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价值分析
2020-08-14王金红
王金红
【摘要】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影响作用。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收治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分别归入不同护理方案组:常规组、干预组,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值见有一定改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值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护理干预方法的采取对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积极影响,是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多种基础疾病,药物使用种类多,且易合并发生多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故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对其血糖的管控。除此之外,也要针对其智力、记忆力减退以及疾病认知误区等特点做好护理干预,从整体上保证疾病的控制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收治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疾病确诊,同时无并发甲减、甲亢、脑梗死和老年痴呆等疾病,可正常交流与沟通。分别归入不同护理方案组:常规组患者30例,年龄62~79岁、平均70.6±5.4岁,男19例,女11例;病程2~23年、平均13.1±1.2年。干预组患者30例,年龄63~84岁、平均71.1±5.5岁,男17例,女13例;病程1~21年、平均11.2±1.1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数据值并无太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科学比较前提。
1.2 方法
常规组按照一般临床方法进行护理,叮嘱患者注意遵医用药、并保持规范且良好的生活习惯。干预组患者则于入院后,通过综合掌握其病因、血糖状况、起病时间、心理情况、疾病认知度等进行初步评估与了解,采取以下干预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易发并发症、病程时间长、用药种类多,所以不免会产生烦躁、抑郁、忧虑等不良心理,对其遵医行为产生影响,可能会拒绝用药、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血糖控制对预防并发症、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意义,并宣教疾病病因、发生机制和诱发因素等,同时强调:只要坚持治疗、合理饮食和运动,就可以控制疾病发展。同时家属方面也应从心理方面出发,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问题,使患者克服悲观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树立长期战胜疾病的信念。
1.2.2 饮食护理
在老年病例中,血糖控制措施的采取或可诱发其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对老年患者的危害较大,既要控制好血糖、又防止低血糖反应,便应针对老年患者年龄、身体等因素,采取宽松干预方法:空腹血糖低于8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12 mmol/L即可。注意原则:饮食控制的同时要确保营养充足,保证理想体重;老年患者饮食习惯较难改变,所以可结合个体病例其饮食、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区分对待。通过宣教让患者了解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肥胖病例则要将热量摄入控制的再低一些,以防体重增长;對使用降糖药物者,饮食需适应药物疗法,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要将餐食分成4餐(睡前多加1餐)。
1.2.3 运动护理
运动是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基本方法之一,若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无心脏禁忌症,则需叮嘱其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建议: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运动护理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空腹运动,运动时间长应适当增多进食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活动以不觉疲惫为主,运动时可以备一些糖块或是饼干等小食物,若觉有心慌、出汗等症状立即食用,以防诱发低血糖。
1.3 影响指标
护理前、后(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记录和铋剂。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值见有一定改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值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通过经验总结、研究发现,想要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除了要有效治疗,更需要辅以专业的护理干预。本文研究基于常规护理,进一步采取在心理、饮食和运动护理,发现患者血糖控制更佳。分析而言,老年患者糖尿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不合理饮食、肥胖等多因素有关[2],所以通过在饮食、运动上的护理干预,再加上心理的疏解调理,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保证其血糖控制效果。
综合上述,积极护理干预方法的采取对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积极影响,是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霞.延伸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9(1):100-102.
[2] 姚坤,李敏.矩阵型护理管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5(2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