展的物理活动是科学的,符合伦理道义的。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将科学态度和责任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高中力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打造情况概况
1.高中力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第一,要求在开展力学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多样的教学方式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如在进行“牛顿三大规律”教学时,教师先要以物理学的视角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重力”,分析各种“力”之间的规律和关系,通过将生活案例作为物理力学的教学素材,对物理力学的理论知识展开概念的模型构建,从而有利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物理的理论知识掌握。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综合分析、推理论证的科学思维方式实现对力学理论知识、力学的解题方式的内化。第二,要求教师通过提出物理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展开物理的实验探究,从中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设置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对力学的相关知识形成猜想,而非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力学的三大定律。并且,教师要让学生针对力学问题展开猜想和假设,由此自行展开科学探讨和应用分析。第三,要求开展综合性的教学,利用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对科学态度、科学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高中力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第一,当前高中力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了对物理学科整体性的教学。在高中物理力学模块教学中,由于力学的知识范围较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各个章节的力学知识联系起来,即教师忽视了迁移能力在力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导致在当前的高中力学课堂中,看似学生每节课都听得懂教师讲什么,但实际上学生在面对繁杂的物理力学例题时,无法理清思路,做出探讨创新。第二,在高中力学教学中未能够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教师在高中力学教学活动中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事实上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由于物理竞赛这一形式存在不足而逐渐没落,另外更是要求发挥学生物理学习探究的自主性,因此学生的深入探索动力不够。在物理课堂教学和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停留在物理新课程标準的浅层培养目标中,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综上所述,当前在高中力学教学中,教师尚无法通过彰显物理核心素养的方式来创建物理高效课堂。
三、高中力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实践
在高中力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打造物理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打造高校课堂要求教师将高中力学模块当作一个整体,如此才能够将力学模块中所蕴含的物理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培养。
(1)以多样化教学模式在物理力学课堂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可以采用五步教学法。第一步,在进行物理新知识教学时,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先构建好物理模型以及分析该问题所对应的物理规律。第二步,要突破物理模型。突破物理模型,需要依靠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才能够实现。在突破物理模型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构建物理试题模型,并且将其运用到物理的动态变化问题中,如此能够实现对物理力学知识的简化,提高学生解决物理力学实践问题的效率。第三步,要求能够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物理力学教学中,确定好研究对象或物理模型之后,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行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的教学。如力学例题:“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停靠于水平面上,小车顶部有一个与地面成45°的倾斜面,斜面顶部有一个轻质滑轮,在滑轮的两侧分别以绳子连接质量为m1的正方体滑块与质量为m2的正方体滑块,质量为m1的滑块放置于小车的倾斜面上,质量为m2的滑块紧靠竖直直面,当松手后,质量为m1的滑块以加速度a下滑,小车始终静止不动,求小车此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在该物理力学例题的分析中,确定其运动的方向是倾斜45。向下滑行,而连接的是质量为m1和质量为m2的两个正方体,且加速度的大小都为a。因此利用牛顿定律,便能够较为便利地解决受力问题。第四步,将整体法应用于受力系统中,从整体受力的角度出发,探究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在物体运动模型中,相互接触的物体受到的力是不同的,此时可以从整体法角度入手,将相互接触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需要单独分析力来解题。也就是说,在对物理力学例题进行受力分析时,构建受力系统,进行整体性分析能够达到较好的分析效果,可以为物理力学提供简便的解题模式。第五步,利用整体教学理念实现对力学中受力问题的教学。高中物理力学理念体系中,物体的受力结果与受力过程是力学知识的一大模块。部分例题中物体的受力过程是解题的切入点,并不需要考虑物体受力后发生的形态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整体性思维,能够从整体观测到局部,从物体受力过程前后的变化与状态找到特征值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例如,力学例题:“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米的高空中垂直下落,当小球接触地面后反弹h米,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h米的过程共用时t秒,求小球在接触地面时对地面产生的平均作用力。”学生经过对题意的分析,应注意到小球在下落与反弹至h米的过程中在垂直方向的受力皆只有重力,因此在解题时可将小球下落与反弹过程看作一个整体,以整体法观念分析小球在接触地面时的受力情况,从而准确地分析小球在接触地面时的平均作用力。这是对受力过程的整体性分析,在小球下落与反弹的过程中,由于垂直方向仅受重力影响,这便不需要将下落至接触地面、反弹等过程进行分解,这样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2)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物理力学课堂内容。在高中物理力学上,经常出现物体受力多的情况,计算过程较为烦琐,而当这些力作用于连接体的物体上时,可以通过整体法与隔离法来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先将不同连接体进行隔离分析,后整体分析,进行计算与求解,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例如,物理力学例题:“硬质轻杆上穿有三个相同质量的小球,轻杆绕着一端A进行圆周运动,轻杆上小球B、C、D中,B在靠近A的一端,且BA的距离等于BC的距离等于CD的距离。小球B受到AB段轻杆的拉力为T1,小球C受到BC段轻杆的拉力为T2,小球D受到CD段轻杆的拉力为T3,求T1、T2、T3间的比值。”通过对T1、T2、T3的隔离分析,学生能够得出T1、T2、T3所对应的计算公式,再利用整体法思维,进行计算公式间的对比,能够计算出比值。即在解物理力学题的过程中,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思维进行综合解题,能够提高解题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结 语
高中时期的物理知识相较于初中时期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阶段进行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有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与灵活的解题技巧。教师可应用整体法教学实现对物理力学理论体系的教学,更可以利用整体法解题理念来实现对学生物理力学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高中力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谢书凝.思维导图在高中力学学习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7(30):74,48.
[2]陈 亮.高中物理力学教学难点及多样化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4(4):60,55.
[3]马姝阳.浅谈向量在高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6):60.
作者简介:莫汉强,男,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