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探究

2020-08-14陈瑞华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探究小学生

陈瑞华

摘 要:小学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启蒙阶段,小学生三观的形成和树立,会对他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从小重视孩子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可从不同的方面做起,方式方法也有很多。本文主要就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进行探究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探究

一、引言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似乎多数家长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培养小学生一些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重视。长此以往,这种教育的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出现生活能力的缺失,甚至会导致小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缺陷,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健康成长。要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就必须重视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分析。

二、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

(一)对小学生本身的意义

对小学生本身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孩子在这一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且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完善自身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孩子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目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加快教学改革力度的根本要求。

(二)对教育的意义

对于教育本身而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一种补充,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靠拢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教育更加现代化,更加人性化的需要。教育不仅是教书,最重要的在于育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从人与人的角度完善了教育。

(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如今我们对教育进行各种改革,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苛,竞争更加激烈。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规范,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目前培养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教师教学任务存在脱轨

如今从国家层面到有关教育部门再到学校都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教师教学任务相区分,这样将会导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脱轨。因此,教师应当采取一定措施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教师教学任务进行完美融合,做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从不缺席。

(二)小学生对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缺乏引导

小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机制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习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因此得成绩者得天下的想法深深地影响了小学生们的成长。绝大多数孩子长期都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对于日常的一些行为规范缺乏重视,思想意识淡薄,而家长、教师也未能及时纠正,对其缺乏正确的引导。

(三)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重视力度不够

由第二点我们可以得知,小学生思想意识淡薄,缺乏养成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和教师。在学校中,教师作为引导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的重视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让教师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重视起来,就必须改变他们的思想,把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真正当做一个问题去解决。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一)促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教师教学任务密切联系

做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日常教育教学联系紧密,需要班主任严格要求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使其走进课堂。班主任是学生在上学期间的第一责任人,其任务除了保证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安全,督促其认真学习,完成自己科目的授课任务外,还应该对小学们的心理情况密切关注,时时、事事、处处培养其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如讲文明,懂礼貌,注重仪容仪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具体的要求应参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执行,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设立特色课堂,讲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注意事项,督促小学生严格遵守,这也是教书育人很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班主任在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学时,就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名侦探柯南》中的一段毛利大叔因为口吐粗鄙之言而造成的杀人案件,并为学生详细介绍动漫视频中的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有关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讲解完视频后,可以提出“你感觉日常行为规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口吐脏话外还有哪些不文明的举动?”“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等问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并鼓励他们积极回答。最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错误认识,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认识,促使其改变自身不良行为。又或者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之间互相监督,形成约束。例如当一个学生“出口成脏”时,组内学生或者别组学生就应当及时对该名学生进行制止和规劝,在这种机制下组内也可以形成一定的监督,做的好的队伍加分,做的不好的队伍扣分。结果在每个月的班会课上进行通报,对表现较好的队伍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队伍进行批评与纠正。通过采用上述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

(二)开展相关活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培养、规范

针对当前小学生对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缺乏引导的问题,教师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培养,规范其日常行为。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更有兴趣去学习,其影响的力度也会加大,对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开展什么样的活动,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也应因地制宜,教师应结合自己学校的校情学情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同时在开展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过程中,也应密切注意学生的安全情况,在活动之后也应该对活动进行经验总结,让教师和学生分别谈一谈感悟及收获。

例如,教师在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知识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日英雄纪念馆或者抗日遗迹,并为学生讲解一些抗日英雄事迹,让学生明白正是有了先辈们的英勇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富裕生活,以此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了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升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教师更要将爱国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校的升旗仪式,让学生在升旗仪式上遵循升旗仪式规范,行脱帽礼和注目礼,大声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讲话。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要求,也有利于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重视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密切关注学生行为

针对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视力度不够的问题,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例如,教师应建立与家长定期沟通的机制,让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教师也能了解孩子在家期间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培养。除此之外,也应密切关注学生们在校期间的行为,发现其有不良的行为举措应立刻予以制止和批评教育,把学生往良好的行为规范上引导。

五、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障碍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三个方面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进行了探究,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学校内,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对于养成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除此之外,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有关教育部门也应拿出相应的方案来,支持一线教师的工作,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工作重视起来,为素质教育的改革添砖加瓦。

參考文献:

[1]韦辉很.让品德与社会课融入安全教育之中[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4):219.

[2]周晓伍.体验活动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安全教育内容鲜活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8(2):64..

[3]江砚生.试论安全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2):253.

猜你喜欢

培养探究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探究初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