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2020-08-14王颖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实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教师应设计具有较高探究价值的练习,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究,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4-0033-02
引 言
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实效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推动课程教学目标的良好达成。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身教学思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探究实践空间。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设计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开放。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功效才会充分发挥,学生才能有更多学习收获,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首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导入环节,为探究式教学的融入奠定良好的实施基础[1]。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设计符合知识内容的导入方式。比如,当讲到生活化色彩十分浓郁,且能够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和场景,让学生进入学习主题中。随后,教师通过有效的师生对话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典型体现。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铺垫。在这样的导入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快速了解所学内容,还能够活跃思维,进而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教学铺垫后,学生的探究思维会得到激活,会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探究热情。
以“圆周运动”一课为例。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展示一些十分熟悉的现象,如地球的公转、电扇叶轮上各点的运动、钟表指针的转动等。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演示系绳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在给学生演示完这些现象后,教师提问:“大家联系日常生活,想一想还有哪些具有类似特点的运动形式呢?”有了前面的这些生活化的实例后,学生能够初步在生活中形成对圆周运动的基本认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这就是很好的导入环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进入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中,这会为后续知识的分析解读奠定基础。
二、利用问题引发有效思考探究
利用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这是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组织方法,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形成十分有益[2]。教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的组织与构建上做有针对性的安排。在明确了知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后,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设问方式。尤其是在讲到学生可能会存在认知障碍的新课内容时,教师设置教学问题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或将核心知识点融入几个不同的问题中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这样的提问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究空间。这会让提问起到更好的教学推进效果,能够克服课堂教学很多困难,进而全面提升知识教学的综合实效。
例如,在讲到“向心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基于情境创设为学生介绍向心力的作用、方式和相关特点,随后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钢球受到的合力是什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使鋼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是什么力?这个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后,认为这个力可能和钢球的质量m、角速度ω、线速度V、半径r、周期T 有关。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设计探究式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小实验,验证各自的猜想,最终得出向心力的大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种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三、设计具备探究价值的练习
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备探究价值的课后练习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思路,能起到非常积极的训练效果[3]。在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难度明显加大,不少学生感到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但在实际解答问题时仍会出现各种错误。这类状况十分常见,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且对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多样。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对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带给学生更多有效的教学引导,并且基于这些练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析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知识吸收掌握才会更加充分,学科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例如,在完成“力的分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有这样一道题:将一个重10N的气球用细线拴在水平的地面上,空气对其浮力为16N,由于受到了水平方向的风力影响,系气球的细线和水平地面成60°的夹角,那么细线的拉力与水平方向的风力分别是多大?这个问题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力的分解知识的理解情况,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基于这个问题提出有层次的解题要求。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正确画出力的分解图,然后求解答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找到多种方式解答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样的教学设计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不仅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人性化特征,还能够让不同层面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锻炼。
四、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
教师可以尝试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这可以让课堂学习充满趣味性和活力,能够增强学生的教学融入程度,让其学习兴趣更加高涨[4]。为了构建更加多元、有趣的课堂,教师在教学准备上要更为充分。课前,教师可以搜集大量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素材和范例,然后有效地将其融入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同时,教师要合理预设教学的难点内容,尤其是遇到那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分析解读,带给学生更多思维上的引导,化解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这些充分的教学准备,可以让课堂综合教学实效更高,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这些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抛运动”的知识点时,生活中关于“平抛运动”的事例较多,结合平抛速度、平抛轨迹的概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平抛运动,如压力水柱的喷射,体育项目中垒球、铁饼的抛体运动等,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这些典型图片。教师还可以利用动图或者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这些运动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抛运动的基本内涵,说出自己能想到的平拋运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讨论。这种教学设计方式轻松、有趣,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印象,强化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在打造高质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展开有效的合作交流,并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思考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探究[5]。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给课堂注入更多活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让问题难易适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才会更快地解答实际问题,进而牢固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原理。这才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这节课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安排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两名学生为一组,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小组中两个人应明确分工,一人拉弹簧测力计,另一人标出方向和记录读数,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作出平行四边形。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实践探究活动逐渐推导出平行四边形法则,使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可以更好地呈现。经历了上述实践活动后,学生会对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从而更高效地掌握这些知识原理,提升学习效率。合理地组织构建探究式物理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这是一种值得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实现知识教学目标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结 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创设生活化的探究情境,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设计具备探究价值的练习内容,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徐赞微.试论构建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3(21):24-25.
王永元. 巧用实验设置悬念情景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05):5-6.
于东威,范应元,胡象岭.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低效教学行为案例分析[J].物理教师,2004(08):9-10.
郑珊红.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229+234.
齐殿达.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3):72-73.
作者简介:王颖(1978.10—),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