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健身教练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比研究

2020-08-14林云浩欧繁荣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对比研究

林云浩 欧繁荣

摘 要:本文以成都市三类健身教练人才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比研究法等对成都市三类健身教练人才培养体系从生源、培养周期、师资力量、职业素养、资格认证、接受度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成都市健身教练的整体素质不高、官方与民营机构的培训时长太短、高校授课教师缺少专项人才,民营机构教师资质两极化,官方培训机构教师流动性较大,难以统一管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官方机构、社会性培训机构的健身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身教练;培养体系;对比研究

一、前言

随着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众对于健身教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健身教练培训机构呈直线式增长,但因国家缺乏对健身教练培训行业的管控,从而导致健身教练培训市场的混乱。

二、成都市三类健身教练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一)生源优劣势对比分析

对成都市三类健身教练人才培养体系的生源优劣势比较,可以看出在年龄上三类体系的学员在20~25岁阶段的比例没有太大差别,这说明构成三类健身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的主力军活力还是强劲十足。从职业组成上看,每个体系抽样40人,官方培训机构学员学生26人占比60%、运动员4人、退伍军人5人、教师1人、工农人群3人、商人1人;社会性培训机构学员中学生16人占比35%、工农人群10人、退伍军人8人;高校学生40人占比100%,这说明了社会性培训机构的学员来源主要面对的是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社会人群,而官方培训和高校主要人群是学生。

(二)培养周期优劣势对比分析

从上表分析得出,官方培训机构的培养周期最短,这是由于官方培训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决定,但由于培训时间短,不能保证培训学员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效果较差。社会性培训机构由私人出资招生,商人以营利为目的,且有部分培训机构的财力较弱,不能解决学员衣食住行问题,这种民营培训机构在培训时间和其他问题上没有考虑到学员资质能力的差异等问题导致目前健身教练的资质良莠不齐。高校在培养周期是最长的,其优势是在校期间可以学到更高深的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但培训周期太长也同时成为它的竞争劣势。

(三)师资力量优劣势对比分析

在三种体系中分别抽样10名授课教师并进行分析,其中官方培训机构独立培训师3人、国际大师级健身教练4人、职业经理1人、高校教授2人,这些教师部分不仅是培训导师还是官方培训机构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由此看来,官方培训机构的师资实力雄厚。社会性培训机构8名签约培训师/2名兼职教师,但师资稳定性是问题;高校中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2人,高校的师资在学历、职称上有明显优势,但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前沿性有待提高。

(四)职业素养优劣势对比分析

高校学生学习的技能更多样化,很全面,基本包括计算机操作,英语能力等等,这与高校的教学环境有关。而官方培训机构的学员在单一训练技能上更加细致,因为他们选择学习的只有关于健身训练一门或两门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學习方式,这与他们的接受力相关。再说民营培训机构的学员,谈不上健身训练以外的职业技能,而且在培训时间里最多的是以固定器械训练技能为主。

(五)资格认证优劣势对比分析

关于健身教练资格认证,国家已经建立的相关规章制度。但由于国家并没有对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认证并没有像教师资格证一样进行垄断统一,健身教练上岗也没有统一要求,所以各大健身教练培训机构推出各种各样的认证证书,导致健身教练各方面条件参差不齐。

中国健身协会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旗下官方健身教练培训机构,在学员的培训完成并通过考核之后,严格按照中国健美协会的章程颁发资格认证证书,认证资格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认可具有较强可信度。

社会性培训机构的认证与考核大部分并没有受国家体育总局和其他法律认可的机构授权,培训与认证考核是一个利益产品,在法律层面上,社会性培训机构的认证资格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认可。

作为高校来说,可以要求学生做到毕业证+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到手的毕业要求,更具竞争力。

(六)接受度优劣势对比分析

从服务意识上看,健身人群对社会经历丰富的社会性培训机构和官方培训机构的学员较为满意。他们在训练间隙或运动前后和私教会员的沟通较细致,高校学生在这方面要差很多;从专业指导上分析,官方培训机构的的学员在对私教会员指导时的细节把控得当,高校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优势,但没有丰富的执教经验,在训练时对私教会员的训练强度,时间场控不够;从体型体态上看,官方培训机构的学员除去学生,都有运动员或者体育行业的经历,在自身训练上比高校学生和社会性培训机构的学员要强一些。

三、新时代背景下成都市健身教练人才培养的趋势分析

(一)社会培训规范管理,健身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化

成都市健身教练从业人数逐年递增,而没有足够的市场容纳。并且成都市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培训机构非常混乱,准入条件、培训时长、培训内容、师资水平、准出条件皆得不到保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各培训机构的健身教练资质水平有所提高。这与民众对健身的意识,对教练的要求提高有关系。在未来社会性培训机构在市场的的压力以及利益引诱下会不断规范,尤其是培训培训内容、师资水平以及准出条件上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校企合作力度加强,健身专业人才培养市场化

高校健身专业的学生在文化素养,理论知识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但相较于官方培训机构和社会性培训机构的学员,缺少了实际的操作和历练。健身专业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也是近几年来的新兴专业,理论是基础,实操是核心,尤其在带客户训练时的表现,执教能力,处理突发情况,与客户的沟通这几方面是最重要的,而高校学生的短板也在此。所以学校应当提供机会和条件,与企业达成共同培养协议,形成学练一体化。这样既给学生提供平台,也为企业输送后备人才。所以加大力度对体育学院人才进行培养有利于健身指导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业发展如日中天,健身专业人才培养前沿化

我国健美健身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00多亿,健美健身产业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发展时机。如前文所说,目前国内健身市场的开发率还不足1%。由于国内健身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欧美国家晚,但健身行业市场形式明朗,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健身行业经济必然增长。与此同时,健身教练的职业化培训要走在健身人群的需求前面。在以后健身行业的发展中,健身教练要满足庞大健身群体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只有健身教练培养体系的完善与提高才能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才能引导正确的健身理念,摒除其中利益私心,使健身行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四、结语

成都市三类健身教练人才培养体系的学员组成除高校健身专业外都比较繁杂;高校健身专业人才的学历都在专科以上,两类培训机构的学员学历层次偏低;在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差不大,整体上看年龄趋于年轻化,男性比女性多,并且缺乏从业经验。在招收生源上,高校学生都是经过国家统一招生的,其质量要优与官方培训机构,而官方培训机构作为国家机构,其学员大多是运动员,体育专业学生等其质量要优于社会性培训机构。在培养周期上方面,高校健身专业学生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所以周期最長。社会性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长在5~90天,其周期要比官方培训机构5~7天要长。在师资力量上,高校教师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官方培训机构的培训导师有高校专家教授,有运动员,综合水平上是第一,而社会性培训机构的培训师在师资水平上反差较大。

参考文献:

[1]李红平,张闫.我国健身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25(2):266-268.

[2]潘悦达,韩德明,李星明,卢久星.我国健身教练队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7,3(3):173-178.

[3]程路明,相建华.健美健身行业的职业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4):13-18.

[4]程路明.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健美健身产业的发展及路径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7):28-35.

[5]王乙淇,杜传喜,郭西平,曹焕男.体育院校培养综合型健身人才模式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6):98-101.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对比研究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