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师范类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

2020-08-14肖琳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师范类

肖琳

摘 要: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是提升一所高等院校“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意义与重要性,其次论述了通过以学风建设为基础、立足师范本色、运用新媒体等方式方法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师范类;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经过长期办学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和校园风格,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道德情操、治学态度、文化素养、价值观念总和。而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着一所高等院校的办学效果与活力,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青春热情和张扬个性,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重要途径,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贯彻党中央十八大精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研究的重点,而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做到高品位、打造品牌化更是各个高等院校的重要目标。

一、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概述

(一)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就是将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不断整理、规划、创新、凝练、总结,从而形成系列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就是在将一所大学不断提升的“硬实力”,从而升华至“软实力”的过程,充分体现着办学的办学特色、内涵与层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对学校而言,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标志着该所学校的办学实力,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是国家对高等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的要求,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层次就必须提升文化育人的意识,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可以优化育人的环境。

对学生而言,他们在校时间较长,空闲时间较长,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技能与素质,同时他们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和享有的主体。如果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中,会使学生与品牌活动有较强的黏合度,产生更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路与主要做法

师范类院校相较于其他院校有其独特之处,以师范生教育、培养为主,秉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办学宗旨,学校打造形成了“立足师范本色”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品质,形成特色化、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一)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以良好班风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為了加强对各班同学的教育,学校各年级辅导员定期对各班班委进行集中的思想教育,督促各班班委在班级中更好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同时,通过学生会宿舍检查,辅导员抽查学生“两早一晚”上课出勤率等手段多管齐下,进一步提高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两早一晚”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从严要求自己,做一名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大学生。

以技能比赛为契机,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巩固学风建设成果,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专业性强的技能比赛,将专业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强有力地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学习氛围。通过举办书法比赛、钢琴弹唱技能大赛、讲故事比赛、舞蹈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技能大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专业学习平台,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努力培养高水平的准老师。

以专题讲座为导向,培养专业素质。学校邀请一些教育专家来学院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精心组织与安排”“如何做好家园共育”等专题讲座,提高学生专业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具备师范专业化职业素质。

以考研、考证为动力,提升就业能力。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考教师资格证、英语四六级、普通话等级考试等,以奖励制度带动学生考证的通过率,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

(二)以师范特色为培育方向,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师范本色,紧抓学生素质能力。学校积极开展周周有展演等活动,提高师范生学生的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各个班级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拼才艺,展作品,如师范生展黑板字,拼讲课,体育教育展健美操,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学以致用,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勤学好思的能力,创建优良学习氛围。

积极打造师范生文化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五四”合唱晚会、“青春跟党走”晚会、“青春乐章”文艺晚会等晚会,提升学生的文艺素养。以师范生教育为龙头,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文化活动,如积极开展“学礼仪·塑形象”一系列活动,开展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大赛、礼仪情景剧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打造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通过与礼仪修养有关的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等讲座,可以培养礼仪修养的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大方得体的行为,做一个有礼仪修养的准老师。

以社团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师范文化品牌社团。大学生社团涵盖演讲、文艺、美术、书法、摄影、体育等多个与教师技能相关的社团,每个社团都配备指导教师,常年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起到了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校突出高品位、打造品牌化,强调学生活动的广泛性、先进性和导向性。学校各个社团开展了各色各样的高质量比赛,如“我是一名准教师”“五四情·爱国魂”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舞林争霸”舞蹈比赛,“能说会道”绕口令比赛,英语单词比赛等,覆盖学生面广,基本每名师范生都参与到位。同时各个社团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我是师范生我光荣”签名、“我为义务教育服务”支教等活动。

在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设计和内容安排上,学校重点突出各专业特色,各师范学院努力打造“一院一品”文艺活动品牌,如文化学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教育学院开展心理情景剧、外语学院开展英语比赛、体育学院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每个二级学院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时也为学生在文化素养和技能、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以新媒体为手段,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效应

新媒体作为当前最流行的传播媒介,具有应用范围广、影响力大的显著特点,而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宣传,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和推广校园文化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通过运用新媒体开发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方案,同时打造“新媒体+传统媒体”“线上活动+线下实践”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创新体系。新媒体是指建设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微信群、易班平台等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的作用,传统媒体是指通过校报、校园橱窗、校史馆等潜移默化地方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发起线上活动,如“中国梦·青年说”“感动校园人物”“优秀传统文化我懂”创新校园文化活動建设途径,也可以很好地宣传和推广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利用新媒体在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过程中,也要不断突出品牌价值性和特色性,在活动内容和方式上要不断结合师范生的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推陈出新,提升品牌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活跃指数,让更多的学生认可品牌的价值,肯定品牌的效应,最终使学生对品牌活动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并能在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过程中受益匪浅。

三、总结

师范类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建设强调品牌建设与育人相结合,要与师范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相结合,依托师范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紧扣社会与学生需要,开展品牌化、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通过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师范特色为培育方向和第一与第二的课堂有机结合,实现专业素质发展建设与育人的有机交融,才能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最后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培育和开发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对于提升大学生素养、建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琦.基于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91-93.

[2]孙波,聂法良,李忠晓.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生命力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11):64-65.

[3]刘俊,陶风华.对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1(3):23-25.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师范类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探析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