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审

2020-08-14王月娇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
关键词:微时代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

王月娇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的话语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以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媒介为代表的交互式平台形成了新的话语场域,微时代的发展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力,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紧跟时代,创设属于自己的时代话语。但受到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多元化,信息传播主体匿名化、虚拟化,信息载体多样化、娱乐化等多方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将从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教育话语权的建构进行重新审视。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一、引言

“话语权是通过创造、表达、设置、传播和运用一定的话语来影响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权利和权力。”[1]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即是对于价值观念引导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整合的权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媒介为代表的交互式平台形成了“微时代”的话语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传播方式也随之进行了演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与话语载体也产生了不同于以往传统模式的转变,这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福柯指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一些人得保持沉默,或者他们的话语被认为不值得注意,语言系统在思想和情感层面上产生压制,尽管它是一种隐蔽的表面上无行为人的控制系统,然而它在社会中是一种真实的权力。”所以,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力,这便需要对微时代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重新审视。

二、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分析

(一)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多元化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整合力

微时代的话语传播区别于传统媒介传播时期,最主要的特点便是碎片化与多元化。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应用推广促使了传播者均可不论何时何地通过移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传播。“碎片化”作为微时代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典型特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性相违背,其信息传播模式虽然与当下“快消文化”相吻合,但在开展过程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一主要特点相违背,因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便存在不契合微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此外,微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多元思想汇聚一堂产生了奇妙的碰撞,虽然这利于学生思辨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发展,但多元化信息中不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主导的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内容,如歪曲史实以博人眼球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极其容易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建立。冗杂的信息冲击还使得学生弱化了对于主流意识的认同感,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整合作用,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整合力。

(二)微时代信息传播主体的匿名化、虚拟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约束力

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增加了教育者话语表达的直接性,增强了被教育者的感官强度。在微时代下,人人都是以符号化的虚拟身份参与在信息交流传播中,区别于传统信息中心论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一元话语体系”的权威性占据着信息传播的信源地位,潜在地约束着受教育者对其内容的接受与学习。由于微时代下传播主体都是平等、匿名的参与信息传播,单向传递的信息传播模式被推翻,原有传统课堂模式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份约束被淡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源地位被打破,其话语权威的绝对性也受到动摇。并且由于虚拟化的传播身份消解了现实社会层面的“身份包袱”,人们变得更加畅所欲言,对于各方观点的态度也看似更具辩驳性,甚至产生出“反其道而行之”的心理,然而在人人言论自由的包装下,分裂势力、普世价值观等价值观念也混入其中,利用虚拟化的特点佯装成公知模样,这更容易使得高校学子陷入分裂势力、普世价值观等的陷阱。从而,微时代匿名化、虚拟化的特点从传播者身份变更以及信息发布的隐匿性的角度对其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约束力产生了沉重一击。

(三)微时代信息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娱乐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平台涌入了大众的生活。以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软件拥有了庞大的注册用户人群,虽然这类软件都呈现出内容简短、信息多元、交互便利等共通特点,但平台的多样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共享都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例如,抖音平台是以短视频方式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今日头条则以新闻为载体进行观点输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便呈现出多样性、共融性不足的短板。再者,现有微平台中大多平台以娱乐休闲为用户使用定位,受平台定位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展现的严肃性及学术性与娱乐性相悖,因此必然在该类平台发展中遭遇困境,并且容易受到平台使用用户群体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

三、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审建构

话语权建立的关键即是话语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结合微时代传播内容的特点,做到主导性与多元化、知识性与简短化的有效结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识领域的缺乏,即共同话语的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表现为受教育者对这类话语兴趣不大、冷漠,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弱化。为实现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立,必须增强广大高校学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感,而建立认同感的前提是契合受众群体的认知偏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过程仍要坚持“灌输”的理念,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同时与时代兴起语言相结合,建立起标志性的话语符号。教育者应在传统的系统的理论框架下截取精要理念,以做到由点揭示面、以小见大,实现宏观话语向微观话语的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叙事理论性强、理论系统宏观性强,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使学生难以形成由内而发的理解与感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与微时代的社会活动紧密结合,必须将理论性的、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观化,借用微平台以分享的角度抒发出来,使话语真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高校学生实际,才能增强话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唯有如此,才能顺应微时代时代发展的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立要结合微时代传播主体的特点,做到平等原则与匿名交互的有机统一。教育活动中,区别于说教式的主体性关系,还存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互为活动的主体,这表现为一种主体间性。微时代环境下的教育活动更应该体现这一特征。原有一元话语体系已不符合在微时代下微平台上进行内容传播的话语模式,现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高校受众群体间应是一种平等的沟通关系,因此应适度避免原有的观点说教式,而采取内容启发思考的启发引导式教育,以此顺应传播受众群体对于平等原则的诉求,使学生在个体内部产生思想矛盾斗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内而发的目的。这便要求政府、高校把控好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微平台信息传播者本身的思想素质、文学功底等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结合微时代传播载体的特点,进行多平台多方面渗透,利用舆论力量,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首先,政府、高校、平台间应协同合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单位的平台影响力,在前期采取数据引流的方式建立好受众群体,并且在多个平台共同发展、积极运营,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效应,从而促进话语权的建立。再者,推进开展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结合不同微平台的特点选与之相对应的传播方式,选取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结合平台主体传播方式与其相适应,以丰富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为增强话语权奠定基础。教育者要自觉利用微时代所带来的环境和传播优势,自觉利用网络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平台,丰富语言传播形式。充分使用高校学生喜爱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方面、多角度渗入,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又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立的舆论基地,为思想政治话语权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史珊珊.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66.

猜你喜欢

微时代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