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柏拉图的灵魂观

2020-08-14魏爽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柏拉图灵魂

魏爽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灵魂”一词颇感兴趣,也有许多哲学家对“灵魂”进行研究和探索。其中,柏拉图可以堪称是奠基性的人物,他受到毕泰戈拉学派、奥尔菲斯教以及苏格拉底的灵魂思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灵魂的相关问题有了独特的阐释。他认为灵魂与肉体二者分离,灵魂先于肉体存在,并且由于肉体存在,灵魂具有不朽的属性。本文通过对灵魂的定义和柏拉图灵魂观的思想渊源分析理清柏拉图灵魂观的基本线索,进而通过对柏拉图灵魂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以期对柏拉图的灵魂观有更清晰的把握。

关键词:柏拉图;灵魂;灵魂不朽

人有灵魂吗?谈到灵魂,人们经常把它与死亡联系在一切,认为人在死亡之后,有一种脱离肉体的东西存在,而这种在人死亡之后还存在的东西人们称之为灵魂。对于“灵魂”这个词,人们有心存疑惑,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灵魂,灵魂到底是什么。很多哲学家对这个问题一直探索,灵魂问题在古希腊甚至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灵魂的定义

在古希腊神话中,“灵魂”主要是指与身体相对的一种非实体性的影像,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鬼魂”或者“幽灵”。一般意义上,“灵魂”主要“是指呼吸,是生命的起源,是指人的感觉、情感、理智等意识活动的主体或活动本身”[1]。在拉丁文中,灵魂称为“anima”,而在希腊文中,灵魂称为“psyche”。它们的原意是指呼吸、生命、生机、气息,后来演变为精神、灵魂或神灵。因此,早期的灵魂含义就是指一种生命气息。在原始人看来,人活着时有气息,死后气息停止,于是他们认为灵魂就是气息或与呼吸有关联的东西。这也是最初的宗教神话和物质意义上的灵魂观。直到苏格拉底这里,灵魂才逐渐有了认识论意义。然而到柏拉图时期,“灵魂”一词才有了真正的定义。

柏拉图在《斐多篇》中提出灵魂是推动一切事物运动的本源,是生命运动的原则,具有自我运动的不朽性。“灵魂是最初的东西,是先于一切形体的,是形体的变化和移动的主要发动者。”[2]它不仅能够自己推动自己运动,而且还控制宇宙中所有生物的运动,只有拥有了灵魂的生物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够永恒的运动着。所以柏拉图就给出了灵魂的定义即推动自己运动的东西就是灵魂。到了现代,“灵魂”逐渐被“心灵”所代替,“灵魂”问题演变为“心灵”问题,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二、柏拉图灵魂观的思想渊源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3]这可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处于蒙昧状态,对人体自身以及外在世界不了解,无法解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此时人们幻想出在人的身体之外还有独立存在的神秘的东西,他们把其称为“灵魂”。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魂。

奥尔弗斯教是柏拉图灵魂观的一大思想来源。奥尔弗斯教信奉古希腊神话,许多教义都与神话有关。奥尔弗斯教坚信灵魂轮回和灵魂净化,为了保持灵魂的纯洁,要严格遵守教义,控制自己的欲望。相信人有今生和来世,因果循环,提倡行善抑恶,认为灵魂不会死亡,脱离肉体得到解脱。这体现出奥尔弗斯教对这种超越性的灵魂的推崇,对身体和现实世界的鄙视。这种思想被毕达哥拉斯学派所继承,并渗透到柏拉图的灵魂观。

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观对柏拉图的灵魂观产生重要影响。毕达哥拉斯把数学和神学结合起来,他认为:“万物的本原不是物质性的,而是非物质的、抓不住又无形的“数”,“数”是万物的本原和原型,“数”统治着宇宙中的一切。”[4]“灵魂”和“理性”是“数”的特性,要认识“数”本原必须认識“灵魂”和“理性”。他认为灵魂是万物的本原,灵魂依靠自身运动,不死不灭。他还明确了净化灵魂的具体方法,虽然仍然有神秘色彩,但是更加突出“理性”。柏拉图不仅继承了他的数字理念,而且灵魂自我运动、灵魂不朽、灵魂轮回、灵魂净化、灵肉分离的观念,都直接影响了柏拉图的灵魂理论。

苏格拉底的灵魂观也是柏拉图灵魂观的重要渊源。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重视人的地位,强调对人的理性的认识。那么如何认识你自己呢?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理性,进行道德说教,启迪人们的心灵,拯救堕落的灵魂,使人能够理性的生活。而且理性是灵魂的本质,这个“理性”就是“意识的神圣法律,知识的法律(主观的自由);是那令人识别善恶的知识之树上的果实,是来自自身的知识,是往后一切时代的哲学的普遍原则”[5]。借助理性认识自己、认识灵魂,掌握知识,能更好的反思自己,达到净化灵魂的目的。认识到的知识主要是关于善恶的道德性知识,提高人的理性进而改善灵魂。

苏格拉底认为灵魂与肉体相互分离,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他曾说,单凭肉体需要食物这一点,它就是人类无穷尽的烦恼的根源。身体容易生病,因而妨碍我们追求真理;身体让我们充满了爱恋、肉欲、畏惧及各种各样的幻想。总之,它剥夺了一切我们思想的能力。苏格拉底认为肉体是邪恶的,肉体的欲望、幻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摆脱肉体,人类才会获得知识,获得纯洁的灵魂。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强调,对死亡问题的关注、对灵魂至善的追求都对柏拉图的灵魂观产生重要影响。

三、灵魂观的主要思想

(一)身心二元论

柏拉图的身心二元论主要是涉及肉体与灵魂两者的关系。柏拉图认为肉体与灵魂是分离开来的,他之所以阐释灵魂与肉体的二分,是因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他的老师有过这样的描述,别的死囚听到命令之后,还要吃吃喝喝,和亲爱的人相聚取乐,磨蹭一会,而苏格拉底“非常安详,手也不抖,脸色也不变……高高兴兴、平平静静地喝下毒药”[6]。

苏格拉底知道自己将要死去,但他并没有害怕和畏惧死亡,因为他认为一个真正哲学家是不会害怕死亡的,苏格拉底认为死亡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灵魂从肉体中的这种分离实际上是一种解放,灵魂可以在某个地方单独存在,这种死亡是对哲学家的解脱。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灵魂与肉体二分的思想,也对肉体持有一种否定的态度,认为肉体是灵魂的负担,人为了生存就需要满足肉体的需要、欲望,疾病、感觉、情感等这些都是干扰了人的理性活动,使灵魂变得堕落。所以一定意义上说,人的死亡即活的生命的结束反而带来灵魂的解脱,使灵魂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成为纯粹的、单一的,超然的东西。灵魂与肉体分离之后,能看清事物并且获得知识,探索真理。

柏拉图认为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的。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谈宇宙生成时,首先说明灵魂是先于肉体而产生的。他认为:“神先创造了灵魂,然后创造了身体。”[7]也就是说灵魂是先天存在的,身体是后天的。他认为:“灵魂内涵了理性和和谐。它是根据永恒智慧的本性所创造出来的最好的东西。灵魂渗透于同、异和存在这三个部分,比例划分都合适和谐。”[8]换言之,柏拉图认为灵魂先于肉体而存在,是创造者以“同”“异”“存在”这三者按一定数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灵魂是不可见的,但是它遍布整个宇宙,使宇宙构成一个整体,并推动宇宙不停的运动。肉体则是后产生的,看得见摸得着,由“火、土、水、气”按一定比例和先后顺序混合而成,它们在进行非理性运动时就会影响灵魂的纯洁度。随后,造物主将灵魂放入诸神的形体中,之后诸神使灵魂与其他形体的结合。

在《斐多篇》中,柏拉图说:“身体在寻求我们必须的营养时向我们提供了无数的诱惑,任何疾病向我们发起的进攻也在阻碍我们需求真实的存在。此外,身体用爱、欲望、恐惧以及各种想象和大量的胡说,充斥我们,结果使得我们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进行思考。发生的各种战争、革命、争斗的根本原因都只是归结于身体和身体的欲望。”[8]所以,柏拉图认为灵魂与肉体是相互分离的,而且进一步指出灵魂优于肉体,肉体是对灵魂的束缚,是对灵魂的玷污。人为了生存,满足肉体的需求,就会不断的追求,产生欲望、畏惧、悲观等情绪,让人们困惑、惊恐,迷失方向找不到真理。人在死亡的时候,彻底擺脱肉体的约束,重新获得自由与纯洁。

(二)灵魂不朽

柏拉图继承了前人提出的灵魂不朽的思想,但是对灵魂不朽的思想又有了新的理解。柏拉图所谓的灵魂不朽主要指理性灵魂的不朽,也就是指灵魂中的理性部分。柏拉图的“灵魂不朽”不同于宗教的“灵魂不朽”,他的“灵魂不朽”强调思维本身。在《国家篇》和《斐德罗篇》中,柏拉图集中探讨了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灵魂包括“理性”“激情”“欲望”,并对应“智慧”“勇敢”“节制”这三种美德。“理性”是用来思考和推理的,最高贵的、不朽的。它在国家社会中相当于统治者的身份,也相当于美德中的“智慧”,在最高领袖和哲学家的灵魂中占主导地位。“激情”是理性的协助者,在国家制度中,它相当于武士等级,在美德中相当于“勇敢”,“理性”和“欲望”都在争取“激情”站在自己这边。“欲望”是灵魂中最低等的部分,与人的欲望、需要等相联系,需要“理性”和“激情”一起抑制“欲望”。

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把灵魂分为人的灵魂和神的灵魂两部分。他是这样论证灵魂不朽的:“一切灵魂都是不朽的,因为凡是永远处于运动之中的事物都是不朽的。那些要由其他事物来推动的事物会停止运动,因此也会停止生命;而只有那些自身运动的事物只要不放弃自身的性质就绝不会停止运动。还有,这个运动者是其他被推动的事物的源泉和运动的第一原则。”[9]作为第一原则的事物不可能由外界产生,必定是由自身的内在运动产生。第一原则不是产生出来的,是不生不灭,是不朽的。因此,运动是自我运动,自动者是运动的第一原则,由自身内在力量推动的东西是不朽的。这是灵魂的本质和定义,即灵魂的本质是自动。任何物体的运动如果来自于外部,这个事物是没有灵魂的。反之,一个事物的运动来自于自身,这个物体就是有灵魂的。这就向我们表明,由自身推动的事物是不朽的,因为灵魂是自我运动的,所以是不朽的。

在此之后,柏拉图通过对立面理论进一步论证灵魂不朽。在《斐多篇》中,他说:“一般说来,一切有世系的事物是否总是以这样的方式产生,而不是以别的方式,凡有对立面存在之处,对立的事物产生对立的事物。”[10]他指出生与死二者是处于对立面之中,生与死之间相互产生,活的东西和活人是从死的东西中产生出来的。死是确定的,如果人可以复活,那么也就是经历由死到活的过程,此时灵魂就存在于人再生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果没有循环轮回,没有复活,那么有生命的东西终究会死,由生到死,死就是终点,那些由有生命的东西产生的事物就不复存在,走向灭亡。而这些事物之所以还存在着,就证明存在对立面之间转化、循环,所以灵魂不死。由生到死,由死到生,永久存在,灵魂不朽。

柏拉图提出“回忆说”,即“学习就是回忆”,“回忆说”成立的前提就是“灵魂不朽”。在《斐多篇》中,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一个回忆的过程。他说的回忆是一种体验,人们看到或者听到某种事物,就会在心里幻想出和它相关的事物或者人物。他认为无论那些事物是类似的、相同的还是完全不同,人们在做出判断之前,已然在头脑中已经存在着关于这些事物的知识,并做出判断。所以说,这些知识在此之前就存在人的头脑中,通过人的视觉、触觉以及其他感觉,拥有了相关的观念,这些外在的事物刺激了潜藏于人的头脑中的知识,也就是激起人的回忆。因此,学习就是回忆,通过感官对物体的作用恢复先前曾经拥有的知识,即学习就是恢复我们自己本身固有的知识。

那知识是从哪里来呢?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之前就获得了知识。而灵魂是先于肉体存在,知识是潜藏在灵魂中,灵魂本身自己带有知识,而这种知识主要是理性知识。这也说明其实柏拉图认为灵魂不朽中的“灵魂”应该被理解为“理性”,他强调灵魂里面的真正的知识不是从外面获得的,而是包含在灵魂自身之内,在“前世”就具有的。

柏拉图认为,人活着时,就是灵魂的存活,进入身体,与身体结合;人死亡时,灵魂脱离肉身,在另一个世界独立存在。人死后,肉体会随着时间腐烂、消失,而灵魂在人生前和死后一直存在,灵魂不生不灭,是不朽的。在柏拉图时代,希腊人往往视“永恒”“不朽”为“神圣”之意。所以柏拉图论证灵魂不朽实际上是主张人类灵魂的“神圣性”。神圣的东西一般都是超越时空的、非现实的。

参考文献:

[1]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83.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3-224.

[4]段小洁.柏拉图的灵魂观及其现代意蕴[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6-47.

[6]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3.

[8]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4,88.

[9]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3.

[10]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03.

猜你喜欢

柏拉图灵魂
长相年轻,是因为灵魂不老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柏拉图之灵魂观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灵魂树 等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行星猎手:“柏拉图”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