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停车难问题分析

2020-08-14张孟超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张孟超

摘 要:随意侵占道路和城市空间,会导致城市交通日渐拥堵、后续驾车者难以及时找到泊位而缓慢行驶,进一步引发严重的空气污染。由此可知,停车难已然成为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巨大挑战。由此,本文在阐述当前城市中停车难问题和引发根源基础上,探讨日后处理好该类问题的妥善建议,希望借此推动城市繁荣性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设发展;停车难问题;引发根源;处理建议

一、前言

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面对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问题,包括行路难和停车难等,严重情况下甚至直接影响到城市内民众的正常生活,还有本地的经济发展。所以说,选择及时理清根源,并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地调节对策,显得尤为关键。

二、目前城市中停车难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交通拥堵严重,道路通行率骤降

因为停车泊位数量不多,导致汽车侵占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现象频繁发生,接连引发交通拥挤、车速下降、妨碍行人通行等重大问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一些繁华地段中的停车占道状况最为明显。

(二)小区生活环境质量低下,居民间冲突加剧

在私家车持有量暴涨的过程中,居民生活小区中涌入了大批量的汽车,特别是一些老旧的小区,许多车辆随意停放[1]。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居民原本狭小的生活空间变得更为拥挤,包括绿化带、休闲空间、孩子玩耍区域等,都受到大范围地侵蚀。再就是汽车进出会排放较多的尾气,令小区的空气质量一再降低。还有便是汽车发动和鸣笛过程中,会带来噪音污染,不利于居民的正常休息。面对这种种不良状况,许多无车居民充满怨气,也频繁向有关机构反映,可因为现实和历史因素交织化影响,致使这类问题许久未能解决,激化了居民之间的冲突,社区也由此变得愈来愈不和谐。

(三)城市品位和形象持续低下

一方面一些找不到停车位的车主会选择随意停放,毫无秩序,城市品位开始由此慢慢降低。另外一方面则是某些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长期遭受车辆碾压,受损严重,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也分别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再有一方面,因为欠缺合理分散和规模适当的停车场所,使得城市化发展进程极度缓慢,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改进。

(四)投资环境愈来愈差,经济发展饱受约束

首先,因为车位不足,停车不便,许多人购车的动力有没那么强了,无形中阻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其次,一些商业网点,诸如宾馆、饭店、商场等,也因为停车场所规模太小,出现了明显的客户流失状况。最后,车主寻找车位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效行驶现象,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能源,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不说,更影响到外地客商对城市投资环境的信心。

三、引发4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根源

(一)历史欠账过多

一方面长期经受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约束,包括老旧小区停车位配建不达标、未提供公用停车场的储备土地等;另外一方面则是一些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也没有做出规划,没有提供适当规模的停车场。

(二)欠缺在汽车产业指导方面的政策

截止至今,我国各级政府都尚未基于本地城市建设实况,规划健全性的汽车产业政策,面对车型、购车、停车等现实问题,也没有及时提出科学妥善的管制条例[2]。具体表现为对停车场建设的影响意义认识不到位,未能将其作为协调处理好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途径,更未能同等重视停车管理和道路设施建设问题,特别是在停车的投资、开发、收费、经营等层面,尚未形成产业化格局,更没有提供可靠的支持政策。

(三)停车经营管理的秩序紊乱

现阶段,有关停车监管、收费等方面的责任部门尚未统一。好比说人行道临时停车位由城管监管,而临时占道停车位则交由交警管控,至于道路资产所有者则不拥有收益权。除此之外,则是停车场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部门审批,且这些部门彼此间相互制约,效率不高,威胁到停车场正常性建设和发展。归结来讲,就是停车经营管理整体秩序紊乱,不利于建设与发展停车场。

(四)既有的停车场规划实效性不足

虽然说在城市整体规划和交通管理活动中,也会涉及到停车场,不过对于停车场基础性的资料收集和储备却是十分匮乏,难以确保后续停车场规划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如此一来,有关一些停车场中停车泊位供不应求,而某些则使用率低下并出现长期空闲的状况就会更加显著。例如一些路边停车带的设置,没有做到和路外停车场的布局相互呼应,因为路内合法停车位比例过大,使得路外公共停车位大量显著。

再就是驾驶者的停车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较多车主并没有形成较强的现代交通意识和法律意识,始终秉承着非机动车“门到门”的传统理念,经常会在驾车外出过程中,只顾自己方便而随意乱停车。再就是一些单位,对于内部抑或是配建的停车设施,也没有做到依法使用,更多的是随意占用或是挪用。

四、城市建设发展中处理停车难问题的妥善建议

究竟怎样妥善改造原本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迎合民众持续提升的停车需要,推动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始终是摆在管理职能部门眼前的重大课题。目前可以考虑透过以下层面进行逐步协调应对。

(一)做好停車场的规划工作

将停车场空间筛选、规模把控、出入口设置、停车方式等内容,分别融入到城市整体、分区、详细等规划体系之中,再予以深入性探讨分析。

第一,城市整体发展方面,建设一些规模适当、相对分散的停车场。第二,在新建小区、商务楼、营业场所等建筑当中,设置更加严格的停车位配置标准,杜绝随意被挪作他用。第三,小区须依照一车一位原则进行停车场建设。第四,面对车站、地铁出入口、公交换乘点、城乡结合部等特殊区域,要结合实际分别规划出专门的停车方案。

(二)健全停车场法规和监管机制

在未存在全国性、完善化的停车法规前,可先着力创建健全性的城市地方规章。

首先,针对没有贯彻停车场配建标准的业主,要对其收取停车场补偿建设费,并授权专业化企业来建设所需的停车场。

其次,涉及占道停车管理问题,作为交通管理机构,需结合停车需要、停车场供应实况等,在维持城市道路通畅性、交通秩序稳定性的基础上,在路外停车场特定范畴内禁止路内停车。

再次,停车场收费期间要秉承使用者付费的理念,即市区范围内需结合级差地租确认分区收费的标准,同时在交通相对拥挤的区域实施超时递增、累计收费等政策。

最后,明确梳理停车收费和对应管理工作的关系。就是说将停车场投资主体和道路产权机构作为收费主体,而对应的管理职责则交由本地政府承担。再就是加大对违章停车的处罚力度,并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收费方式,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收费现象。

(三)拓展停车产业

第一,明确停车问题的特性。停车问题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范畴之内,和道路、公共交通等拥有相同的特性。作为政府,有必要实时性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停车场的高水平建设。例如在拆迁、征地、收费、贷款贴息等层面,提供给停车建设方适当的优惠政策,从而适当缩减公共停车场建设消耗的经费数量,提升收益水平。

第二,提倡并促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停车设施建设往往会消耗庞大数量的经费,还会涉及到复杂的隶属关系,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明显是不足的,还应该竭力去开拓一类融合多元化主体的投资管理体制。例如在商业区建设完善停车设施之后,访客人数、商业机会和利润等同步增加,一些商家在受益的同时可以考虑将收益的一部分返还给停车设施的创建、经营者,借此作为开发投资的补偿。久而久之,就可顺利激励、引导、启动更多的投资,做到多路径、多形式地融入到公共停车场库建设项目中。

第三,设置适当的停车价格。停车收费的价格同时映射出经营和建设成本。可由于一些停车场收费不合理,导致许多地下停车库盈利空间过小。所以说,应该针对路内与路外停车价格进行妥善制定,从而更快地实现停车产业化发展等目标。

第四,倡导单位将内部中某些閑置的车位提供给社会车辆,进一步为城市停车难问题适度缓解做出贡献。基于此,政府当在规避对社会治安环境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激励一些单位在夜间抑或是节假日时期,向社会车辆提供车位,并实行市场调节价;再就是动员一些实力雄厚的机构,将可利用的空余地改造成为临时停车场,并积极地对方开放。

(四)优化交通结构和停车战略

首先,边缘地带和立交桥下停车。面对交通比较拥挤的城市中心区域,应该要限制汽车通行的同时,倡导行人和公共交通优先[3]。必要时可以直接创建专门的步行街或是公交车专用街区,并在其附近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停车场。

其次,推广使用停车场诱导系统,协调应对停车需求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即在重要的交叉路口设置光电停车场诱导标识,令周边所有的停车场都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最后,发展立体车库。客观来讲,机械式立体车库具备占地面积小、建设便捷快速等优势特征,对于寸土寸金的发达城市来讲十分适合。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全面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停车难问题,就应该在充分迎合市场的实际要求基础上,考虑到设施应用的便捷性、设施覆盖落实的科学合理性、运营收费的妥善性。与此同时,还必须秉承民生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树立和一流为伍的发展目标,形成产业、购车、停车完整产业链的管理条例,并针对停车场建设用地、资源共享、奖励等问题予以解决。相信长此以往,势必可以逐步缓解甚至消除城市中停车难的挑战困境。

参考文献:

[1]郑竞恒.基于停车共享的城市中心居住区停车行为特性及泊位调控优化方法[D].南京:东南大学,2017.

[2]何红梅.多业主共用地下空间智慧停车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3]廖松林.多层立体停车设施提升机构立桅的稳定性研究与结构优化[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