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本女性的晩婚及不婚现象

2020-08-14孙惠俊纪佳辛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晚婚

孙惠俊 纪佳辛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日本女性进入社会的机会增加,她们对婚姻家庭生活的选择也多样化了,晚婚或不婚的女性逐渐增多,随之也对日本的出生率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日本政府推行各种政策,创造利于女性兼顾家庭和工作的环境。

关键词:日本女性;晚婚;不婚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女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她们可以同男性一样进入社会,在职场中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日本女性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其婚姻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对未来婚姻生活的选择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丁克、晚婚、甚至不婚。而女性的晚婚和不婚倾向的加重对日本社会产生很多影响。

本文笔者将基于新数据,以日本女性的晚婚和不婚现象为中心,阐明该社会倾向形成的原因,分析这种现象对日本的影响,并找到解决方法和对策。

一、日本女性晚婚及不婚的现状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出生趋势调查》,可以看出日本的晚婚和不婚的实际情况。最新的第15次调查显示,回答“迟早都会结婚”的未婚女性比例为89.3%,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选择“一生不结婚”的未婚女性人数在持续低比例上升,从1987年的4.6%上升至2015年的8.0%。

自1990年代开始,选择全职主妇路线的女性数量一直持续减少,而选擇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女性的比例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另外,选择“不婚、就业”的女性也有持续增长的倾向,达到21.0%。

针对“平均期望的结婚年龄”的调查结果显示,未婚女性的平均期望结婚年龄几乎趋近于达到每个年龄组的峰值。18~34岁未婚女性的平均期望结婚年龄为28.7岁,比1987年的25.6岁延后了3.1年。

根据最新的《调查》的数据,日本未婚女性的平均期望结婚年龄正在增大,有逐渐晚婚化的趋势。另外,在决定自己的未来道路和将来的生活历程时,选择不结婚的女性的数量也在增加,不婚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

二、影响日本女性晚婚及不婚的因素

(一)日本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

迎合“个体化”观念发现了单身的优点。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个体化”观念的出现和加强,人们开始认识自我,并逐渐拥有只属于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因为个体化观念的出现和普及,在面临人生历程的选择时可选择的选项得到了增加,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日本《出生动向基本调查》结果表明,认同“即使单身生活持续下去也不觉得孤单”的女性人数比前次调查增加了7.5%。另外,在《第15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中选择每种“单身生活的优势”的未婚人士的数据来看,有“活动和生活方式自由”“因为免于支撑家庭生活的负担而觉得很轻松”“可以保障广泛的交友”一类考量的人相对比较多。换句话说,单身的话,可能会在活动和生活方式、个人休闲时间和交友方面的束缚感较弱。在个体化观念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了单身的好处,这似乎加剧了不婚现象。

现实生活打碎了对美好婚姻的憧憬。日本家计经济研究所“关于消费生活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随着结婚年龄的接近而不断提高,在结婚当年达到最高水平,不过,婚后两者都有下降的趋势。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变化,可能与婚后的家务分担和育儿时间有关。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日本传统性别角色分工意识依然根深蒂固,男女间不平等这一现实。正是这样的现实打碎了她们对婚姻生活的美好幻想。抱着“结婚不是理所当然的牺牲”“夫妻之间也要追求平等”的想法,选择不婚的女性还在增加。

(二)日本女性参与社会需求度的增加

影响婚姻抉择的因素是复杂的,它不仅由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决定,还受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日本年轻女性的婚姻取向仍然是“三高型”(高收入,高学历,高身材),在寻找婚姻伴侣时,“经济富足”为重要条件。如果结婚成本逐年增加并成为结婚障碍的话,就可能会加重晚婚化的倾向。此外,许多未婚女性在结婚后失去了“金钱上的富裕”,难以维持婚前的生活水平,就会降低结婚的必要性。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晚婚和不婚的趋势也一直存在。

社会上独立女性日益增多。近年来,由于日本劳动力不足和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女性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社会,就业率也不断提高。尽管生产育儿后再次就业与兼顾工作,家务育儿仍然是社会的主流选择,但想要选择不结婚而维持工作状态的女性比例在持续增长。同样,婚后放弃工作似乎成为了一个高风险的选择。对于未婚女性而言,由于结婚或生产而辞去工作,想要再次获得正式工作而非临时工变得极为困难。换句话说,由于非正式雇佣之类的不稳定的雇佣方式,加剧了女性无法决意结婚的现象,晚婚和不婚趋势也因此不断发展。

三、日本女性晚婚及不婚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日本女性晚婚及不婚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日本,晚婚和不婚所带来的“结婚率下降”的现象引发了生育率的下降,日本也因此步入了超低出生率社会。出生率的下降对减轻环境负担、改善大都市的住房过密、缓解交通拥堵等由于人口过多而引发的问题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经济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新生人口数量的下降将影响到未来劳动力的供应,结果将给整个日本的经济带来严重打击。人均分摊的赋税数额增加,可支配收入就会随之减少。劳动人口的负担也会增加。

此外,如果选择不婚的未婚者家庭和社会责任感淡薄,他们可能会由于无法从家庭获得的稳定感和安全感,走上犯罪的道路,进而导致社会犯罪率上升的可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晚婚化和不婚化可能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

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出,日本晚婚化和不婚化的趋势将会影响整个社会,为了避免它所带来的风险,改善晚婚化和不婚化倾向这一问题势在必行。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日本有必要创造出一个易于结婚并为已婚人士提供支持的环境。它应该支持援助那些致力于改善女性工作环境的企业,促进完善和普及育儿和护理休假制度及短时间工作制度,并为已婚妇女提供稳定的工作雇佣环境。另外,作为国家,为了维持婚内的生育率的稳定,可以考虑补贴与生产育儿相关的各种费用,提供育儿津贴,完善托儿所、幼儿园等育儿日托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教育方面的服务。

从企业与社会的角度来说,企业应积极配合国家推行的各项政策,创造一个更利于女性的稳定的工作环境,在企业内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实施育儿护理休假制度,不止女性,确保男性也享有固定的育儿休假时间,尽可能地消除男女职员之间的差别对待。为提高女性的结婚率,可以设置婚姻介绍和调节为主的结婚事务商谈中心并定期举行地区性的婚姻介绍会,给想结婚却难以找到伴侣的人提供援助支持。

从个人角度来说,提高已婚女性的生活水平,满意度和幸福感可以说非常重要。消除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跨越男女性别差异的壁垒,消灭夫妻之间的地位差异,无论是家务还是抚养孩子都应该夫妇二人共同合作来完成。

四、结语

本文使用日本《第15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中的数据,明确了日本女性晚婚化和不婚化的实际状况,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探求解决方案。换句话说,日本女性结婚的现状由于各种原因的协同作用,呈现出晚结婚和不结婚的趋势,并且有未来进一步加强的倾向。为了避免晚婚化和不婚化趋势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应该直面这一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措施。找到一条女性自发自愿结婚生子的道路,成为了未来日本进入不婚化、低出生率社会的的长期课题。

参考文献:

[1]中澤 高志.多様化するライフコースと職住関係:晩婚化·非婚化との関係を中心に[J].地理科学2006,61(3):137-146.

[2]持田 めぐみ.非婚化社会の出生率[J].香川大学経済論叢,2011,84(2):195-210.

猜你喜欢

晚婚
唐朝为何多“晚婚”
唐朝为何多『晚婚』
青年人为何晚婚或不婚
倡导晚婚第一人
90后粗亲故事
热词
晚婚假取消催生领证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