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研究视域下的深度学习课堂构建

2020-08-14李泳希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途径与方法行动研究思想政治课

李泳希

摘 要:行动研究作为一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将其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面向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构建深度学习的途径有三:在问题确认中准备教学、在观察记录中实施教学、在课堂实践中反思教学。

关键词:行动研究;深度学习;思想政治课;途径与方法

一、引言

21世纪,教育对现代人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学习者为本,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作为一种倡导学习者主动批判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契合新教育理念及课程改革要求,掀起了一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转型的浪潮。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中学政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不足等问题尤为凸显,面临着教学与科研脱节、教而不思的现实困境,不利于教学改革与课程转型的推进。本文将从行动研究方法的视角出发,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现教与研的一体化,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二、深度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深度学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伦斯·马顿和罗杰·萨尔霍在1976年提出。马顿指出,深度学习是与停留在对表层知识的机械记忆的浅层学习相对的,强调学生批判性地深入理解文章的学习方式[1]。何玲、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出,深度学习是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3]。本文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将其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面向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三、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的途径与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一般经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观察——教学反思四个环节[4]。在深度学习的课堂构建中,教学设计即准备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立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确认中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包括教学实施过程和在教学实施上的教学观察,要求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实施教学;最后,在课堂实践中反思教学,使教学行动不断循环,不断上升。

(一)在问题确认中准备教学

问题确认意识是教师备课工作、进行教学准备的前提条件。教学准备表现为教学设计,本质上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方案、设想、构想。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会捕捉到不少实际问题。例如,关于教学方法、学生积极性、课堂纪律的问题,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新方法、新做法等。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界定与分析,明确问题的种类、性质,形成初步的设想与准备。接下来寻找相关的理论和资料,针对待解决的问题制定一个行动方案。

在高中思政课深度课堂的构建中,教师确认的问题是“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明确问题,紧接着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提出行动方案——“实施议题式教学是构建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提出,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式教学是教师综合与政治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议题的正反不同观点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批判思考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5]。学生在议题中直面社会冲突情境,深入议题讨论、采取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方法,最终走向深度学习。议题式教学与深度学习理念高度契合,内核具有一致性。因此,要解决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问题,教学准备的重点在于设计议题式教学,行动方案指向实施议题式教学。

(二)在观察记录中实施教学

实施教学包括行动与对行动的观察。课堂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实践质量,提升课堂效益,因此,单纯进行行动——教学难以满足需求,必须在实施中对行动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行动既是贯彻方案,同时又在检验方案。教师实施教学时,既要按计划进行,又要根据课堂实施的变化灵活的调整改进。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教师要在观察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和所思所想,整理成文稿便于后期反思。教师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整理和描述,即对课堂进程以及学生的反馈进行如实的记录,除了常规的教学流程外,注意一些有意义有意思的细节;第二,及时做出评价与解释,教师可尝试对课堂现象及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以议题式教学为载体的深度学习课堂是学生知识迁移、培养高阶思维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尤其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与思维的碰撞。

例如,教师可整理和描述以下内容:课堂的时间分配情况,如呈现议题、创设话题的时间,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学生的发言时间,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时间,升华话题引领价值的时间;学生的举手次数、学生的发言次数;学生发言有哪些不同的论点及角度。在评价与解释阶段,在回顾与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可评价课堂的氛围如何;解释什么因素推动教学进程,因何契机学生产生了新思路,学生的哪些观点对教师有启发等。

(三)在课堂实践中反思教学

教学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6]。教学反思是对行动过程是否符合预期结果的检验与评价,针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新思考、新体会、新发现,在调整与改进的基础上酝酿产生新的行动方案。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叙事或者回顾教学过程,而是探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自我纠错、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最终回归到新一轮的教学行动中,不断提高,不断循环。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要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必须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课堂实践有两条线索,即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两者不能偏废。深度学习强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素养本位转变,因此教学反思更应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

立足于課堂,从教学这条线出发,教师应反思:议题的选择与设置是否合适?课堂的时间分配问题是否合理?教学重难点有无突破?教学媒体的应用是否行之有效?哪些环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等。从学生学习这条线出发,教师更应反思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对议题是否感兴趣?学生对议题的讨论情况如何?学生对不同议题的发言次数是否不同?学生在哪个环节参与度最高,在哪个环节参与度最低?学生展示观点的开放度和深度如何?学生通过议题式教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无提高?反思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议题式教学这类课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Ference Marton,Roger SaljoMarton.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Learning:I-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1):1-4.

[2]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5(5).

[3]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25-32.

[4]马振生.行动研究视域下的备课转型研究[J].甘肃教育,2019(18):29.

[5]徐慧璇.议题中心教学法在美国社会科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13(5):11-19.

[6]李中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3.

[7]马勇军,姜雪青,杨进中.思辨、实证与行动:教育研究的三维空间[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2(5):111-122.

[8]伍红林.论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19(1):55-60.

[9]罗晓杰,牟金江.反馈促进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1):96-102.

猜你喜欢

途径与方法行动研究思想政治课
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